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18, 2010

《怒海争锋》—服装后的故事

《怒海争锋》是根据派特里克·奥布莱恩Patrick O'Brian的英国海军历史小说改编的。小说系列从1969年开始,到作者2000年去世,共出版发行了20本,最后一本未完成的小说2004年也以未完成的原样出版。故事的背景是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伦战争,松散地从大约1800年开始直到滑铁卢及拿破伦退位囚禁圣海伦娜岛的拿破仑战争结束1815 年,跨时约十五年时间。

改编之所以不能说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是因为电影使用了三到四部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及事件。看过电影的人应该记得,这是1805年的事,特拉法加战役有可能已经进行过,但是这是在远离英格兰,远离战争中心的太平洋上的两条敌对战舰的对抗,并没有能力知道战争的优劣胜负,几乎在大西洋上已经定论。

小说本身就没有特别严格的时间概念,绝对遵循着历史史实的发展而展开,头六本小说中历史事件发生的故事,几乎可以评判出小说到了1812年。但是后面十四本书中,拖拖拉拉地到了第十八部,才到1813年。所以,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前前后后从第一本《Master and Commander》(《海军中校》)的故事到第十本《Far Side of the World》(《世界的另一端》)的情节,传插着第四本《Disolation Island》(《荒岛》)的细节这么而来,也不无道理。电影不是小说,也不是连续剧,不能让对小说对人物对历史背景没有了解的人,突然就对故事的深层有所了解。但是,这么一来,电影中的故事就无疑会出现一些无可改变的误差。

最大的,就是军服。

英国皇家海军在这个历史时段,没有固定军服。并不是没有规定,1748年起海军部颁发规定,之后四十年很少变化,直到1787年,这时的军服在法国革命战争开始穿着。到1795年和1812年有大幅改动。电影和小说在1812年威尔士王子的军服改革之前大致结束,所以可以很安全地说,是1795年的军服标准。不过,规定是一方面,提供军服是另一回事。因为在这个时代,军服是个人自己装备,所以在海上出海时,每一个军官的军服,因为原料材料的不同,新旧程度不一,而有很多的不同。电影里一般都是非常的罗曼蒂克地提供了统一服装,几个尉官和年轻的见习生的军服,都是一色的深蓝色的羊毛制服,颜色新旧一致,固然很好看,但是细究起来,实在是不符合现实的。影片拍的相当认真,看看几个尉官和海军见习生的肩章和袖口,是认真地研究而出来的,符合时代规定的服装设计。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海军,仍然遵循传统,在海军里出人头地,从小即出海为见习生,在海上学习长大。英国是海上帝国,海军是国家的栋梁和支柱,同时也是大英帝国商业的保护者,是帝国财富的维护者。培养海军军官,以及维持强大的海军,海军军官的前途和未来,一直在国家和民众的意识中。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海军军官,从海员最后成为军官的实例有,但是大多数军官的来源还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贵族子弟中,以不能继承家产第二第三子之类为多,商人、律师、牧师和中产者和贵族一样,至少能够为孩子购买一两套军服,必备的设备如航海手册、航海仪器、一把短剑、一口衣服箱子和少量的零用钱,才能将孩子送入海军,期望他能够为自己挣一份生活。在这之后,就要看个人的命运和幸运,有没有关系在关键时候提拔孩子,而顺利晋升。不过,那就是很大的题外话了。

既然孩子们的来源不同,家庭环境大不一样,有的孩子的军服质量质地好过其他孩子,是很正常的。有趣的是,所有海军见习生的军服袖口上,一定是有一排金色的扣子。质地不作要求,但是一定要有,原因很简单也很可笑。因为想保证孩子及早开始他们的海军生涯,以在足够年轻即登上将军位置,这些孩子们很多在八九岁就开始出海,十二三岁加入海军的就更普通了。当然,仔细研究皇家海军很多军官的服役期,很可以推断他们是两三岁即进入海军的,那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后门之一,为加长服役期在战舰的花名册上搞的鬼。加他们名字进入花名册的舰长们,多数是为自己的孩子,亲朋好友关系户的孩子做的手脚,可以一方面加长孩子的服役期,以足够年轻年龄考过上尉考试;另一方面,加多名字还可以吃空额多领一份津贴。可是,孩子们这么小加入海军,固然锻炼性格增强机会,不过并不能改变他们还是孩子的事实。海上寒风凛冽,没有母性甚至女性照顾的孩子们很可能鼻涕流,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一挥手袖口来擦,于是规定在袖口钉上扣子,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军纪问题,双手不可以插在口袋里,要双臂交叉,背在背后,更不可以随便用手背和袖子来擦鼻涕了。

我仔细研究过英美海军的军衔,也对比过两国的陆军空军军衔制。遵循传统,这里最能看出美国和英国一脉相承的军队制度,除了空军军衔大有不同之外,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军衔,大同小异。想想也不难理解,美军的建立是在英军的殖民地基础上而来,而空军就是在美国独立多年之后工业化的产物,两相差别,也是历史的产物。而在军衔中,最容易产生误解的是captain这一军衔。陆军中,captain是一个上尉,而在海军中,这是上校。但是,captain同时又是英文中舰长的意思,所以,此captain有时是指上校,有时是指舰长,有时是通指,因为一般巡航舰之上级别的战舰,必须由上校职位指挥。而单桅帆船之类的,或者炮火门数低于一定数量的战船,才有可能由上校之下的军官指挥。而上校之下的第一级,就是这个海军中校master and commander。

海军军衔从拿破伦战争时代到如今,变换很大。最大的变化在于军衔的分配。那时的海军,在海军见习生(midshipmen)之上,就是上尉(lieutenant),之后就是上校(captain),有时提升的过程中会经过中校(Commander)一职,但是跳过去直接提升到上校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个例。再之上,就是将军军衔了。从见习生到将军,只有最多三级的军衔差。

相比较下级军官军衔的简单,将军军职却复杂到极点。从都铎王朝之后,皇家海军演变多年,将舰队分为三个舰队,红蓝白三色舰队。在拿破伦战争时代,三色舰队已不复存在,但是军旗上还有遗留。军官从上校晋升至将军一职,即可以有自己的军旗,根据他的舰队颜色而变化,而他指挥的舰队,也一定以他的军旗颜色辨识。三色中,白色为最低,蓝色居中,红色为最上。后世定论的准将,在当时是一个临时性职位,一般给予职位较高的上校舰长独立行动时的临时权限。当他回归正式舰队之后,立刻要降旗回到他规定的舰队之中。但他可以在他的战舰上,有另外的舰长指挥舰船日常行动。从上校到少将,第一级是白旗少将,第二级是蓝旗少将,第三级是红旗少将,之后是白旗中将,蓝旗中将,红旗中将,白旗上将,蓝旗上将和红旗上将,这时一般就是海军元帅了。同时,此时海军军官晋升将军,靠的不是别的,而是长寿,只要活到那么长,自然可以做到将军。但是做到将军,并不一定就有工作,没有舰队的将军,一般称为黄旗将军,一样的升迁,涨工资,只是,不是在海上服役的军官,一律拿半薪。

我可真是罗嗦!不就是服装吗?电影中奥布瑞舰长的服装,明显不对电影的标题。二十八门炮的巡航舰,可以在中校和上校之间,Captain并不代表他就是上校,而只是舰长。小说系列第一部,他是中校,到了第十部,自然是上校了。两部书合在一起,原因是故事要从开始介绍人物,那是第一本书的内容,可是最终和决斗法国战舰,就是第十本的故事。(小说中决斗的是和荷兰海军战列舰。)

海军中军衔的头重脚轻架构,并不影响海军的等级森严的制度,见习生的服装统一,无论年龄大小(历史记载最大的见习生考过上尉考试时,已近六十,考官都是他孙子辈人物),都是一样的。上尉也简单而统一,他们的高低按年限划分,到了一条战舰上,根据作上尉的年度分为第一第二上尉,但是在服装上,是看不出区别的。他们和见习生的差别,在于领口和扣子的设计。而到了中校和上校,军衔的区别一目了然。中校只能佩戴一条肩章,左肩,提升到上校军衔后,肩章换到右肩,等有了三年以上上校军龄的军官,才可以佩戴双肩的军章。所以,《海军中校》为名,奥布瑞的军衔和军章都是在电影编导手中,都得到了自由的跳跃。
*************************

相对比后来的严谨和森严,英国海军这时的军衔规定非常的不完善。从校级军官之下,全部是见习生,即以midshipman为概括。之后,考试晋职即为少校,lieutenant,之上很多军官可以跳过Master and Commander这一级,直接升为上校captain。所以,Master and Commander应该是为后来意义上的海军中校。海军上校又为舰长,captain,而指挥站列舰必须为资深上校,巡航舰可以为任何上校,(资深上校或者有联系有背景的上校军官可以选择),之下的舰船配置舰长,就是中校或少校军衔,也有更小的运输船只等以lieutenant为舰长的。电影《怒海争锋》里用了前后好几本书的故事,奥布瑞可以穿资深上校军服(双肩肩章是三年以上上校配置军服),所以概念有些混淆。但小说没有话说,奥布瑞就是一个海军中校,将《Master and Commander》翻译成《舰长和指挥官》或《舰长和司令官》就不是太合乎专业翻译规则。

后来将军阶严格定义以后,出现的lieutenant,sub-lieutenant,以及ensign是严格定义的现代军衔上尉、中尉和少尉,midshipman还是见习生。但是容易混淆的就是校级军阶历史定位,和现实军衔的衔接。lieutenant commander是现代海军的少校,commander为中校,captain是上校。历史意义上的海军军衔,captain一直是上校,但是里面有资深上校,三年以上上校军衔;三年以下的上校,通称为captian,唯一区别是肩章,资深上校为双肩肩章,三年内者佩戴右肩肩章。之下的是这一时代经常可以跳过的Master and Commander,区别又在肩章上,佩戴左肩肩章。之下是这个现在最容易混淆的lieutenant。

和captain一样,lieutenant有两重意义,captain是上校,也是舰长,lieutenant即是军衔又是职位。我也很模糊,但是根据当时的军衔,称liutenant为上尉似乎更合适,但是,liutenant职位在不同舰艇上完全不同。例如一条战列舰旗舰上的first lietenant待遇比普通巡航舰上的舰长上校待遇可能还好,这是职位,军衔还是略逊,见到captain,该行礼的是lieutenant。因为一条战列舰上可能出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之后的似乎不太见过)lieutenant,这个军衔里包括了现代军衔中从上尉到少校的所有军阶。

我偏向于称这一时代(俗称纳尔逊海军时代,或帆船海军时代)的lieutenant为少校。因为一旦到了这个军阶,后面的晋升就是靠年龄了,从此开始哪怕没有服役,都可以领取半俸,不至于流浪街头,但是潦倒终身的还是很多,因为从这里要跳跃到captain上校,才算是基本完成了海军个人奋斗大业。从captian之上,就是不战死不病死,长寿的一定可以做到海军元帅了。纳尔逊葬礼时的海军元帅彼德·帕克,就是八十四岁,不过,他还真的和纳尔逊有宿缘,将纳尔逊二十二岁就提升到上校军职的,正是这位帕克将军,当时他是英国皇家海军西印度洋舰队司令。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看,Master and Commander是现代海军同等意义上的中校。当然了,严格而论,资历浅三年以下的captain应该可以被称作中校,但是,那样的混淆恐怕就会更大。

个人所见而已。

No comments:

Music of Game of Thrones - Light of the Seven (Live)

Light of Seven 《七星之光》是《权力的游戏》第六季第十集(最后一集)的音乐。 电视剧一开篇,就是这段柔美动人的旋律, 钢琴演奏家技巧地表达出七星之神(故事里的宗教)的圣洁, 以及信奉者的虔诚的纯净。逐渐音乐过渡, 慢慢显示出神和宗教和人的因素的影响。 因为维系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