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晚上就半夜赶到Kananaski的Dealta酒店和某人会合,夜里的山路很平静,下了车仰头看漫天星辰,一时都有置身身外的感觉,非常的不真实,虽然只有一瞬间……

K country 3
在这里停留只是行程考虑,因为等某人开会完毕,回程,再出门从路程和时间安排上不合理,所以干脆提前回合,等周五会议结束就向西直开。 坎纳纳斯基(Kananaski)是一个省级公园,在卡尔加里到班芙国家公园的路上,冬天滑雪夏天爬山,对我们是最近的户外活动好去处,不过,没有很多好的相片。这几张都是朋友五月时拍摄的,看看算数吧。

K country 2
哦,朋友还顺便把Kananaski改名叫作, Can-an-ass-kis。够淘气的。

K country 1
Delta酒店在山里算是数一数二的设置了。2002 的八国高峰会在这里开过,当时经常可以看到美国空军的飞机(战斗机)在天空呼啸而过,我们小地方,很少见到这样的阵仗,蓝天白云的空辽中,偶尔如此,倒也无妨。不过,还是蓝天白云比较养眼,听听老美抱怨一下加拿大依靠美国保护国防,反正事实如此,也无所谓吧。

从班芙到路易斯湖之间,弓河沿着公路边急急地向东流过,河之外是松树林,树林沿着山势慢慢上升,到落基山脉的大大小小的山上,路边偶尔会有一两个停车处,允许车流暂停休息。我们这一次特意在城堡山前停下,某人拉开架势,摆好三脚架拍摄,我就用傻瓜咔嚓几张,最后被某人咔嚓了。
城堡山, Castle Mountain in winter
冬天风光和夏天不同,我们从来没有冬天停留过,这一站是去年在班芙附近滑雪后回家,某人不知怎么糊涂了,开错方向,往山里开去。倒是看见城堡山在冬天落日余晖下的灿烂雄伟,赶紧叫坐在前座的老大用Iphone拍了几张。相机效果一般,但是风光的确不同。某人看了说,下回一定停车好好拍。是啊,上回是走错路,拍了相片,大家才会过意来,走反了。

瀑布, Athabasca Fall
过了路易斯湖,就转上93号公路,这是去Jasper(贾斯帕)国家公园的唯一路径,一路风光无比的壮丽,山水奇美,而且人烟罕至,我们一路过去,大概没有见到超过一百辆车。不是周末,路上比较安静,只有在景点才有车有人。路上有很多景点可以一个一个细细地赏玩,我们去过很多,而且想着赶路,也就匆匆而过。只在几个瀑布停留一会。

瀑布入河口 Athabasca Fall
总觉得以前的瀑布水没有这么浑浊,一直是清澈见底的清冽,所以看到这里的水色,多少有些惊讶。要去找找以前的记录才敢比较。

阿萨巴斯卡冰川
大概走到一半路程时车开始一路上坡,空气中温度也开始下降,转过山口就是落基山脉最有名的哥伦比亚冰原。哥伦比亚冰原面积约三百二五平方公里,冰川深度在一百至三百六十米之间,脚下山峰多在三千至三千七百米高度。冰原每年有七米以上的落雪,夏日短暂,所有落雪不可能在夏日化尽,每一年都会有积雪慢慢在重压和寒冷中变成冰川。阿萨巴斯卡冰川是游人最容易靠近的冰川,因为其他冰川都在山顶,这里每年吸引大量游客乘坐snowcoach 雪上游览车上冰川。
由于全球转暖,阿萨巴斯卡冰川以每年一点五米的速度减少,五十年前的冰川在如今停车场处,现在要在望远镜里观看。这里是北美的水文最高处continental divine,冰川化雪通过几条河流进入北冰洋、太平洋和大西洋,世界上只有这里和西伯利亚的一座高峰可以化雪进入世界三大洋,浇灌沿途土地和滋润当地生物物种的生存。今天早上正好听见有学者在呼吁中印两国加入哥本哈根协议,放缓工业进度以缓慢全球转暖的步伐,因为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化雪和冰川消失也是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如果不加以警戒,会影响到亚洲大陆近二十亿人口的供水问题,没有水,生存危机很快就会引起其他可能的一切灾难。中国印度的大河流都是以喜马拉雅山脉为起源的,山高而雪深,千百年来滋润着这块土地上的文明的发展,直到今天才受到现代文明的剧烈冲击。中印多年对待世界协议的态度都是,发达国家在以前的几个世纪里尽力污染世界,现在他们已经达到了现代化,那么发展中国家就要承担不污染而不发展的后果,未免不尽公平,要停止发展必须由发达国家提供相应补助才可能达成协议。在北美大陆,尤其加拿大,水资源丰富而人口稀少,还没有到紧张的地步,所以普通民众有很多极大的浪费,这一点上,西欧的认识和发展以及处理上比北美要超前,因为他们一直在人口众多,资源紧张的环境下生活,不像北美的浪费。中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污染而不能自觉自愿地保护有限的资源,未来很令人担心。很多人已经预测到,这个世纪的后半部分和下个世纪,水将成为新的石油,所有国家地区的冲突是围绕着争夺水资源生存的冲突。水,实在是我们关注的未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