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5, 2013

通史和个人传记的区别

前后看了不少史书。自从对英国皇家海军史有兴趣了后,深浅也看了不少英国史。感觉最痛苦的不是不能看懂,而是看完了细细一想,全部是用英文读的,用英文思维的,但是深层的思维是典型的中国人的角度的思维。比如,看十八世纪的伦敦,我仿佛能透过纸张,感受到深圳广州民工川流不息的经过火车站的人气,忙碌的一两百年前伦敦街头,也能看到上海弄堂口里涌出来的活力。可是怎么去整理自己的思路,得到我想串通下来的答案,还是一个更加重一层的不能轻易解决问题的痛苦。

一切都是相关联的。历史,现实,经济,政治,国家,民族,资本,冲突,发展,所有的人类社会的因素,在历史上有的,现实中仍然与我们共存。只是过去的一切,虽然遥远,虽然陌生,但是拨开厚厚的迷思的云雾,其实看得到的,还是一样的人性。历史和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和法则的,人的因素和突变因素,追根溯源,还是可以分析看到来龙去脉,理性地感受我们时代变化的脉搏。

看了很多好书,看得手不忍释卷的书时,只觉得历史和人隔着许多的阻隔活生生地跳动,他们的动机和行为在显微镜下放大一般的清晰。而理性分析的书籍,通过通达的理解和客观的剖析,让人看到的人性的强弱的生动,实在是可以轻松消耗掉在阳光下等待时光流逝的分分秒秒。

英国离我们很远。但是又离我们很近。最近看到报纸上摘要一本书《Globish》(国际语言)的片段,无疑大大地吸引了我,到图书馆里借来,细细地看着,觉得这又是一个从历史的变化看待语言的变迁的历史书籍。看到中间,就觉得失去吸引力了。非常有吸引力的基础,可是一个作者的语言能力,也很能影响读者能不能跟进读下去。

比如我看的那么多的关于皇家海军的书籍,比如那么多写纳尔逊的书籍,侧重方向不同,褒贬不一,侧重历史过程不同,最好看最吸引我的是约翰·萨格登的《纳尔逊——荣耀之梦》(Nelson, A Dream Of Glory)。从将军出生开始,仔细但并不繁琐地分析社会背景,生活环境和军营变化,以及军中和外界的交往,来全面反映出纳尔逊成长的详细过程。可是一点也不让你觉得啰嗦和不着要点。

前言是从1796年12月,纳尔逊在地中海单独执行任务开始的。另一本传记罗杰·奈特(Roger Knight)《纳尔逊——追求胜利》(The Pursuit of Victory),前言是从1798年8月1号尼罗河海战当天下午开始的。相对比较而言,两天的事件,都是在军舰的航海日志上,在当事人的回忆中,在纳尔逊自己的报告中,有详细的记载。但是尼罗河海战,是建立纳尔逊国际名声的一仗,比两年前的他要更受瞩目,因而有更多的聚光灯的照射到他细微的生活军事细节上,那着重于不太出名,确实同样一个出色的海军军官的发展和成型,笔墨更多放在过去两百多年不太受到重视的细节上,似乎于我更能表现出作者的眼光独到之处。

在描写同一事件的时候,很有趣的是,两个作者都引用了在布兰奇号服役的一个美国水手,杰克布·奈吉尔(Jacob Nagel )的记录。从开始离开主舰队航行,海战到两艘战舰在于西班牙舰队的混战中分开到达厄尔巴岛上的费拉约港后,纳尔逊上船祝贺水手海员们胜利归来的细节,都是非常相似。可是之后,在1797年1月7号的布兰奇号交换舰长时几乎发生的水手暴动,以及纳尔逊娴熟完美地处理方法,萨格登的书籍里却是毫无痕迹。这一点令我很奇怪,因为几乎在所有的细节上,萨格登的传记都在同样话题上,都要更详尽更理智更客观。大概要去找找奈吉尔的日记吗?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奈吉尔在日后的日记中,更突出地表现纳尔逊的对待下级水手的传奇性的手法,因而编造这一段故事。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因为在海军日志以及其他任何记录上,都没有提及这一段史实,因而萨格登放弃了这一段过于传奇的故事。可是,他在其他的传说上都下了不少功夫去分析传说的真实可靠性,而在这里几乎不做处理地完全无视。偏偏在奈特的书里,又重重地提出以明证纳尔逊和当时其他海军军官的不同。同一年迟些时候爆发的斯皮特角的水手暴动,是海军史上一件重大事件,那么纳尔逊生平有这么一件近距离处理暴动的故事,应该是有更多的着墨才是。不被所有作家历史学家重视的原因很多,背景不可靠,没有能力旁证是一个原因之一。但是,写小说编故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通史,是读不到这些趣事的。偏偏我对中文的英国史了解极偏,根本不是我能够来做评价的。可是,我没有看到太多传记或者对某一个时期阶段及侧重的细节史,很让我失望。

海军史,英国皇家海军史,更是我没有找到任何中文资料做对证的历史空白。很不幸,我对航海的术语,以及如何理解真是一窍不通,更不用说试图用不太顺畅的中文来翻译而期望别人能明白我想翻译或者解释的是什么了。可是,看了好书,那一种火烧火燎的热情,过了一年两年还是那么热烈的燃烧,不做点什么,似乎就是浪费了。

标题是想分析通史与个人传记或分段史区别的,结果一开头就不知道往什么方向偏了。

(2010年)回家到书店去看了,跑了几家店,可能方法不当,找不到什么好书,翻出家里的一本书,然后朋友送了两本推荐的书,买了两本书,都是通史为基础的或学术或自以为诙谐的解读史,不难看完,让我难过的就是看中文我可以非常快,可是书让我看了不过瘾。对于我已经有了相对了解的历史史实和人物,没有找到那种能够高屋建瓴的著作文章,更没有一针见血的分析,让我有看近年来的中国史的那些出色文章书籍的那种带劲而且手不释卷的感觉。很失望。

最近看了一本不错的英国通史类(英文的)书籍,是以历史上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将英国史通串在一起写出来的。非常有趣,平铺直叙历史上值得提及的事件和发生的主要人物,深入浅出,分外吸引人。可是细读下来,在我读过的细节史人物传记的对比中,很多细微之处,就有些不正确公正的细节,让人不得不停下来思考,是不是在其他细节上也有同样的错谬?

除却这本书,其他的通史,多少流于平庸和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的重复,没有深识远虑,没有理解和分析,更没有任何可以激动人的思维,让人掩卷长思。

********************************************************
说起来是看柳美眉提到一句话引起的搬迁。我知道柳美眉巨不喜欢我在文里提她,可是她的言语经常让我行动。忘了是在微博还是微信上了(大多可能是微信),说起这个百度的未来。因为现在发现去了微信微博之后,百度很多东西让人觉得确实有些滞后。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在爱疯爱拍得上自由运转的平台,非常的不便。加上河蟹限制的不合理,很让人丧气。不是因为我们这帮朋友,真的很难回头。

大约百度也真会放弃这个平台,进一步进化/退化到和微信正面微博竞争上去。那么,牺牲我们这些人交流的信息的可能不是没有,而且被证明是很容易做的决定。那么,我的地窖和地窖的东西,很可能会烟消云散。老天爷,我好久没去,进去进不去都是问题,所以我三步并作两步跳进去打捞,然后,和我经常发现的一样:过几年去研究看一看自己的过去,比过去的自己那时候的观感,有大大的改观。然后把原书翻出来,叹一口气,再接着做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可是……算了,不去想那么许多了。走到哪儿是哪儿算数。

No comments:

Music of Game of Thrones - Light of the Seven (Live)

Light of Seven 《七星之光》是《权力的游戏》第六季第十集(最后一集)的音乐。 电视剧一开篇,就是这段柔美动人的旋律, 钢琴演奏家技巧地表达出七星之神(故事里的宗教)的圣洁, 以及信奉者的虔诚的纯净。逐渐音乐过渡, 慢慢显示出神和宗教和人的因素的影响。 因为维系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