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政界的左派右派,和我们平常了解的左派右派差别似乎正好相反,所以很多年来说起政治政党,我都要在脑子里转几个圈,才敢说“左”还是“右”。加拿大比较中立,没有美国的左右之分那么黑白分明,但并不是没有区别。一般来说,可以说社会民主党(NDP)是左端,保守党(Conservative)靠右,自由党(Liberal)偏中。这只是一般的区别,还有,另外一般的区别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偏向支持保守党,而平民倚靠社会福利的阶层,多支持社会民主党(新民党NDP)。和美国的共和党,民主党之争有一定的平行意义,但远没有那么极端,更不可能到了攻击人身信仰以及背景的地步。今年国家大选的时候,大猪很精确地用一句看来的话总结,当你二十岁的时候,你不投票给新民党,你是冷血;如果四十几岁,你不投票给保守党,你是无脑。(When you are in your 20s, you are heartless if you don't vote for NDP; When you are in your 40s, you are brainless if you don't vote for Conservetives.) 一句话,钱包决定选票。可以说很是精确。
到了阿尔伯塔省,更是如此。
阿尔伯塔省到今年八月底,是保守党一党当政四十年大庆。如果他们还能坚持四年,就会创造加拿大政治史上的奇迹,即一党统治最长的记录。对比国家政权的保守党和自由党的轮流坐庄,和其他各省的上上下下,阿尔伯塔省几乎是一个异类。经常会有报纸杂志评论质问:是保守党人搬家到了阿尔伯塔呢,还是人们搬到阿尔伯塔后变成了保守党?答案可能是都是,也都不是。因为保守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铁板一块,而是从左到右的各种颜色。通常是,越右派越蓝,越左派越红。
我做过一点不那么科学也不那么全面的研究。发现整体来说,加拿大人,包括阿尔伯塔人,相对是比较沉闷的民族。政治大事,也是低调到底。如今保守党大选到了热火朝天的时候,也没有几个人跳出来做任何抹黑对方的动作,而竞选领先的马建威(Gary Mar),网上也只有极少数人指责他是华裔,而且马上就会有大把人出来骂他们是“种族歧视的猪猡”,其他的丑闻,大概在美国电视上,都是不上台面的消息。比如说,前保守党的财政部长泰德·莫顿(Ted Morton)几年前在做部长的时候,用他的本名来和部下交流对政策的看法,之后,将这个邮箱关闭,将来往文件销毁,引起信息部门的调查。马建威在上上届政府做卫生部长的时候,给他前手下一个高额的合同,并且没有要求任何研究报告来或工作成果,合约在被调查后终止。如今这位部下,又回来替他竞选出力。等等等等,仿佛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拉出来垫底的新闻,非常的不刺激不激动人心。
唯一激动人心的,是华人圈子里的动静。一般来说,国家选举,省级选举,市级选举,投票人数都极少,上次参选国家大选投票的人数大约是合法投票人口的百分之四十。而这种党内投票,更是占全民比例极少。是啊,这次是阿尔伯塔省的保守党竞选党魁,必须是党员才能投票。不过,请千万不要把国外的政党的党员当作太过认真的一件事,,是有坚定的党员,但是有更多的是两分钟党员,买张党票五块钱,就可以投票了。你可以加入所有的党,给每个党的党派来投票。如何?
这次在华人圈子里的不同,有两个原因,都和现任省长,艾德·斯坦麦克(Ed Stelmach)有关。阿尔伯塔竞选,和加拿大国家选举一样,不是和美国那样固定四年一次,而是执政党在任期之内挑选自己感觉比较合适的时候,解散政府进行大选的。当然,有时是被逼大选,比如今年的国家大选,就是几个反对党联合对执政的保守党投不信任票而造成的,最后的结果和他们的期望值相差悬殊,倒也不是最初可以预料得到的。而选择时机大选,结果也不是所有时候都能如执政党之愿的。当然啦,阿尔伯塔除外,四十年如一日,选举保守党。
上一次阿尔伯塔省保守党大选,是前任省长简欣(Ralph Kline)退任的2006年年底。当时石油价格开始高升,省政府税收来源丰盛,政府消除债务,处于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正是未来前景一片红火的时候。七个候选人进入选举,以卡尔加里的石油公司一个高级主管Jim Dinning,一个前大学教授Ted Morton为首,一个北部的农夫Ed Stelmach和四个省议员垫底。一片混战之后,投票第一轮结局是石油主管第一,得票30%,大学教授第二,得票26%,农夫第三,得票15%。党规规定是必须第一轮投票票数超过半数,即百分之五十多一票才能是当选,于是大家忙着进入第二轮投票。第一轮被淘汰出局的三位,转向支持第三名农夫。一般保守党都会出面劝服第三名为了党的统一一致,放弃继续竞选。但是农夫拒绝服输。而第一第二名两者之间进行恶意攻击,到了第二轮投票时,第三名农夫倒成了微弱优势胜出,这时,淘汰的第二名的选票上的第二选择,重新计数时,多数教授的支持者的第二选择,就是农夫。意外又意外的,农夫在河蚌相争之中,胜出了。这一结局,改变了从此之后的竞选的第三名的考虑,不再会有第三名会轻易放弃。这是这一次竞选和上次竞选的相关地方。另一个,就是农夫真的是一个极其失败的政治家,在他手上,阿尔伯塔过去四年左右摇摆不定,在经济不景气中,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应变能力,还把阿尔伯塔省的优势给轻易让给了邻省。无论从政策上,还是手腕上,农夫都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而且,他的政府内部也是很难服从他的领导,最后,终于宣布提前退休,让位,以避免保守党被赶下台的结局。
而他的拙劣表现,是鼓励很多华人开始投票的原因之一。阿尔伯塔是石油天然气工业大省,拥有油沙,储油量据世界第二。但是因为油沙产油需要大量的基本投资,而阿尔伯塔省又有很稳定的政治支持,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石油公司都在阿尔伯塔省有大型投资。因此,阿尔伯塔吸引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工程师定居,石油工程师,地质师,地球物理师,结构工程师,能源设计工程师,材料工程师,IT工程师等等,不一而足。工程师一般工薪都是属于中产阶级之上的收入,收入决定选票定律超越一切,很多华人新移民也一样支持保守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的替代者竞争者中有一位华裔。Gary Mar马建威是第三代华裔,祖先是交了人头税来到加拿大修建铁路的劳工。加拿大的建立是建立在横贯加拿大的铁路建造上,而到了西部,雇佣了大量的华工,很多台山人因此来到加拿大西部。但是他们并不受欢迎,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国通过的墨西哥法案中,说服加拿大和墨西哥强行限制华工进入,并对之极端歧视。其中之一的方法就是征收人头税,及不允许华工带家口定居加拿大。马建威的祖先就是这么一个华工。到了他这一代,他是本地大学商科本科毕业,阿尔伯塔大学的律师,1993年竞选成功成为省议员代表卡尔加里的西北的一个选区,之后在前任省政府历任卫生部长教育部长职位,由于和老农夫艾德不合,辞职到华盛顿做阿尔伯塔省在美国的省代表,直到重新进入政治圈子参选党魁。因为保守党是执政党,党魁自动成为省长。
加拿大人对政治的热情不高。全民大选大约有合法投票人的百分之四十投票,已经是很正常的了。每一次国家大选,省里大选,市政府大选,都是懒洋洋地没有多少人出来。一方面是毫不关心,另一方面是牢骚满腹。洋人对自己的权益的看重,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得到的。但是到了政治上,又是令人费解的无所事事。加拿大的政局和美国不同,多方多面的打斗和新闻的爆炸性,令美国的新闻非常吸引普通人的注意,加拿大却是完全不同的平平淡淡。其实加拿大的政治家们有着相当的大权,一般被投票选举上之后,国家总理几乎有着独裁者一样的话事权,反对派弹劾都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只要在国会议会大厅里投票超过多数,总理是什么都说了算数的人物,比奥巴马的权力大多了!
不过,大概系统到位,而且政见多数偏向中立,有不那么绝对的意识形态上的高度对立,在很多严肃紧张的问题上,几方面都会放下身段,讨论出路。十五年前加拿大政府债务高企,和前段日子美国被债务评估机构降级后的危机差不多。当时执政的自由党和反对派的保守党以及新民党加上时刻准备独立的魁人党在一起共同商议,而制定了削减赤字削减政府开支缩小政府的方针,几方面合作,政府没有倒台,过不多几年就很快迈出危机。当然,加拿大的经验不足美国借鉴,因为加拿大是资源出口国,经济复苏受美国经济发展影响,也受到中国印度发展的正面影响。但是,美国政党的高度对立,意识形态的绝对冲突,使本来就相当复杂的形势,又多了几重困扰。就是说美国的政界的红色和蓝色,那是色泽鲜明的不同。而在加拿大政界的颜色,多多少少有色泽上的混合和淡化。比如保守党整体应该就是蓝色的,但是,阿尔伯塔保守党内,还是深浅不同的色系。偏右的是蓝色,偏左的,是红色。,第一轮被淘汰的三个人中,有两个是蓝色阵营的人物,留在选票上的,都是中立的偏红的保守党人,政治见解差别不大,大的就是竞选者和阵营内的利益和支持他们的后盾的利益。不过,对于关心政治的人,参与以及有理由去参与,超过对制度对社会的冷眼旁观,大约是更积极的态度。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Music of Game of Thrones - Light of the Seven (Live)
Light of Seven 《七星之光》是《权力的游戏》第六季第十集(最后一集)的音乐。 电视剧一开篇,就是这段柔美动人的旋律, 钢琴演奏家技巧地表达出七星之神(故事里的宗教)的圣洁, 以及信奉者的虔诚的纯净。逐渐音乐过渡, 慢慢显示出神和宗教和人的因素的影响。 因为维系这...

-
方言闲谈(1) 关键词:楼、六、绿、陆、肉 每一种方言中都有一些同音字,而这些字用普通话发音却不同音,比如广州话中的“黄”、“王”,与武汉同属湖北的荆州话中的“船”、“床”,黄陂话中的“月”、“热”。所以在广州一个单位有人姓王,又有人姓黄,称呼起...
-
看了那么些和小说相关的书,最好看的,也是最中立的是一本旅游书,大概能翻成《达芬奇密码旅行指南》。开篇起,和小说结构一样,从卢浮宫谋杀案开始,随着主人公和反角的足迹,把书中出现的名人轶事历史古迹闲话,不带太多感情色彩地介绍了一番,看来比讨论其他的理论话题更轻松愉快,我也就学着再看...
-
前言倒是很顺利,虽然翻的时候觉得热血沸腾,跟看电影一样的亲历海战的激动。心里在更进一层了解这一段故事史实的时候,更加深了对这本书的喜爱。能把史实写成跟小说一样激动,而且还能层次鲜明地表达出主要人物的行动,分析人物动机,然后冷静清醒地检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关联。 第一章的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