奥斯汀的小说中,最讨好的是《傲慢与偏见》和《爱玛》, 大多数人会在两者之间挑最爱,我是《傲慢与偏见》阵营的。看得次数多了,心目中有自己的尺度,觉得A&E的系列剧相当有水准. 《傲慢与偏见》的故事围绕一家乡绅五个待嫁女儿而发展。由于没有继承人及父亲不够资本,五个女儿都会给以一笔不大的财产而打发了去,如何利用有利的资源:年青,美貌以及温柔的性格,聪颖的天资吸引门当户对的合格丈夫就是天然的日常工作。她们的母亲更是孜孜不倦,打听合适的人选,所以故事一开篇就是她向全家汇报女儿的福音,有一家年青绅士要搬到了。她老公以不懈的英国绅士的礼貌询问时,她理直气壮地回答:既然搬为邻居,自然要接触他们的女儿,接触他们的女儿, 那自然是要短不了谈情说爱,短不了谈情说爱下一步自然是要娶他们的女儿为妻了。班内特夫人是书中的丑角,心智不高,头脑简单,为人肤浅,但是简单的人往往比复杂的人更能一针见血地看到问题实质。因为后来的故事发展虽然久经曲折,最后结局还是印证了她的预言。
英国有一批古典学院培训出来的演员,仿佛中国人艺一般,要靠演莎剧打基础,一步一步熬出来,(不比好莱坞可以一下人气冲天,红过半边天,)大批演员异常到位,演古典剧时个个中规中矩。A&E的系列剧就显示了这个优势,许多配角都表演得极好。
主角就是见仁见智了。
故事的主人公是班家二女儿伊丽莎白,伊小姐的演绎在A&E的选择上机智灵动,俏皮幽默,丰满圆润,很符合原著的本意,但她明显年岁大过剧中的大姐,又不是书中暗示的娇小玲珑,略显美中不足。大姐的造型很有古典气质,希腊美人一般,演起来也有些希腊的青铜塑像的僵硬苍白,不过故事里她和她的配偶都不占戏位,不出格就好了。老三老四乏善可陈,书中剧中都是点缀,可有可无的人物。老五丽迪娅就是个咋咋乎乎的抢眼角色,从头到尾都不让她的主角姐姐抢尽风头,剧里更是被演绎得活灵活现地扎眼。
《傲慢与偏见》的故事一定要有重头戏在达西身上。这位小生家境殷实,英俊过人,见多识广,但是自视极高,一个不小心就演出个阴骘自傲的人物,如何让观众相信伊小姐的倾心?可是又要表达出超人一等的自信,否则如何体现傲慢的风度?分寸把握要恰到好处, Colin Firth实在是一个绝佳选择。有兴趣可以看他在Bridget Jones' Dairy和其他现代童话里的对于被追求对象的表现。有趣的是,Bridget Jones' Dairy的故事又是《傲慢与偏见》的故事的现代翻版,而选择男主角的时候,他的达西形象是如此深入人心,令他毫无惊险地完成一跃而上大屏幕的过渡。
电视系列剧的优势在于时间跨度上较电影长,所以所有人物可以以原著为本细细地安排发展,更能忠于原著。这个系列是A&E到目前为止最为受欢迎的剧目,人物丰满,故事委婉,风光优美,安排得当。喜欢奥斯汀的读者应该不要错过。
++++++++++++++
最近看了2005年的电影.感慨人真的不可有偏见。如果看过电视就觉得满足了,不去上进接受新生事物,你就落后了.这电影拍的比电视更有水准。随便下定义,自食其言是一定的。
我 是不喜欢Kiera Knightly的。从一开始她做《星球前转》里的女王替身,我就看她不如另一位女明星Natalie Portman。之后在《加勒比海盗》里又被Johnny Depp比了下去,实在对奥兰多不感冒,很不欣赏这位年青青就风头很劲的虎牙美人。咳,人不应该有先入之主。我还觉得自己超越了呢,又一次教训。
电 影受时间限制,故事比较紧凑,但是一环扣一环地简捷明了。风光如画而符合故事发展,音乐更是贴近人物一步步地展现主角配角的心境背景。这个版本的《傲慢与偏见》拍得美而实在。英国田园风光的朴实,历史的真实,在镜头前平静地展现,一如奥斯汀时代,仿佛一切的一切都随着伊丽莎白的眼光所到之处而静止于屏幕之 上。
主要演员和原故事中人物的年纪吻合,使这个故事的演绎有了新一层的风采。只有这么年青才能有这么强烈的偏见,只有不经世事才能对情感处理如此的傲慢。
导演非常巧妙地用庄园的环境无声地表达出两位主人公地位财富的差别,令观众感受到超越这一地位的艰难和真爱的挚诚。无论是伊丽莎白的青春,热情,自信和她压 抑不住的彗心灵质,让我们和达西一起从一开始就身不由己地被它深深吸引;还是达西因为羞涩而表现在外的倨傲,和他不自觉的高人一等的言行,令观众慢慢理解 他无言的变化,都非常贴切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最精彩的是两位主人公在雨中的交流,台词对话是火花四溅,身体语言是雷鸣电闪,配上身后的瓢泼大雨和激动兴奋的音乐,两个人越斗越靠近对 方,近乎在当时当地就感情发泄而发现他们对对方的吸引,而不必等到最后晨雾中浪漫的几经风波的聚会。
主角选取上几乎略无瑕疵,配角的挑选上最出彩的就是应该出彩的大姐,雍容华贵,抵得过书中的甜姐和最美之称。几个妹妹从来都有可以喧宾夺主的能力,剧中中规中距,该重则进,该轻则止,分寸把握极好。剧中举足轻重的父母,也有机会表现他们的舔犊之情,亲子之爱。几个镜头就把父亲对伊丽莎白的亲爱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不失时机地体现出母亲现实但又固有的母女之情。
我最喜欢的是在达西陪着宾利再次回到班内特府上拜访的镜头。班家小姐们或读书,或写信,或做针线活,班太太懒懒地斜卧在椅子上,一派家居闲闲的景象。待管 家通报有贵客不期而至后,一家人忙忙碌碌,瞬间就把上下收拾得颇为规整待客的光彩照人的居室,生活化得有趣。和小姐们在乡间舞会跳的汗下的镜头同样透出无比的生机。
相比之下,电视实在觉得太过拘泥于原汁原味,到了把每一句话都在舞台上该说的说出来,每一个场景都用滤光镜摄下来的华丽的虚伪。
无一例外,电影在情感交流上比电视剧更好地展现了人物的发展和故事的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