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9, 2008

奥巴马的母亲

上一次体检时,坐在诊所的等待室,拿起最近一期《时代周刊》,看起了奥巴马的母亲介绍。

今年大选,我没有象上一次那么关心。上一次,实在是对布什的痛恨对切尼的不屑加上对赖斯的不解,满身心地期望白宫换主。天天网上去看双方的唇枪舌剑和专家的预测评估,最后的结果不得而知,和我的期望相差万里。

我对美国非常失望。两界布什的入主白宫,石油都是步步高升。中间的石油不景,只有是在克林顿时代。但是,美国从来没有这样地把国家平民和世界的命运和家族的财富挂钩到如此的地步,布什不用说了,切尼参政前的工程公司,又是怎样的在股市翻番,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可他们还是再次当选了。我对民意和民意所代表的不完全代表性的信任,降到的冰点。

这一次,无论是驴还是象,我都不是太介意。

参议员麦凯恩在我心目中是一个极有荣誉感正义感的退役军人。父亲祖父都是海军四星上将,在布什二世用家族财富逃避越南战争时,他是海军飞行员,一次飞行中 被击落,受伤被俘,作了多年的越南战俘。当时他的父亲是远东海军司令。如今,整个参议院中,只有两个参议员的后代在军中,有可能派驻伊拉克,其中一个是麦 凯恩的孩子。

但是,我还是希望奥巴马当选。

今天早上听他的接受提名的演讲,让人兴奋,后脊梁汗毛竖起(不是那种令人惊怵的汗毛直竖)。一个梦想,一个人类的梦想,是所有人种,所有等级,所有信仰, 能为一个同一梦想,为共同和平共处而共存。能不能实现,是可以讨论一生的话题,但是人不能没有梦想。相比较下,麦凯恩是那么的苍白平淡。虽然最终结局不见得能如我意,但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让我回到奥巴马的母亲。

外界对奥巴马的父亲了解似乎多一些。他是肯尼亚人,穆斯林,在夏威夷大学读书时结识奥巴马的母亲,孩子出世不久,即离异。最后老奥巴马是哈佛博士,回去肯尼亚终老。他的穆斯林身份一直是奥巴马参选的疑云,其实,看了这篇文章倒是觉得,又是对手玩弄政治手腕。

奥巴马的母亲,斯坦利··索托罗,用《时代》文章说,是一个梦想者(dreamer)。她一生两次婚姻都是嫁给来自遥远他乡的外籍学生,两次婚姻都失败了。由于她的第二次婚姻,奥巴马在印尼生活了几年,上中学时母亲送他回去夏威夷, 继续他的美国梦生涯,从此不在母亲身边。但是奥巴马的信仰人生观,是很受他母亲的影响。斯坦利·安的一生坎坷,但是婚姻失败,和物资上的贫匮并没有让她愤世嫉俗,她永远都充满了乐观和积极向上,并且在婚姻失败后,读完大学,读完硕士,最后读完博士。从来没有拥有过任何房产,但安永远有一颗宽容温柔的心对待弱者。她的儿子,与她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从小在异国他乡的生存和飘泊,让他很坚定地扎下根,安家立业。

我对很多人的种族歧视意见有我的看法。无论这是如何通达的一个人,如果不能亲身经历人生被歧视的过程,不能够理解接受歧视族类的心态。或许麦凯恩是 一个出色的地球人,但是奥巴马来自一个受压制的种群,他的成长经历不会被他的长青藤教育和顺利的参政过程所淡化。他母亲的眼光中所有人类的不同肤色下,共同的人性或许能够在他的政府中有更多的展现。

还有,我认为奥巴马应该能当选。并不是因为其他任何因素,而是布什实在在白宫太长太......

Wednesday, August 27, 2008

老二 篇二

老二,我偏心。

小猪什么时候都开心。我能说什么?只能和他一起高兴。我这脾气暴躁,情绪起伏不定的妈早起时,是一颗行动定时炸弹。可是看到一张单纯带着发自内心笑容的天 真的脸,所有的无名之火只能瞬间烟消云散。是啊,天下有什么事不能等?我所有的做人的哲学,很多是在老二的笑容里融会贯通的。

出门旅行时小猪能吃能睡,任行天下而不改分毫。早上我做好早饭,先吆喝一声,吃饭了。他一定半梦半醒之间吸一吸鼻子,一咕碌爬起来,坐下,快乐地吃早饭。 出门了,一定随时问,几点啦,哦,还有一个钟头就可以吃午餐了。吃了午饭,不多久,几点啦,啊,还有两个钟头是不是可以吃晚饭?有一天,赶路赶得急,几顿吃得有点乱,反正不会亏待我们的胃口的。小猪看看天色,问道,几点啦,八点?八点我应该很饿了。我气得大笑出声,什么?什么时候才吃的呀。他从不在锋芒上摸母老虎的PG,但是没多久又不屈不挠地来说,该吃晚饭了,妈妈。

等天黑下来,他会关心,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头,不往前走了吧?妈妈,我们没有迷路吧?哦,妈妈爸爸,看,取款机,要不要取钱?在地铁上,他表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马上能钻进车上,尽快给自己找一个位子坐下,有时人少还能招呼一家人。然后随时留意,到了没有,还差几站,我们中间有没有丢了谁。弄得我哭笑不得地开心。

吃呢,我就免提了。每回大家一聚会,妈妈们互相控诉她们儿女如何让她们操心吃饭的问题时,我只能很虚心地得意,啊,我们老二唯一要操心的是,你吃少一点好不好?没得让人当我虐待你,跟后妈似的没面子。

到晚上了,一定是头沾枕头就入睡,雷打不动。

老大 篇一

我这老大,缺心眼缺处世灵活缺看事做事的本领,但是从来不缺幽默感。背着父母夜里不睡觉打游戏,等到睡觉时下楼梯一脚踩空,扭了脚踝,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痛得爬上楼来找我们时,我们正在见周公,看他没大事,就打发他回去睡了。

早上定时间看医生,下午请假去诊所等。还好,我先排了个队,不用等两个半钟头,但到了,还是要等上二十到三十分钟。上车下车都不方便,他一脚单跳,我找了专业爬山的棍子给他,不是很称手。好容易跳着坐下了,我没有一点同情心地笑,他也不好意思地笑。问他,周末爬山那份矫健到哪儿去了,楼梯都不会上下。他调侃到,我在楼梯上爬山看风景来的(took scenic route on stairs)。我哈哈大笑,引人侧目。

等他起身跟着护士跳着进医生房间时,前台好奇地问,为什么不弄拐杖。他答道,太贵了,我妈不舍得。他妈跟在身后,又一次哈哈大笑,呀,小气啊,当妈的!

坐低护士询问时,他自报,脚踝扭了,没有肿胀,温度没有升高。护士白他一眼,你是医生吗?不是,我们同笑,《Scrubs》(直译应该是《医护制服》)看 多了。天天在 家看这医院实习医生为主题的情节喜剧,有一段时间还想过考医生,但是一听说要如何地苦,第一时间回去打游戏,把电视剧当消遣而不是当励志。连《士兵突击》 都不看,还不如他弟弟,可以学中文。

照了X光片,确证没有骨折,到家前我租了拐杖。回家时比较优雅地跳了。看他房里遍地的衣物,我不禁叹气,穿了衣服丢进脏衣筐会弄疼你么 ?现在会了,是他的回答。

Monday, August 25, 2008

Writing-on-stone

来了这么些年,一直说去,但又下不了决心。总算跟了咬我俱乐部来了一次周末露营。周五下班狂飞四百度里路,赶到地方已是漫天星光灿烂,就着车灯搭好帐篷,去坐在篝火边看星星和桔红的新月升起。

虽然白天很热,夜里还是冷。大早就起身,一看置身于黄土高坡上,面对面是层次分明的山岩,耳边是锅碗瓢盆和熟悉的朋友的招呼。吃了又一顿丰盛得可笑的早餐,我们就去看Writing-on-stone。

这是印第安人的圣地,进入必须有人指导,自然来了一位印第安人作向导。看不出年龄的女性(姑且算她中年吧),不知道怎么和慈禧太后通灵,霸道得要命。大家在光秃秃的黄土坡上,头顶着热辣辣的太阳,不能超前,不能落后,不能乱发言,不能打小差,被管得像小媳妇一样的窝囊,就看几幅和涂鸦并存的古代印第安人的刻字?所以坚决推荐才赶来的同胞不要去划钱买罪受,下午在露营地悠悠过了。

晚上吃过了去看日落晚霞。我就不罗嗦了,看图看图。

加几句歪话:

老咬同仁们,这个爬山散步是要看时间的。早上出去和下午出去,区别不大,早出晚归看晚霞日出才是正道理。不过受同仁中间几位鼾声如雷的伙伴影响,没有人可以在日出前爬出帐篷,都在抓紧时间补觉,那么吃了晚饭悠悠出门就是最好选择。偏偏有那么几位还不肯听老人言。看看相片吧,下回听摄影师的。

图一 咬我同仁
图二 Hoodoo和残月
图三和图四 远观Hoodoos
图五 Hoodoo
图六 牛奶何
图七 牛奶何弯曲而过
图八 晚霞
图九 戏水
图十 听河
图十一 野鹿
图十二 阳光下的牛奶河
图十三 花下小野兔
图十四 Writing-on-stone
图十五 远眺山峦
















Thursday, August 21, 2008

Tuscany country side and Chianti


出了席耶那,我们开车向奇安堤首府赶去。托斯卡尼地区以产酒和如画的风光闻名于世。在达芬奇的画中常有托斯卡尼的风光为背景,他就出身于这一地区。

路边低矮的平缓的山包上,绿意绒绒,在托斯卡尼万里阳光下,眼光所到之处,都是安详的乡村的平静。一棵棵高高直直的托斯卡尼特有的直松(Cypress Tree)成一排排地随意在山间矗立,佛朗切斯卡把车开到路边一处,让我们下车向平缓小山谷对面望去,兴奋地问我们有什么感觉。我们莫名其 妙,看了又看,摇头作罢。他毫不失望,告诉我们,达芬奇作画时,背景常常是这样的一排直松和小山包山谷。

在小镇里,佛朗切斯卡高高兴兴带我们去一间小酒店品酒。店主是法国人,来到托斯卡尼学酿酒,于今娶了当地太太,有了孩子,成了托斯卡尼人了。我不懂酒,听两位在那儿你一句我一句兴奋地品评当地的红白葡萄酒,我略抿一点,和孩子们吃冰淇淋看他们开心。

品酒是一种文化,可惜我对此即无知也没有兴趣了解,只知道酿酒的地方多为山清水秀出佳品,气候也是干爽炎热为多,托斯卡尼的佳酿多有黑色公鸡为标志出口世界各地。还有此地驰名的葡萄醋,分红白两种,比镇江香醋别有特色。

唯一的遗憾是,一片一片的向日葵,金黄灿烂的景象没有看到。据佛朗切斯卡说,那要到每年的八月十五。
(佛朗切斯卡的电话: 338-5401026 Francesco)
品酒的小店地址:
Enoteca
53011 Castellina in Chianti (Siena)
Via Ferruccio,12
Tel: 0577/74.13.14
www.enotecalevolte.com

Tuscany 小镇 Siena





Siena 席耶那

以一年两次的光背赛马出名。

我们去的日子正好在两次之间。不过照佛朗西斯卡介绍,届时满城的人,得在六点以前到达,否则连脚都插不进来。

城里这是大的节日。之前得星期天要着装预演,锣鼓喧天地欢乐好多天。到这天,大多数太太要回娘家去,因为支持不同街区的马和骄傲,夫妻会为自己的马斗得不亦乐乎。等赛过马见了分晓,才能回家过正常日子。

到了城里的Dummo,我们又和佛朗西斯卡道别,问他介绍食品店,他指指街边,哪儿都行啊。

我们也就随便进了餐。点了旅游者的菜单,在教堂后面的阴影下,吃我们的午餐。菜单上有四种,我们就一人一份,简单快捷。但是还是很喜欢他们的烤得硬硬的面包上撒了橄榄油的西红柿丁,红红的清爽,好味道。

吃过了去参观教堂。教堂里如常静静的,和其他教堂相比在规模和样式上略不差,可我最喜欢的是里面的一间小书房,厚重的窗帘被风吹着,房间里非常畅亮,四壁 用精制的画框嵌着巨大的古书,估计以前是书柜里的,之上是一幅幅色泽美丽的壁画,满墙皆是,却没有一点拥挤繁杂的感觉,又有很强的立体感,仿佛是三维的深度,极其秀丽,正中央还有一组残缺却生 动的雕像。这是当时红衣主教的书房,以后他升至罗马,最终成为教皇,这一间书房也就被保留下来,还有壁画来宣示他的一生。我的美感来自这儿没有严肃沉重的 宗教感,每一个我们去过的教堂都是以死亡和献身为主题,大概以为警醒世人,偏偏给人无法推却的压抑感。这里却有着庆祝生活的平常向上的愉快氛围,令我流连忘返。

离开教堂是正午的艳阳,大家沿着小街向市中心广场走。路上停一下四处看看,到了,更是晒得人毛焦火燎。 广场不大,和普通中学的操场大不多少。看过电视片介绍,赛马时,中间拦起,四围是马道,石板上撒上土,骑士们骑着光背马风驰电掣而过。四周的建筑都有窄窄 的阳台,到时肯定是最佳观赏点。

我没有兴趣晒太阳,就和孩子们慢慢走回教堂等佛朗切斯卡。一路也拍几张相片,那两张木马就是在广场背后的建筑外拍的。某人大概走不同的路回头的,他没有看见。

多塔之城 San Giminiano-佛朗切斯卡

我们离开佛罗伦萨前一天到托斯卡尼乡间一游。

在佛罗伦萨的公寓是我们一路最喜欢的居所之一。除了正在市中心,离佛罗伦萨所有景点都是步行距离外,还有就是主人非常敬业,桌上的文件夹里,详细标明了何处有洗衣店,何处上网,何处购物,何处预定博物馆,何处饮食,还有就是为佛朗切斯卡及另外几位导游向导作介绍。

佛朗切斯卡年纪并不大,五十出头,但是已经退休了。照他自己说是公司被收购,给他们选择,他选了退休金。但在家一段时间,太闲了,于是借钱买了一辆八座面包车,开始了他的导游生涯。

他最愿意做的,是住在他托斯卡尼小村庄里,到处去找松菌。我在来时飞机上正好看见介绍法国农夫如何用猪来找松菌,佛朗切斯卡用他的时间和记忆来找,因为意大利不象法国,允许猪进树林。

佛朗切斯卡是一位非常可爱的人。我们两个孩子都非常喜欢他,说他有最酷的胡子。小猪甚至说长大了,也要留那样的胡子,我们大笑,他哥哥很轻易地打消了小猪可能有的想法,什么时候你看见华人能有那样的胡子的?

佛朗切斯卡带着他的大胡子,大清早在我们居所之外等我们,面包车就停在百花大教堂边。我们上车直奔城外。

第一站,多塔之城San Giminiano。

路上,我们先听佛朗切斯卡介绍城内外的差别。城内不能停车,如果住在城内,那么一家可以有一辆车晚上停留进出城内,另一辆就得停在城外。城内建筑有规定不能改变城市的外貌,如我们看到的介绍,如果但丁在世,他仍然能够找到回家的路。佛罗伦萨自文艺复兴以来,没有变。

佛罗伦萨没有工业,城周围有葡萄园和一些皮件生产厂家,所依靠的只有一样,因文艺复兴而出名的艺术品和艺术家。达芬奇,米凯朗基罗,拉菲尔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艺术大家都在佛罗伦萨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佛罗伦萨人仍然享受着并珍惜着。

出城就能看到公寓楼,在老城门里是没有的。道路一样狭窄,但是路边就有加油站等等现代生活标志。于是话题又转到水电汽油能源问题上,我们在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房东一律地要求我们省电,因为意大利不产电,所有能源进口。又被国民公决为环境保护,不建核电站,所以电费相当高。汽油也如是。

佛朗切斯卡非常健谈,性格随和,英文也不错。他坚持说自己只能说简单的英文,但并不妨碍我们一路从佛罗伦萨风俗人情聊到当地工业和他自己。

出城后的方向是向罗马方向走。路上车不是很多,但我们很庆幸没有租车。看路标一向是我的任务,我很紧张的一个人,根本不可能享受路边风光,开车的也不可能分心。我看了一下,开出城后,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但是租车从来耗时耗力,吵嘴的机会很多,而且认路会产生分歧。现在?想都不用想,某人才不会对着佛朗切斯卡发火呢!

多塔城是一个小镇。佛朗切斯卡把车停在城门外,放下我们,约好两个小时后再者儿见面,就把车开走了,我们进了小城门。城里也允许走车,在古老的城门那儿,有一个电子控制的柱子,车子经过时,按动密码,柱子缩回地上,放车辆通行,再慢慢升回原处。

小城历史可追溯到罗马帝国时代。小镇本身是在四周平原上的一个高地,城里制高点上有罗马古迹废墟,在草丛中堆着,为更近年代的古迹盖住。城里小店是典型的托斯卡尼风采,大大小小的瓷盘,瓶瓶罐罐都有着阳光灿烂的光泽,反射着桔红色的明朗;肉食店门前照例有一只鬃毛竖立的野猪,里面明亮的店堂整整齐齐的肉肠,挂着摆着,很是诱人。我在路边和小猪挑一些明信片,某人扛着相机左一张右一张地过瘾,老大无可无不可地站着等。我们慢慢地走着看着,悠然自得,在大青石板路上向城中心的高地走去。

果然是多塔,前后左右,都是古旧的方塔。据说是城里的贵族有钱人比家族财富,一个塔比另一个更高地一年一年修上来的。城市保持了古老的外貌,每一幢建筑无论大小,都是很有年代的味道。近看可以看到窗口里是空调,但是在外面拍照绝对看不出来,很有心机地保护古城风味。

心里很留恋这个小镇的平静,以后的日子回想起来都是淡淡的阳光色......

比萨斜塔



比萨差点没去。

老公想的是要么去比萨要么去托斯卡尼乡村,我一定要两者都要。比萨离佛罗伦萨只要半个钟头的火车,又只有一个地方可以看。结果我们很起劲地争了一场(这次欧洲行好像是唯一的一次),气鼓鼓地上路了。一路上各走各的,照的相也是他的有景,我的有人。哼!

Sunday, August 10, 2008

吃的惊喜-欧洲之行

我们一家都好吃。

老公为首。这是一位享受生活享受生命的人物,我们平日在本城时有机会听我大叫不干了,然后一家出去出门吃饭的时候。我比较保守,吃到好的餐馆,下回再去; 吃到好的菜式,下回还点。这一位就不按常理,次次喜欢尝试新生事物,经常弄得我火冒三丈,也常有吃得很一般的时候。不过好处就是,慢慢都接受了他的这种方 式,能够欣赏不同的安排。出门正好。

意大利。

啊,意大利!出门前感慨过意大利和中国的相似之处。这是我的想象,觉得同有古久的历史,灿烂的过去,还有对美食的热爱。孩子们心心向往着意面和皮萨饼,来到意大利,都很高兴。

在米兰的时候,我们入住的旅馆Holiday Inn Express每天都包早餐。那个丰盛,我们一定吃得很饱才出门。加上还有时差,吃饭睡觉颠三倒四的,没正经吃饭过。玩回来冲凉后,个个往床上一倒就睡到夜里,也不想吃。我先醒,琢磨半日,还是走出去到小街上,看到一间餐馆门上帖的中意两种文字的意餐馆,我就走进去。店东是从温州来的中年妇 人,我就随意点了几样意面,皮萨饼和沙拉,拎回去房间。等我叫醒睡得晕乎乎的大小几个,闻到饭香,大家都来了食欲,一会儿风扫残云一般地吃光了。然后半夜三更地来了劲,跑楼下去上网。第二天早上,我们早早吃了,拎着行李横穿米兰,看了《最后的晚餐》,坐车就离开了米兰。


到威尼斯开始住公寓。主人家离开前很热情地带我们找到附近的超市才分手,我们几天里一直在超市里购物,买早餐,至少每天在公寓里吃一顿正餐。因为在外面吃 的几家都有被宰的感觉(尤其是靠近圣马可广场和大运河边),于是非常庆幸有可能自己在家煮意面的机会。超市里的水果非常惹人注目,葡萄晶莹透亮,西瓜皮薄 瓤红,草莓鲜艳夺目,比北美的水果似乎更有水果味,果汁味正些。点心也很好吃,酒便宜,而且可以买了饮水每天带出门。但是离开旅游中心热点的小店价格相对合理,只是和我们后来其他几个城市比较还是贵了些。我们在威尼斯的第一家餐馆,受语言不通之累,简单的一顿午饭花了超过八十欧元,原来被人强加入座费,坐下即按人头收费,冷饮也是超级的贵,吃完了出来大呼上当。后来去的大运河边的餐馆同样,只是略好些,至少吃饱了。 威尼斯的运河边的餐馆我们点了一样野蘑菇意面,从此迷上了意大利野蘑菇。他们的野蘑菇与我中国的香菇很像,吃之前需要浸泡一夜。我们在托斯卡尼的小镇带了一些回家,煮意面时加一点,味道就是不一般。
(图二:威尼斯小店的pizza脸)

到佛罗伦萨后发现我们的公寓正在市中心。离大教堂二十多米,走到街的另一头就是绅士广场。阳台上坐着听教堂钟楼的钟声悠悠响起,端起酒杯,欣赏这古老的城市,实在是餐馆里不能的享受。不远也有小型超市,基本的吃食都有了,就是没有蔬菜水果。我们吃过几家餐馆,都不错,但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出色之处。因为时间不对,我们每一回去中央集市都扑空,没有尝到那里著名的卤牛肉三明治和牛腩三明治,倒是误打误撞,在集市门外的一个角落里买到了美味的牛肚子。女主人的小餐车上有中文介绍,都是以前中国老饕们光顾的痕迹。比如什么世界最美味的牛肚包啦,我的至爱啦,一看留言的语气和用词,能看出这家小厨是两岸三地外加海外侨 胞通吃!我们买了两份牛肚,不带面包的,大概才七到八欧元,回去感慨了半日,真是味道好极了!其他的,不说也罢。

哦, 如果能熬得住,别去中餐馆,我们去的一家实在手艺还赶不上我呢。温州菜以前没听过没吃过,这回见识了,味重油大。一碗汤上来,我就说这家味重,老公即刻给我白眼,认为我匆匆下结论的仓促不可取,结果那家厨房的偏偏和他作对,一道一道菜端出来证明我靠直觉看人做饭的手艺非常有可取的地方。不过呢这一家可能不 算好馆子,给我们撞上了。罗马的一间就水准好一些,价格也水涨船高地高了好几个码子。

在比萨,席耶那和圣吉米安诺的托斯卡尼小镇上,我们匆匆杀过,看风景的时间不够,所以没花功夫琢磨吃的了。

罗马的吃不知是我们功课做的好呢,还是水准高,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做饭,天天外面吃,而且吃的非常开心。最最值得推荐的是一间pizza店,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博物馆之 间,叫Alice Pizza在Via Grazie小路上 。小店面,一张凳子都没有,食客们买了pizza,自己捧着坐在路边享受去吧。很值得一试,美味无比,我们吃得撑着了也才消费不到三十欧元!另外一间叫 Luzzi在Via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 离斗兽场不远,推荐他们家的海鲜面和炉火现烤的pizza。价格还很合理,我们去了两次每次都不超过五十欧元的消费。

意大利的美味冰淇淋我们是一路吃过去。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都是一个好吃!什么味道都有,加上天气炎热,我们拿这个当动力推着拉着哄着带着孩子们在炎烟烈日之下走遍大街小巷,其乐无穷。

在罗马的最后一天,我们也不想再去新景点,于是在市中心附近逛来逛去,顺着人流悠然而行,没有什么目标而快乐,最后在一间小吧里坐下喝冷饮。这吧在巴伯 尼(Barberni),于是就叫伯尼吧(BAR Berni)。里面台面光亮,灯光顺眼,吧台后层层叠叠的酒品,在北美,我们一定因为有不到适龄儿童而不能入内,看来意大利对孩子饮酒比北美要宽 松。坐下来,看见台上有今日特别介绍Mojito,一种朗母酒(rum)兑苏打水加薄荷和青柠檬的调酒,看去十分爽目,我就怂恿老公点一杯,平日我们都不去吧,更不会舍得花七八欧元来喝酒,出门就犒劳一下自己。孩子们点可口可乐(还能有什么),我要了新榨橙汁,空调吹出凉凉的空气,十分的适意,等饮料端上来更是如意。那调酒的是 甜甜的,不带酒味,我借来啜一口,只觉得满口薄荷柠檬的清香,不觉都要醉上来的感觉。一杯在手,一家人都非常放松,慢慢等时间过去回去......



法国

离开意大利,我们旅程的最后几天都是在巴黎渡过的。巴黎不愧是世界旅游名城,我们在巴黎吃的也如同我们的行程一样,达到一个高潮,让一家人开开心心地玩得吃得无比的兴奋中离开巴黎回家。在巴黎,我们去了两家中餐馆,四家法国餐,一家法式快餐,尝了两家可丽饼店,一家越南餐馆,还顺带去唐人街吃了一次越南潜水艇包,加上每天的法式点心,咖啡,似乎没有太多令人失望的地方。我们带着无限的留恋登机回家,大大小小都认为这是我们最快乐的一次旅行。

吃也不例外。

(图三:法国正餐 烛光点点)

我们去过的巴黎的中餐馆:巴黎的中国人有口福。 家常菜馆 (特色水煮牛肉): 地址:7 rue volta 75003 Paris 电话:01.42.77.30.82地铁:3或11号线ARTS ET METIERS

巴黎佳味餐馆(巴黎第一家正宗新疆风味炭烤羊肉串):地址:183-185 rue saint-martin 75003 Paris 电话:01.42.78.29.76地铁:11号线RAMBUTEAU,4号线ETIENNE MARCEL

冰淇淋:老公绝招-看不懂听不明不是吗?挑那种已经被挖坑挖得很深的冰淇淋,一定是最受欢迎的,果然好吃。其他看颜色-我的招术-不见得次次灵;或者像孩子们一样不管三七二十一只吃香草,巧克力,草莓,顺吃一遍,再倒一遍,没有什么规律,就看当时心情,好像也很奏效。无论如何,这家的冰淇淋的确好味道。周围一家一家的小店铺,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冰淇淋店 (巴黎据说最好吃的一家冰淇淋店,在圣母院后面的圣路易岛上,过桥走三个十字路口就是,或是1号线在pont mairie下车,出站过桥十字路口就是)Berthillon 31,Rue Saint-Louis en l’ile 75004 Paris T:0143543161

比利时蓝贝青口(Leon de Bruxelles) 专吃青口的法餐馆:原汁原味。

越南餐馆:价廉物美。 PHO 14(正宗越南河粉)地址:Avenue de choisy+Rue de Tolbiac十字路口 75013 地铁:7号线Tolbiac

潜艇包,我一样点一个,小姑娘不懂英文中文广东话,我的法语只会“你好”和”对不起”。那么一家人很对不起,吃完就知道好,不知道谁吃的是啥。陈氏商场(食部家乡蒸肉三明治----巴黎最好吃的三明治)地址:Avenue de D’ivry+Rue de la pointe d’ivry 75013 地铁:7号线Porte de D’ivry

咖啡店非常有趣,所有的街边小店的前两排都是椅子向外放着,坐下来,品着咖啡,看着街景和行人来来往往,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不知谁看谁,一般的有情有趣。

Flore「花神」和Les Deux Magots「双偶」 在圣日耳曼大道上, 面对着它面对着埋葬笛卡儿的圣日耳曼德佩教堂(St-Germain-des-Pres)。我这不喝咖啡的人的感觉是:比星巴克强!

吃的最好的法餐馆是房东介绍的中国人开的。Restaurant La Table Des Gourmets,在Hotel D'Ville附近,14 rue des Lombards 75004 Paris Tel: 01.40.27.00.87, 装修得很有情趣,烛光点点,酒影花香,几味菜烧得无可挑剔。价格不低,但是物有所值。

巴黎的点心更是令人神往。早起羊角面包(应该叫新月面包)配咖啡或热茶,午间行到性起,一人一件小甜点,边走边吃。我对美加点心有同样的偏见,太甜太腻,法式点心就高一层,清香松软,入口即化......


(图四:老二,都吃完了,还不舍得放盘子一条生路?)
********************************************************
这是我没有尝到的好东西,下回了!

佛罗伦萨三个关于吃的地方(都在市中心)

热巧克力:那个小规模一点的广场(Piazza della Repubblica),广场是个四方形,北边有三家餐馆,最东边一家,也是最别致的一家。那里有各种各样的热巧克力,千万别点花里胡哨的,就要最单纯的hot chocolate,那也是最正宗的,记不清价格了,好像是8到10 欧元左右。别嫌贵,绝对值。

餐馆:Coco Lezzone,地点:Via del Parioncino 26r,电话:055-287178。价格公道,饭菜绝对地道,菜谱经常变化,去晚了当天的特色菜就没了,因为他们的进货原料很讲究,数量有限。这是我全意大利吃过的最好的餐馆(不高级,但的确是口味最好的)。一定要去,要早去,要诚恳地请服务生(有时老板娘亲自出马)为你推荐菜品,并询问当天特色菜。如果在佛罗伦萨时间长,可以问第二天的菜单。

冰淇淋店:Gelateria Vivoli,地点:Isole delle Stinche 7,号称是全Tuscany最好的冰淇淋店。一去就知道了,有些年头了,口味没得说,从那些冰淇淋里你能品味出山野清香,我去吃了好几次。地方有点隐蔽,但是如果有一个细致的地图的话就不难。

Friday, August 8, 2008

奥运开幕式

奥运开幕式对我来说是着实出色的一场表演。主题鲜明,欣赏度高,看完了仿佛读了一本好书,与好友交心相谈之后的适意。
开幕式整体感非常的顺畅,有行云流水的感觉,一步一步地接得极好。整体效果,舞美,灯光,空间,故事,服装,音响,音乐,甚至烟花,都溶汇到主题里面 了。不煽情,不炫耀,平平静静的展示大国风范。最强的印象是没有突出任何个人或情节,轻重缓急,拿捏得很准。这是张艺谋最出色的作品,和四年前在雅典的大 红灯笼加茉莉花旋律简直是有天渊之别,怀疑他会不会故意降低我们的标准来一个惊喜......

张艺谋整体艺术表现是一种平和安详的态度来诠释中国文化的以柔克刚,没有侵略性的文化的延持和宽容,博大宽广,平静地展示大国风范。任何一个场景的震撼, 如千人击缶的雄横,马上用小孩子们的天真纯洁的歌声和笑脸来表达真挚的爱国之情,突出和谐的理想,让人感动无比。我最受感动的是2008太极拳那一场,千人一体,保护着中心未来的希望,整齐男性的吼声被孩子们的朗朗诗声平衡,延续前面活字符一场的"和"字,向世界表示我们的维护自己权益的决心,和不轻言攻击的平和民族心态,加上对和谐和不和谐的状态的理解,以及对孩子们溶汇千百年的遗产,迈向理想明天的寄望。

外界对中国有很多的不理解,大众的无知和不关心是最大的理由。中国长足的进步并没有引起应有的欣赏,很多时候得到的反而是不理解基础上的无名恐惧。张艺谋的开幕式让世界看到一个温和的平静的中国,一个有着沉重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的多元社会。这一个中国不完美,但是有信心去迎接挑战,和世界交流, 消融不同,加深理解,共同进步。这是奥运的主旨,被张艺谋表达的淋漓尽致。他在这世界瞩目的舞台上,用他的对中国的热爱,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奇迹。用NBC 播音员的话说,是在鸟巢的舞台上创造了一个万人空巷的巨片!让人骄傲。

我看过很多人说张艺谋如何的话,总觉得心有不甘。他对文化历史的理解的确是他个人的意思,做一个这么大的秀就是把他的和一个团队的理解用不同层面的艺术媒 体展现出来,而不能全是一己之念了。如果在千百万人前展现就被人认为是要全民意志统一了的话,我看大家也就不要写不要拍不用看了,怎么可能呢?

人需要探索,张艺谋至少在不停地探索。行得路长,走叉了道,总是有的。他是个说故事的人,故事要好就事半功倍。这里有一个好故事,只是咋一看太大太杂太多头绪,一个不留心,就是个四不象。能做到这个高度,没有对中国文化历史的热爱和真诚,光靠利用还是不够的吧。

还有,做好了,有团队的功劳;做砸了,张艺谋一人得担。别光看着如何荣耀光辉,背后的风险,得让人一身一身出冷汗的。

喔,我很高兴没有任何吉祥娃娃出现。这场秀非常的严肃认真而成熟(但不做作),福娃出现会有些不合时宜。

Music of Game of Thrones - Light of the Seven (Live)

Light of Seven 《七星之光》是《权力的游戏》第六季第十集(最后一集)的音乐。 电视剧一开篇,就是这段柔美动人的旋律, 钢琴演奏家技巧地表达出七星之神(故事里的宗教)的圣洁, 以及信奉者的虔诚的纯净。逐渐音乐过渡, 慢慢显示出神和宗教和人的因素的影响。 因为维系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