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很勇敢。
经过上海就知道,上海人就是一个谨慎,在火车站打车,看见车卸客人,赶紧追过去拉开车门,司机两手紧摇,不行不行不行,打车要到楼下去!楼下人龙滚滚,的士误时我误事,两相方便多好。可是,不行。我边摇头边回去坐地铁。想想,我们在北美打的是不能随叫随到的,要打电话到公司,公司派车出来。当时就想这些老外,脑筋不会拐弯的?多麻烦嘛!不过,人家习以为常,照规矩办事,不会乱套。上海这样子,真是国际接轨,而且管理也甚有效。我那天从世博出来,正是雨声大雷声远,出来门就摸去出租站,看见一辆一辆的车开来开去,下可以,上呢,移步到的士站。在我前面一家人,大小都等在路边屋檐下,一个男士疾步到第一辆的士车边,开到前面去接我家人!的士拒绝,男士鼓鼓地走开,我拉开门把自己和两个孩子塞进去,的士司机解释,我敢在那里接客人,我还做不做啦,啊?警察抄我的牌,罚我的款,一天,两天我都做不回来。牢骚完了,闷声把我们送到地方,开走了。
武汉就不是了。哪里一站,马上就有的士刺溜一声来到你身边,不过,拉开车门,别就一屁股坐下,因为你还没有搞清楚行情呢。不是钱的问题,钱都是打表的,规矩那武汉司机有,除非是私的。是啥问题呢,勇敢的武汉司机,是勇于面对你钞票大大咧咧地告诉你,不去!你就老老实实地pia上车门,等待下面的的士了。
一般是交接车的时候。大多数的士是两个人开一辆,到了时间就要换班,一个下班一个上班,你不交接而是跑到郊区去了,别人还做不做生意,还活不活了,啊?还有就是武汉的地域问题,武汉三镇武汉三镇,是说武汉有三个城市组成的。很多人学中文都知道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建筑的第一座长江大桥,那么,逻辑地一推理,就能知道,长江大桥很重要,因为没有大桥,长江就是天堑。以前天堑是这么工作的,京广铁路那时叫京汉铁路,到了汉口,火车就要过江去武昌,怎么过?和我们一样坐轮渡了。京汉铁路大罢工就是这样,可以牛是因为有可以牛的原因的。京汉铁路大罢工和施洋烈士都是历史书和政治课可能要考的近代史填空或者选择题,考过文科高考就有印象吧?以后说起南京长江大桥也说那是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原因很简单,武汉长江大桥不是中国人全部自己造的,有苏联人的帮忙。苏联人走了,自己修的南京长江大桥,于是还是第一,只是武汉人总觉得自己才是真正的第一。不过,武汉人不太有声音,说说说说,就没有声音了。还好,南京也没有什么特别让武汉不顺气的,你在江中央,我在江中央,中央是中央,就是都一样,不那么重要。北比不了北京,南跟不上广州深圳,东边就不说了,上海谁能比呀,连西边的重庆都比我们牛。在同一等级的武汉南京,横着几座大桥……我就去过南京一次,不敢多说,只敢啰嗦一下武汉人的勇敢吧。
勇敢的武汉司机们,不接客就是不接,要接那也是就要接,不是不怕警察,怕也要勇敢。每回上车,车上都会有地方写着待客守则,要热情要热心,不能不接客人,不能这个不能那个,都是贴在那里给人突袭检查用的,司机大概都懒得擦擦灰,任它随车颠簸,勇敢的武汉乘客,也从来明白地不去拿那个去要求司机。只有我傻乎乎地看着它们地笑,干嘛浪费纸张资源呢,这也要印出来贴好呢,浪费呀。反正,你在武昌碰上司机不去汉口,汉口司机不去汉阳,汉阳司机不去青山,那是人家实诚,该怎么着告诉你,老子不去,你另请高明吧!多规矩,多实在?诚实的人,就是勇敢的人。哦,还有,武汉有很多大桥,但是那些多是收费桥,地下通道也是费用的,只有这座五十年代苏联人帮助修的大桥,不是近年靠收费修来的桥,于是人人车车都想往上走,那你就不能人人车车往上走,单日走单号,双日走双号。单号这天我在汉阳等车去武昌,看见双号的的士热心地贴上来,就对着没有什么表情的司机摇手,不要你!武汉人这点牛气就是有,既然我可以拒绝你,你也可以拒绝我,谁也不生气。
武汉的司机们,开车技术不比成都司机的差,一样是遵循“开车一挺胸,刹车一鞠躬,拐弯孙悟空”的基本原则,三条道的车道开五辆车是正常的,上下过江大桥的引桥口上是贴得亲密的车辆,而大小街道上随时听见急刹车和车辆近距离接触的声音,多么热的天都是武汉人习以为常的背景音乐。司机都有多多少少的豪爽,把乘客开得前仰后合地不停地运动中。而且大多数司机都是资深服务行业人士,比较健谈,一路说到你下车是很温馨的免费供应。
话说中国的士司机多少有地域观念,不过,最有本事的还数北京。我一个朋友回家打的,上车司机问她知道谁谁谁离婚了嘛,朋友摇头,知道谁谁谁最红吧,朋友还摇头,司机很幽默地蔑视她,你哪儿来的,外星?深圳司机就很简单,外星外地的,一慨能蒙就蒙,出了站向反方向飞驰而去,等你质问他时,就回答另一条路堵车。咦,谢谢你好心,我不需要你替我做决定。上海司机一般也是大城市的出生,以天下为己任,到底是大都市人,天南海北都能头头是道地忧国忧民。武汉人?和我一样,小市民。上车下车讲的,都是啰啰嗦嗦地八卦小事。比方说这武汉车起步价低(今年才改,司机告诉我,对不起你家,你坐晚了点!),三块钱,那四个人打的起步价,比坐公交还便宜,司机也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就是对他的车门万分同情:个车门蛮造爷(造孽),总在被别个bia一下bia一下!说到欺负外地人,司机很现实,总是有的咧,那我就不行,晚上睡不着。我哈哈大笑,瞧,多会自己表扬自我表现?还让你觉得他很谦虚,很武汉啊!还有一个司机,跟我讲,做司机就是要三从四得。从嘛,税务局公安局和出租公司,那个得呢,就是饿得、渴得、忍得、和憋得。又是一个免费娱乐的士快乐时光。
可是最勇敢的武汉人,不是司机,而是路人。武汉和中国所有大大小小的城市一样,道路交通发展得快,车子加得飞快,但是道路还是有着古旧历史城市的道路。多少年的大修小修敲敲打打,到末了,该有的道路都有了,可以看见的高架桥都有了,可是过街,还是一个考验人勇气的战场。
平常的路口,就是到了行人过马路的时候,也要担心会不会有一个车毫不理会地飞快滑行到你身边。而在行人马路上走,后面也有可能会来一辆小轿车跳上行人道,采用的方式手法,大概和好莱坞追踪大片里面跳上行人道追踪相类似,。走在行人道上,都这么多的和车抢行的可能性,到了车道,那不还是一个胆战心惊?后来快走的时候,看见行人道边开始修建一个一个的半高的水泥墩,大约比一个小车的车身略窄一点,想来就是防范车辆上道的措施了。
过街嘛,很简单,你不过,车要过,武汉人都是急脾气,谁都是在急匆匆的状态中过的一天又一天,到了路口也是显示武汉人本来面目的地方。勇敢坚强足智多谋遇强不弱坚持原则寻找漏洞,你能想到什么词,都来吧。我是那种胆小的人,在车里看见一排排的人流在车流里穿行,就是一个钦佩,在车外看见左右行人的机敏灵活地在车流里过街,还是一个钦佩。大概假以时日,我也能自动转化角色,车里车外都是一个灵活勇敢的武汉人,令外地人(外星人)看了咂舌称叹。在江汉路这种商业大街上,那是有天桥的,也有行人道两边的栅栏,可是你可以从马路口那里穿进来,站在大巴士来往的路边,大巴士司机脸不变色,给你留下大约一人窄的空间过去,路人也是心不跳地看着巴士擦身而过,进而敏捷地穿过一个又一个的车子到对岸。所有的人对这种现象都是司空见惯的冷静,甚至冷漠,平常看不惯就跳起来大叫的武汉人性格在这里用不上。而每一个人,在一排排人群里跟着过街,好像也会增加无比的勇气,对川流不息的车流熟视无睹。
有一回到武昌的科技城买东西逛山寨,从马路这边到马路那边都是一溜的大学校,学校外面都是高科技城。其实也不那么高科技吧,都是民用品,但是是比我们小白要黑一些的人经营着的山寨和真品。这点倒好,山寨有山寨价格,真品有真品价码,一般想要买什么电子用品,相机录像机手机电脑笔记本,林林总总,什么都有。如果没有,开出口来,只要他们能找到,他们就跟你去找,大概大家互通有无,你坐等,他们去跑路,然后给你看货,买不买都两便。出门了,在马路这边看见路中间两个小伙子在过街。他们拉着一个小平板车,车上一摞貌似电子产品的纸盒,到了马路中间的栅栏前,一个小伙子灵活地翻了过去,然后这边这个就给他一个一个地把纸盒递过去,,等全部递完了,把车再递过去,这边这个小伙子再翻过去,两人把纸盒在车上放好,大大方方地拉着车过了马路的另一半。
我看得目瞪口呆。拍了两张PP,后来也不知道翻到哪里去了。但是我相信不是偶尔一见的现象,路过的武汉人再次一律熟视无睹,连惊叫的声音都没有,看见觉得奇怪的行人,驻脚观看的也没有。我和小猪大概是唯一看得两眼发呆的人吧。而且,那两个小伙子,模样打扮都是大学生类似的人物,不是民工。
至于街上在车流中穿行的电动三轮之类,那就更是精彩迭起,令人心惊胆战的了。看到武汉人的总总勇敢行为,有时真是不太明白,经常会抱怨别人不在意自己,大概要被在意,一定要从先在意自己做起吧。
Sunday, October 31, 2010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Music of Game of Thrones - Light of the Seven (Live)
Light of Seven 《七星之光》是《权力的游戏》第六季第十集(最后一集)的音乐。 电视剧一开篇,就是这段柔美动人的旋律, 钢琴演奏家技巧地表达出七星之神(故事里的宗教)的圣洁, 以及信奉者的虔诚的纯净。逐渐音乐过渡, 慢慢显示出神和宗教和人的因素的影响。 因为维系这...

-
方言闲谈(1) 关键词:楼、六、绿、陆、肉 每一种方言中都有一些同音字,而这些字用普通话发音却不同音,比如广州话中的“黄”、“王”,与武汉同属湖北的荆州话中的“船”、“床”,黄陂话中的“月”、“热”。所以在广州一个单位有人姓王,又有人姓黄,称呼起...
-
看了那么些和小说相关的书,最好看的,也是最中立的是一本旅游书,大概能翻成《达芬奇密码旅行指南》。开篇起,和小说结构一样,从卢浮宫谋杀案开始,随着主人公和反角的足迹,把书中出现的名人轶事历史古迹闲话,不带太多感情色彩地介绍了一番,看来比讨论其他的理论话题更轻松愉快,我也就学着再看...
-
前言倒是很顺利,虽然翻的时候觉得热血沸腾,跟看电影一样的亲历海战的激动。心里在更进一层了解这一段故事史实的时候,更加深了对这本书的喜爱。能把史实写成跟小说一样激动,而且还能层次鲜明地表达出主要人物的行动,分析人物动机,然后冷静清醒地检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关联。 第一章的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