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上来说,第一季第二集是目前所有六集中最弱的一集,也是观看的时候,最少回顾的一集。但是,仔细想想,里面有很多信息非常独特,也非常有趣,至少对于我们了解剧作编导的出发点和对于人物关系分析,以及人物背景分析极有帮助。
既然是讲银行家,当然要去伦敦的金融区。地球人说起金融业,大多数人自动会联想到华尔街和纽约股票市场。其实不然。世界上最大的交易市场,从来都不是股票市场,而是债券市场和货币兑冲市场,而这个市场的中心,还是在老牌帝国主义的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伦敦。伦敦金融区,是世界上最最出色的货币交易手、金融专家聚集之地。而这里最重要的代表建筑,就是这个类似莲花的子弹头。卷福在虚构的银行办公室里推窗一看,跃入眼帘的,就是这个现代化流线型的深蓝色的玻璃和钢筋结构的怪物。
这个建筑,在伦敦的新的建筑群中,非常独特,几乎是伦敦金融区的代表性建筑,它的设计公司之一就是后来设计水立方的公司。而歇洛克剧组拍摄的,是金融大楼42号。是伦敦金融中心里一个选手、参与者之一,和”小黄瓜“一样的是现代化的一个金融机器。
我对剧情兴趣不大。尤其对里面几个华人演员的表演,更是不肯评价,大家自己去看好了。故事到了最后的结尾高潮,就是很俗套地拖时间,是我在六集电视剧里,唯一忍不住翻了翻白眼的地方:对了,一定要等到卷福来,对吧?对照第一集的华生赶去救助卷福,这里是卷福回报,赶着过去救援华生。反角的比较勉强,不能完全责怪演员,但是演员也没有什么内涵,抗起大戏一头,一场戏就这么哗啦啦地一地碎渣子。
故事的开头也只那么有意思,没有什么地方提起观众极端好奇心的地方。但是,看了之后,尤其看了柳美眉的评论之后,我回头想了想,这里还真的是藏宝之地。
首先,是这个故事的铺垫。
盖提斯在电视采访中,提到过,编剧把故事情节和悬念写出来,都会有一种担心,我会不会流露出太多的破绽,会不会给出太多的线索了?他不必担心,他的故事写得极好,滴水不漏。第一集受害者第一句话其实就是天机,一个成功人士和他的小三在电话上调情,小三的回答就是;招个出租吧?下一个镜头就是成功人士挥手招出租。之后,故事结束很久以后,我无数次看过这一集,才意识到其实他已经点睛了。但是,凡人如我,就是一头钻进牛角尖,根本是“看到”,而没有“观察”,不怪他们创造出来的卷福如此鄙夷我等呢!第二集没有这种前后呼应的铺垫,没有一步一步地烘托,到了最后,自然而然地没有和第一和第三一样吸引人的结尾。可见,一个好的剧作者,和一个出色的剧作者,差别很微妙,很多小的地方,能见识真正的功力。
但是,相比较第一集的人物介绍,容易建立人物的第一印象,观众的第一印象。第二集必须另辟蹊径,才能不至重复自我。你不能老是指望观众听卷福长篇大论地洋洋得意自得地表现他的推断吧?(也不一定,第三集里盖提斯再次使用,使用得当,一样别有风味。)编导试图用华生在超市和付款机斗同时卷福在家和蒙面人打的对比,引来一定笑意。不坏,但是比较其他的过度片头,这个相对平淡了。但我觉得这个最好的,是表现出卷福和华生生活环境的经济基础来了。
第一集,两个人认识,就是为了分租,这一集很自然的,华生的尴尬,似乎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他的银行卡过不了帐,购物成问题,而卷福毫不介意地给他自己的银行卡,自然,也会给他自己的密码。但是,两人还是很独立的,这在西方,很常见,绝对不会因为金钱纠葛影响分租的条约上的纠纷。所以,华生很不理解卷福对银行家同学的支票毫无兴趣的态度。卷福似乎并不介意这一点,反过来说,如果他介意,他也不会去做业余的顾问侦探了。
记得第一集里卷福对出租司机分析他杀人动机说的话吗?Bitterness愤怒和仇恨会让你瘫痪,而爱才是更强大的动力。他这是分析杀人犯的动机,也是说出自己的心声,福尔摩斯从来不缺乏洞察力,但是,洞察之后如何对待人事,除开解开谜底之外就不是他在意的事情了。他做的一切,是他爱到极点的事情,其他,他一律熟视无睹。看看他那春风得意的大学同学就能知道,如果卷福有兴趣,这种平凡的荣华富贵的生活,离他不远。他说过几次麦考夫特威胁过给他爵士荣誉,可见他以前就帮过迈哥哥的忙,多数是出于对于案件的奇特之处的好奇,而不是帮助他哥哥或者是为了荣华富贵。这一段最有意思的,是他和同学之间的对立。
我很难想象卷福是那种有兴趣参加同学聚会的人。而他,肯定是同学中背后议论纷纷的人。特立独行,桀傲不驯,成长过程中,他肯定是家里的黑马黑羊黑骆驼,大概家长经常会收到学校通知的头疼儿童。而迈哥哥,绝对不会。
新剧里福家两个儿子,肯定都是在寄宿学校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家庭背景,如果按照他们的口音、装束和点滴之间的举手投足中的气势来看,他们都可能是贵族学校里成长的孩子。至于背景是不是贵族,大概就不大可能了吧。战后英国的贵族学校成份起了很大变化,在维多利亚时代,没有贵族血统,有多少钱都是不被重视的。但是到了现代,有钱就能和贵族王室摩肩接踵。不过,阶层还是在那儿,不然,也不会有人对于凯特的攀高枝多少不屑地评论他们家不过是“中产阶级”了。那个中产阶级,和我们意义上的中产阶级,可不是一回事。她家家财万贯,这样的中产阶级,只有在英国这样对于“老”的血统和家族名誉遗产至高推崇的社会里,才会有这种所谓的“中产阶级”。卷福的家庭,大概就是我们意义上中产阶级。反正有两个出色的儿子,家庭条件不是太糟,有能力送他们上个好的学校,结交朋友,扩展机会,在社会立足,实在是很实际也很有爱心的考虑。从这一点来考察福家父母的苦心,可以看到,在迈哥哥身上,他们成功了,但是依靠同样的动机和环境和考虑,在卷福那里,就是失败了。
我推论卷福的同学,大学肯定是一个名校毕业的,否则这么年轻就春风得意,光靠绝对的精明强干也许是可能的,但是,拥有雄厚的背景、广泛的校友联系进入一个相当的行当,受到重视,大概是更可能的事实。放眼华尔街,都是这么几所常青藤学校的校友,伦敦金融界也不可能就绝对免俗。同学((Sebastian Wilkes)就亲口说了,被杀的操作手埃迪·凡·孔恩,就是哈罗公学和牛津毕业的。那么,同学自己很可能是同样或相似或者更好的背景。同等推理:很大可能,卷福和迈哥哥都是这么出身的。卷福大学同学如此成功,而卷福的智商是宇宙公认的事实,有着好的背景,略微下点工夫,在伦敦金融界叱咤风云,似乎不是很不合理的推断吧?当然,他要是这么选择,固然很符合家庭的望子成龙的成功期望,可是,我们这些人网络上下的人生,岂不是一踏糊涂的黑暗了?
可是,人要吃饭要穿衣,不是有了理想,追求理想,就能立足这个庸俗的只认金钱的社会的。试问天下又有几个招租富婆的老公是杀人犯,需要你帮忙送上电椅的?卷福,哈哈,他是父母眼里的担忧,心头的痛,不知道这个智商超高,情商等于零的一个人,会不会有能力生存,还是经常四处碰壁。大概迈哥哥多多少少继承了父母的担忧,不得不时时检查一下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弟弟,又到哪里晃荡去了。不过,英国的现代社会,一样保持了英国传统的傲气而坚韧的民族本性,儿子们长大了,或者应该长大了,一脚踢出门去,让他们在冷冰冰的社会里去寻找自己生存的道路,是和英国的历史上冷漠的民族性格同时存在的教育本意。十六十七世纪把自己的幼子,二子之下的儿子们一个一个赶出门,是未来他们的未来。现在这样的事情不太有,但是,把儿子们送到寄宿学校,那是绝对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的。何况是为了他们的前途和未来?但是,像迈哥哥和卷福,在这个环境出来后,就是完全不同的产品,那,也不是父母本身可以预料得到的了。哥哥再有更多的关心,还不致于像父母那样提心吊胆,到底隔了一层。要知道,在西方社会,父母子女,才是直系亲属,而兄弟姊妹,属于旁系。和中国对这种关系的认知,完全不同。
退后一步想想,英国社会,多少代的强悍,就是在冷冰冰的思考利益和总体和大的背景下,一代又一代的培养培训出冷酷和严谨的男士的。这样的传统,和符合英国的气质,华生,迈哥哥,雷探长,都是在某种意义上,非常英国的男人,而卷福,就是更上一层楼。在这样的男性面前,我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他们的母亲,相对其他西方社会,会有着更多的斯巴达母亲的情节,为着儿女的未来,而更能牺牲家庭的团聚和儿女的温情。
所以在这种思维下,我和柳美眉对两兄弟的关系略有一点不同看法,就是,因为福家两兄弟都是寄宿学校里长大的,他们之间,可能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日常交集,和常见的兄弟情感的交流,幼弟仰望大哥的普通家庭的温馨景象,在福家,大概是比较少见的事情吧。他们有的,多数是冷冷的礼貌的认知对方存在的一种关系。现实生活中我见过这种关系,相信在书中找得到更多例证。而且从他们现在的关系来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能是双方都固有的倔强的开始发展和现在及未来。
顺便八卦康伯巴奇的哈罗公学背景。他自己说过,他父母出于对他未来的考虑,把他送到哈罗公学。但是学费,是他祖母(外祖母)支付的。他是中产阶级家庭后代,而同学中富豪贵族比比皆是。如何生存,只能去找自己最能表现自己最爱的单科投入吧。现在还在哈罗教书的戏剧教授,还认为康伯巴奇是他教过的最好的戏剧学生。哈罗是全男性学校,在青少年成长期中,学会隐忍,学会”正常“地像大人一样生存,对于一个敏感的男孩子的成长过程的影响,就不是我们能够体会得了的。我记得有一次滑雪,旁边的桌上几个人,洋人在开玩笑。一个说,我那个男友,是英国人,聪明得不得了,但是他就是一个imbecile,蠢货。他在寄宿学校长大,很多我们(加拿大人)很正常应该知道的事情,毫无概念。这种把几乎最优秀的男孩子送到寄宿学校生活成长的过程,把青年男性送到前线送到各种有用行业去经历的培养男人的环境,是英国独有的。现在有变化,但是不是那么多。至少我们可以看到温莎王室的几个后代,都是被送到公学去寄宿了的。英国大概很相信这种孤独是创造坚强男性的信念的吧?卷福,迈哥哥,甚而华生,都是孤独的灵魂,能看到有两个孤独的灵魂,能够共同寻找一些人间温暖,大概是英国人的一种期望?
玩笑一句,扮演华生的马丁·弗里曼就开玩笑说康伯巴奇是豪格维茨(Hogwarts哈利·波特的魔术学校)毕业的。当然,他们有自己的code,好像一种密码,在英国社会,某些神秘的门,似乎只对他们打开……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Music of Game of Thrones - Light of the Seven (Live)
Light of Seven 《七星之光》是《权力的游戏》第六季第十集(最后一集)的音乐。 电视剧一开篇,就是这段柔美动人的旋律, 钢琴演奏家技巧地表达出七星之神(故事里的宗教)的圣洁, 以及信奉者的虔诚的纯净。逐渐音乐过渡, 慢慢显示出神和宗教和人的因素的影响。 因为维系这...

-
方言闲谈(1) 关键词:楼、六、绿、陆、肉 每一种方言中都有一些同音字,而这些字用普通话发音却不同音,比如广州话中的“黄”、“王”,与武汉同属湖北的荆州话中的“船”、“床”,黄陂话中的“月”、“热”。所以在广州一个单位有人姓王,又有人姓黄,称呼起...
-
看了那么些和小说相关的书,最好看的,也是最中立的是一本旅游书,大概能翻成《达芬奇密码旅行指南》。开篇起,和小说结构一样,从卢浮宫谋杀案开始,随着主人公和反角的足迹,把书中出现的名人轶事历史古迹闲话,不带太多感情色彩地介绍了一番,看来比讨论其他的理论话题更轻松愉快,我也就学着再看...
-
前言倒是很顺利,虽然翻的时候觉得热血沸腾,跟看电影一样的亲历海战的激动。心里在更进一层了解这一段故事史实的时候,更加深了对这本书的喜爱。能把史实写成跟小说一样激动,而且还能层次鲜明地表达出主要人物的行动,分析人物动机,然后冷静清醒地检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关联。 第一章的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