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是个什么样的城市?灰蒙蒙的空气里看到的好莱坞的巨型字,大型的车行夜半也是灯火通明,海边远眺可以轻易可见的海上钻井平台,进出城八条线的熙熙攘攘,城里二十四小时也不停息的热闹和人气,高速公路的各种曲里拐弯的出口进口,高速道两旁的巨型广告牌,铁桥上下的雨季过后的铁锈的痕迹和路边肮脏的垃圾……但是,你问一百个人,恐怕一百个回答都是,洛杉矶就是好莱坞,好莱坞就是洛杉矶。
洛杉矶是非常生机勃勃的城市,而且洛杉矶是美国梦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如果没有犹太人在加州这一块四季如春的城市建立了巨大的梦工厂,将美国梦想通过辉煌的银幕展示给世人,美国梦的四海通行无阻,会有这么快这么大的效应大概是真的值得重新考量的问题。语言和文化,在通俗的简易的交流方式上的传达,在好莱坞的电影世界里是那么的强大,很少有人能够逃避过它的影响。
但是,洛杉矶最大的最赚钱最生机勃勃的事业,不是好莱坞,不是那些电视台,更不是大电影公司,而是洛杉矶的地下黄色电影工业。其实想想很符合逻辑,每一天每一天,全美国的人或者夸张地说,全世界的人,有美貌的,有才华的,有梦想的,不知有多少被这个吸铁石牢牢地吸住,来到这个梦幻成真的城市。有多少人成功了,百分之一?恐怕更少。看过很多很多的介绍这些明星这些演员这些艺术家,又有多少是一帆风顺地达到艺术高峰或财富顶端的,很普通很平常的是他们大多数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可是那一天不到来,你还得吃饭还得租房,梦想顶不了现实的压力,他们大多数有另一份工作,很常见的就是酒吧和酒店里的侍者。很多人失望离开了,可有更多的人来到,很多人失败了,可是真的有人成功了,成功后带来的金钱声名荣誉和付出是不成正比的巨大,激励着年轻的或者不那么年轻的梦想者,咬牙坚守着梦想的阵地。地下影业对于那些有着美貌和身材,而不能得到明星们同样的待遇的追梦者,有着非同一般的有诱惑力。至少,这个行业还有机会给你,那也是表演,只是,没有那么多的声名荣誉,可能没有那么多的金钱,可是比打工要容易太多了。每一年地下好莱坞发行的产品,没有正式的渠道统计,据说是正式的地上好莱坞的百倍之上,利润惊人,可能还不用上税,于是黑帮地下组织聚集,于是所有人间戏剧上演。所以有洛城机密。
LA Confidential里有一个小报,叫Hush Hush。看名字就知道,赚钱的小报卖的就是八卦新闻和半真半假真真假假的好莱坞的边缘挣扎的各种趣味新闻。没有新闻,那就创造新闻吧,原材料满地皆是,随手就可以选出一遍又一遍重复的故事,主人公可能换了,故事都是老一套的无聊。于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在五十年代的洛杉矶好莱坞警区出场。出场的这一天是圣诞前夜。
我看完电影后,巴巴地把詹姆士·埃尔罗伊James Alroy的几部小说都找来看过了。很有趣的是,这是我所接触过的电影比小说更出色的作品之一,改编因此成名,进而成为成功的编剧和导演之一,而导演柯蒂斯·汉森Curtis Hansen之前之后都没有太多出色作品,让我很是奇怪,因为这一部作品相当的出色。当然,演员的选择很重要,而电影里面有着几乎是清一色的一流角色。 这部影片和《泰坦尼克号》同时争夺奥斯卡,当年我两部电影都没有看,但是很不喜欢《泰坦尼克》,觉得是美国文化中最最虚飘飘的爱情在极端环境下的YY,当然了,这是我绝对自私的个人看法,不是想拿来恶心大家或者挑战别人的指控,有不同意见者,尽请无视我好了。可是看完《洛城机密》,真真是对奥斯卡委员会充满了不屑,商业-文化-思想-艺术,你究竟想要什么?不过,那是十几年前的事,间中差别最大的就是我自己的变化,越来越能够明白人和人的区别,萝卜青菜, 各有所爱。
当年在奥斯卡颁奖夜,是Billy Crystall作主持,他那几年来来去去,不做一年做又一年的,但他很有幽默感,于是介绍奥斯卡获提名的电影时就有《洛城机密》的两个男主角拷问他的镜头,把电影和现实结合在一起,两个电影人物将比利拖出来按头到马桶里,然后倒吊在窗口外,直到比利大叫,我做还不行吗,我做还不行吗?很是可乐,我印象极其深刻,等看电影时才明白这个镜头的意义。
故事是一个谋杀案的前因为开始,以案件结束而收尾的,逻辑性很强(其实这就是改编了小说的地方,Rollo tomashi成为破案的关键,是小说里用了很多篇幅才能解决的)。六十年前的好莱坞是完全不同的世界。那时地上的好莱坞明星们的故事,现在听听简直是匪夷可思,比如克拉克·盖博醉酒驾车撞死人,电影公司可以买通公司的邮递室的小人物去顶罪;罗伯特·泰勒是同性恋者,就把他和另外一个女同性恋者做假夫妇造声势;拉娜·特纳的黑帮同居情人在家里被杀,是她女儿认罪坐牢,是不是她杀的,大概还真是一时迷幻了。拉娜·特纳还在影片中出现过,因为她的情人东尼·斯坦泊那坡纳斯就是剧中黑帮米奇·科恩的外围人物,几个主角都先后追踪过那个自以为很潇洒的靠吃软饭的小混混。
但是剧中最多的还是我们根本不知名的小明星,以及长得像小明星的更小的女人,以高级妓女的身份出现,受雇于她们的控制人,为金钱腐败服务。真正的黑帮大佬,洛杉矶警局没有办法判罪,就用了老办法,以偷税漏税将他送进监狱,洛杉矶出现权力真空。圣诞前夜,三个男主人公先后登场。
巴德是他的昵称,典型的电影里的“匪兵甲”,肌肉发达头脑简单,忠勇可靠的打手,但他有一个弱点,他母亲被父亲虐待致死,因而他一直对残暴妇女的罪犯铁石心肠而对受伤害的弱者百般温和。作为警官,他利用职权,窥探假释出狱的罪犯,借机会送他们回监狱。圣诞夜,他和拍档搬了啤酒回警局。
杰克是好莱坞警局有名的和好莱坞打成一片的警探。当夜,和小报编辑在小酒店里抓两个小明星吸毒偷情,然后把两个面目秀美的人物在好莱坞的灯光下造型拍照,小报卖报(就此毁了两个年轻人的好莱坞前程),他得现金(警察退休金不够),回手就塞给好莱坞警局当班的艾德,被艾德一口拒绝。
艾德是退伍军人,故事里的背景简化了,但他是战争英雄,进入警局,就是一个字,升级。他考试名列前茅,可是他和普通警员格格不入。当晚的警察局是圣诞狂欢,一言不合,警察们和囚犯们大打出手,暴力相见,正好给来警局采访的记者拍了个正着。
要说讨论好莱坞电影,最简单的区分应该是,假的和真的,假的包括科幻和浪漫的,真的就是反映现实的。在所有影片中,都可以有娱乐性和思想性,但是剖析现实的,或者过去的现实的,实在很难有好作品,有娱乐性和思想性都能出众的,就是难得一见的好片子了。好莱坞每一年的奥斯卡,其实也在经常徘徊其中,不过,反映现实的影片一般比较容易得奖,尤其这种细品社会黑暗及司法缺憾的故事,以及故事里对几个主人公的性格的精彩描述。电影中反映的当年和如今的洛杉矶警察局一样,仍然是白人为主,种族歧视当道的机构,暴力和歧视,把握曲解正义的定义,包庇内幕人员,似乎永远都没有改变的可能。细数奥斯卡,很多是现实的影片得奖,当然有例外,但是例外情况不是太多。《洛城机密》的运道不好是在它面临当年大热,一条沉船把其他的所有影片都沉到海底。但是,这一部影片最最得益的,是Russel Crowe拉塞尔·克劳。一部表现美国好莱坞过去的影片,三个男主角,两个是澳大利亚人。克劳是其一,扮演艾德的也是澳大利亚人。近年来,澳洲演员步英国演员的后尘,征服好莱坞。他们和英国演员的区别不大,英国人是底蕴足,大多携沙剧背景舞台根基;澳洲人没有那么强的理论根基,但是似乎天赋更占上风,克劳就是其中一个最出风头的人物。这是他征服好莱坞的第一部大制作,虽然小说里和电影里都是以巴德为主要的主人公,但是出于票房考虑,还是以Kevin Spacey的杰克为第一男主角。
克劳扮演的巴德,有着极其贴切的粗鲁狂暴但是内心对弱者温和的偏离的正义感,但他的正义感是直观的,和他亲近的人,他即爱之切,违背原则去保护他们也在所不惜;艾德与之正好相反,他的正义感都是书面上绝对的公理正义,内心里每一步多有功利之心,原则对他,和巴德正好绝对相反,但是,两个人在正义面前的表现非常惊人的类似。到影片结尾时,两人生死与共,同心同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补充,成为出色的一对红脸白脸排挡。杰克,杰克最介意的是好莱坞的名声,和与名人摩肩擦踵的机会,可是在良心对照的关头,还是能够提起真气,跑去试图提醒被推入火口的鸭子。对比艾德和巴德的精湛演绎,杰克的表现只能算中规中矩,不即不离,可是在影片中,他这个名义上的第一主角(电影里的),几乎没有机会与另外两个活色生香的人物对比演技。
可是电影最出色的,还是用一个完整的编导演的团体,再现五十年代好莱坞和洛杉矶的繁荣之下的肮脏的机密。什么是公正什么是公平,司法女神是一手紧握长剑一手举着天平,双眼被黑布蒙住,以示法律看不见富贵和贫穷,不区分高贵和低贱,绝对的正义是可以达到的,但是达到的过程很可能是盲目的。我们的主人公对面的,是一个出于本心控制一个无犯罪的城市的匪警通体的集团,可见,在任何法律制度下,都有可能的玩弄律法于鼓掌的轻巧和灵便,公义和犯罪的界限,不在于出发点,而在于最后的结果。所有的出演的人物,和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一样,有自己的需要,和可以被满足的临界点,如何坚守本心,最后都是一个讽刺的结局,可是又是一个令人满足的结果,因为真正的公平在不合法的手段之下,得到圆满的解决。矛盾是一个出色故事最重要的基础,编导能够把握中心,解决冲突,在冲突的高潮中达到结论,应该来说,《洛城机密》在很多层面上都能有所造就,是我近年来看的最出色的影片之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