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扳起手指算算,我还真坐过不少次火车……
我第一次坐火车是大概三四岁的时候,跟度假的叔叔去桂林。那应该是冬天,因为出了火车站,在出站的台阶上,我一骨碌滑了几个阶梯,地上是雨夹雪的滑溜,根本无法站立,更不用说走动了。我叔叔一手拎着我,另一只手大概是拎着行李,这时有一个军人走上来牵住我的手,带我下到台阶下面。实在印象太深刻,到此刻,我还能记得天空阴灰的颜色,天上不停的小雨,那个军人叔叔放开手就走了的片刻。车厢里的记忆就非常的片段,人很少,我在叔叔的大衣底下甜甜地睡了一觉,浑然不知身外之事,作孩子,真的是很幸福的日子。
记忆中清晰的再坐火车,还是去桂林。高考完了,我单身去桂林,这时候的火车就比较的紧,人人有座位,可没有空座。一路我不吃不喝,因为不想上厕所。哎,这么想想,我老大和我还真像,就是这德行,不过我父母可是不操心,我不一样好好的?扯远了。从桂林回来就不同,因为没有直达车,去时可以起点站,回来时柳州发车,到桂林多是夜半,也得上,反正不用我操心,有人买票,有人送车,有人接车,我真是被宠坏了的一个孩子。
我赶过春运。八十年代末的春运没有如今这么可怕,但是,在广州车站来去的停留实在不是我可以想象能够再忍受的,一广场的黑压压的人群,进入客运大厅就是一次艰难的跋涉,各种味道都有,进入大厅后又是拼命的挣扎,这还没到火车进站呢不是?那时深圳没有直达车,大概是因为通行证管制的问题,一定要到广州转车,所以不用出站,但是必须进到客运大厅去再检查行李,被人赶牛羊一般赶到相对应的座位等车。一空间的喧闹,拥挤和肮脏,喇叭里的广播声和人声混杂。到了车到站后放闸,哦嚯嚯,那才是精彩的大逃亡上演。所有的人,拎着行李,在狭窄的铁栏杆通道被气势汹汹的检票员扒拉着检票,然后沿着地下通道狂奔,这时根本就看不到是那个站台,反正跟着跑就是了。到了站台,人群哗啦分成两半,一边一半,好像无头的动物一样从这边到那边,从那边到这边。我的规律是,你选择的第一个方向一定是错误的,一定要跑了几个车厢后再回头狂奔。到了车厢,又是一堆人,吵得人头昏眼花地要往车上挤。等你狼狈不堪终于上了车,放好行李坐下来,一定是满头满身大汗了。然后就是忙着开窗子,拿出吃的和杯子等列车员开车后送热水。这时候,才能安定下来考虑任何该考虑的问题……
还是不要考虑上厕所,因为一路上挤上来的人,多数是回乡的农工,把洗手间附近所有能够站或坐的空间挤满了。也会有人在脚底下找地方睡觉,不是太多,行李架上是不可以睡人的,列车员都是武汉人,很能吵架,一定吵到你听他们的为止。一路上下,慢慢过了湖南几个大站,株洲湘潭就开始松动一些。我大学同学中有新疆内蒙和福建来的,一般听他们讲起他们每一年来回的过程,真真让人感觉我们那一刻还是很幸福的。新疆同学从武汉到北京后还要坐一周的火车到乌鲁木齐,再下南疆就更是可怕了,所以他们春假有时反而不回家过年。和他们相比较,一夜半天的路程是很轻松的路程。
其实当时不是没有能力购买卧铺,不是工资如何高,是真正敢花钱,赚八百花一千,如果能买到卧铺或者飞机票,我们肯定做到。只是,到了广州,去白云机场是何其遥远,而买票到春节前,是深圳人人探讨的问题,我们没有熟人,很难,只能跟着这么挤火车。回去容易些,从家里始发站的车,总能找到熟人买卧铺。武汉四通八达,到哪儿都方便。去北京几次都是坐卧铺,所以只能在火车站上看另外铁轨上的慢车满满登登的人而毫无同情之心……
前几年回国,答应孩子们要坐火车,结果从北京到武汉,从武汉到深圳,再从广州回武汉都是坐的软卧。给孩子们印象非常深刻,那些车辆傍晚上车,清晨即到,车厢是四个人一个包厢,和机票相比差不多,可是很舒服,很干净,每个人床头还有一个电视机屏幕,可以挑选着看电视剧。武汉到广州的车大概升级早了一点,已经有些残旧的感觉,但是整体不错。买票也很容易,只是从深圳到武汉直达票没有,有人送我们到广州火车站搭车。这时的车站很有次序的忙而不乱,因为是软卧票,还有很好的候车室等车。可是等车到了,我又经历了一次赶命。这车实际是从深圳发车的,因为两地来去人多,通常深圳到广州的票都会卖掉,。在广州站停靠十二分钟,在离候车室最远的一个站台。没有人提前通知,车到站才给我们放行,于是一家四口,又一次狂奔下台阶,冲过地下通道,三步并作两步跳上站台,冲进车厢,车就开动了。
在北京就遇到同样的问题,那么崭新的火车站站台,没有任何新的改进,依然是看你的本事上上下下地下通道,拉行李的斜道又窄又陡,根本不能轻松成行,身体不好的最好免谈,中国铁路系统好像还是丛林规则,适者生存,遇到我们年轻力壮的,没事,不就当作强迫锻炼么,身体不好的老弱病残,真是只能怪自己没本事。在中国出门还是相对对人的身体体能的考验。
从以人为本上,我在西欧的火车旅行要愉快得多。(哼哼,就是被意大利小偷人文关怀了一次!)北美的火车比较少,加拿大只有一条长途旅客线,非常昂贵的观光火车,坐的人极少。美国多些,可我们都没机会尝试。西欧和中国很像,火车交通发达,管理良好,在意大利的所有站台上,很清晰地用几种语言播放信息,大电子台随时传送信息,这个都让我感到中国式的亲切。但是,欧洲的站台设计就比中国的出色太多。所有的站台,都是正面延伸出去,火车而不是人绕道进站,人和行李都在同一地平线上行动,而且火车车厢入口上下很方便。我留心一路行程,在意大利的小站,还是中国式的地下通道上下火车。
和坐飞机相比,火车旅行实际上是很快乐很安全的选择,可以看一路的人文风光,以前每站停靠时还能领略一路的美食,也没有飞机起飞降落时的难受,只要是时间充裕,下回出门还是坐火车好了。
Monday, August 31,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Music of Game of Thrones - Light of the Seven (Live)
Light of Seven 《七星之光》是《权力的游戏》第六季第十集(最后一集)的音乐。 电视剧一开篇,就是这段柔美动人的旋律, 钢琴演奏家技巧地表达出七星之神(故事里的宗教)的圣洁, 以及信奉者的虔诚的纯净。逐渐音乐过渡, 慢慢显示出神和宗教和人的因素的影响。 因为维系这...

-
方言闲谈(1) 关键词:楼、六、绿、陆、肉 每一种方言中都有一些同音字,而这些字用普通话发音却不同音,比如广州话中的“黄”、“王”,与武汉同属湖北的荆州话中的“船”、“床”,黄陂话中的“月”、“热”。所以在广州一个单位有人姓王,又有人姓黄,称呼起...
-
看了那么些和小说相关的书,最好看的,也是最中立的是一本旅游书,大概能翻成《达芬奇密码旅行指南》。开篇起,和小说结构一样,从卢浮宫谋杀案开始,随着主人公和反角的足迹,把书中出现的名人轶事历史古迹闲话,不带太多感情色彩地介绍了一番,看来比讨论其他的理论话题更轻松愉快,我也就学着再看...
-
前言倒是很顺利,虽然翻的时候觉得热血沸腾,跟看电影一样的亲历海战的激动。心里在更进一层了解这一段故事史实的时候,更加深了对这本书的喜爱。能把史实写成跟小说一样激动,而且还能层次鲜明地表达出主要人物的行动,分析人物动机,然后冷静清醒地检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关联。 第一章的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