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主题很重要。
我品来评去,觉得最能评上第一的好莱坞动画片,可能还是首推史瑞克《Shrek》,好就好在意境,老少咸宜,但是做孩子看过了,大了来回味,又能品出不同的感受,一层一层的,层次分明,却又毫不含糊。相比较之下,其他的动画片,多多少少会落入陈词滥调的俗套。
很多很出色的影片,到结尾时,常有令人不满的缺陷。比如《瓦力》(Wall-E》,就在最后,偏要创造出一个人为的戏剧冲突,把电脑终端变成对立面,来给瓦力一个拯救世界的机会感动观众,结果产生了让人颇为矫情的难受感觉,要不然,真是一个完美的电影。不过,可能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样,喜欢非戏剧冲突的结尾吧?
对《超人总动员》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因为我对几乎所有的超人英雄们,都有着自然的亲近。所以,我看到的是对超级英雄玩具拯救世界情结的善意嘲弄,以及真实世界对可能发生的超级英雄世界不合理的幕后的逻辑解释,感觉是份外可爱。
可对《玩具总动员》等儿童剧作,我却有着一点推拒的心理。《玩具总动员》第一部还可以看看,尤其是对玩具的发展和编辑演绎技术的创新。可是,故事并不创意,陈腔滥调很多,还没有《老鼠厨师》更多一点新意。可是,孩子们很喜欢看,于是有第二,于是有第三。第三倒是令我吃惊地可以接受,看完了,转念想了一想, 觉得主要是期望值相当低,而且故事里对玩具出路的表现,还算合理。可是玩具充斥泛滥的儿童世界,其实不需要这种怀旧,最好是去了旧的再来新的。《玩具总动 员》的编导们,其实都是很矛盾的,影片中也不无表现。里面的人物(玩具)多是市场上的销售的玩具,在电脑电视冲击下,把电影变成了一个用新的媒介来卖旧玩具的工具。第三好就好在没有介绍新的玩具,而是把旧玩具的对立面们拉出来调侃一番。老实说,看到里面将玩具们性格用脸谱化的出发点来限定,已经是停留在专门给孩子看的影片里面了。但那也无不可,有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将各种神话故事改编过来,很迪斯尼地撒一点神奇的金粉强行地把乐观一面推销给孩子们,也是可以的,不过,就没有可能做到把动画片拍得和故事片一样精彩了。
对《Up》(《天外奇迹》,我的不满情绪就更重了。故事中最感人的一部分,就是故事开篇的一部分。等小女孩长成大人,结婚成熟老去,离去,故事其实就失去了那一种平静的幽幽的感伤,而必定靠戏剧,靠不可能的事态发生才能把故事讲完。我明白动画片有着超越天外的神游的能力,但是Up不是这样一个背景,所以看着他的小房子被建筑商包围,他的门前出现可爱的童子军的现实,到天边的神奇怪鸟,会说话的大狗,心态变态的探险家,故事的出奇,很难在情感的层面上,感动我内心。无论是《史瑞克》、《瓦力》,还是《超人总动员》,都在不切实际的故事里,有着人间情怀和人际关系和社会变化的深刻烙印,反而这部跟现实最近的片子,最不靠谱,让我非常失望。
可是超越天外的创作中,还是要和现实社会的一部分真实地接轨。最近看的《卑鄙的我》,是描写一个出奇卑鄙,而且以此为荣的一个卑鄙人物。可他不是一个小人,他的卑鄙都摆在外面好像招牌一样地贴在后背,招摇过市。当我看到他开着巨大到无可形容的冒着黑烟的无比丑陋的车将其他车辆挤到一边,将其他人都冻结了去买一杯咖啡,忍不住心里对好莱坞的人物面具化有点孩子气的乐不可支。当然,他会是好人,心底里一直在追求不理会他的母亲的接受,结果,他那毫无同情心的母亲,真正是把孩子逼到一个角落后,才出来说,瞧瞧,我就喜欢这样嘛。什么父母这是?所以,卑鄙的主人公只能在卑鄙的世界里用着绝顶的聪明干着满天下的蠢事,直到无意坐在等待三个小姑娘的芭蕾舞排练的凳子上,仿佛才开始不自觉地明白,天下,其实不必要那么卑鄙,就可以得到很多。这个,就是出色的不说教的故事了。
好莱坞的各类动画片里,永远都少不了超群出众的配角。细细数数,假如没有那头啰嗦到头似聪明还糊涂的驴子,靠史瑞克的单口相声,好像一定会少一层笑意。而 《驯龙记》里的师傅,是比父亲更出色的维京人,可以面对巨龙不动声色,可以跟孩子在谈笑中把自己缺手少腿的残酷轻松地传递到位,还可以将不能轻易归类的主人公的行为举止了解而且理解地对待,一样不失维京勇士的风格。相比较下,父亲的勇武都是一种单层面人生,是一个单层次塑造的卡通人物。《卑鄙的我》里面,那个稀里糊涂的小丫头的没心没肺的可爱,实在是一种单纯纯洁而可以溶化冰雪的造化,可是,没有强迫的意味,她存在的简单而自然,不像那位敌手的假惺惺的好莱坞的堆砌。而卑鄙主人公的一大群小匪兵甲们,是那么的可爱,你都不忍心去分析他们存在的意义,只是看着他们的可爱不停地开心。瓦力里面那一个焊工小机器人和清扫机器人,寥寥几个镜头,该表达的意境都轻松地表现出来,轻重缓急,拿捏到位,真不由得不对编导的水准大为叹服。《Up》里的小孩,圆滚滚的没有心眼,是那么真实,实在可以在任何地方出现。
而且,还缺不了最先进的动画技术。这些年电脑特技有了如此长足的进步,连人物都可以特技出超人世界,何况这些动画片?可是这一切,都要为一个创意服务,没有这一个创意,所有的特技,都是空洞洞的摆设,仿佛从最高峰把一件珍宝丢尽深渊里,连回声可能都听不到。
所以,不得不佩服《史瑞克》的编导。在欧美神话中翻出这么一个被人曲解的绿色巨人,正好符合现代社会反英雄的心态。那些漂亮的王子们,没有多少人可以产生共鸣。因为,和我们同一个世界存在的那些王公贵族们,剥开金光闪闪笔挺的装饰之后,原来是比常人还要虚弱的人性,很难让人将他们和他们的祖先在神话传说中的故事联系起来。公主们,或者美人们,被王子救出来的可能性实在是让人觉得很不靠谱,还不如一个会功夫的混血公主的自救来得更有趣。巨人救美其实也是为了解决自身的后院的问题,而不是无私地没事干的骑士那么满世界去做伟大事业。呀,那个在堂吉诃德时代,就已经被伟大事业给解决了,不用史瑞克去劳动他的啤酒肚子。所以,那些神话故事,在电影里真的是只够绿巨人搽PG的卫生纸水平。
最初我不太明白小孩子怎么看这部电影的。比方那些单纯的孩子,刚刚从迪斯尼的城堡里兴高采烈地跑出来,一跤就跌进史瑞克的大泥坑里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把这当乐趣吧?我大概低估了孩子们的柔韧性。因为我还真没有见过几个不喜欢史瑞克的孩子呢。孩子的逻辑很简单,好玩。匹诺曹、姜饼人、魔镜、白雪公主和喷火 龙及瞎老鼠、吹笛人、小猪们、大灰狼,都在电影里很现代地与时共进,非常符合现代生活的生存逻辑,那,孩子们看到的玩笑,都是表面价值的可笑。
成人看到的,其实并不是那么愤世嫉俗的愤青版本,而是更多的对神话故事的深层社会共鸣。这个就是这几年很多对希腊神话再创作绝对缺乏的现代意识,而在评论和票房双重失败的主要原因。对过去的故事理解得越深,才越能联系到现实和周围的凡人小事,让人看到远在天边的故事,也有感同身受的接受,这个,就不是随便玩笑就能成就得了的结果了。
相信大多数人到电影院看超人和动画片,不是抱着看现实的心态进去的,平常人生,天天都是人情世故,不需要讲解,有时人需要一个距离,一种发泄,一种理解和宽怀,才能有着足够的头脑清醒继续过着人情世故不变的日子。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性地分析自己喜爱一部电影的缘由,也不是所有的分析都是合情合理的解释,可是,能够让人看了满足的电影,一定在创意上找到观众的内心深处的那一点温情,使人离开电影院时,真的能为一个巨人和一个丑陋的公主的人间故事深深的满意。人们喜欢公主王子的故事,但公主王子不必那么超群绝俗的美丽或魅力无边,甚至不必武功超人,做到真正的自己,就会有人间真情。这样一个主题,无论在如何的喜剧背后,都是千百年不变的吸引人。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Music of Game of Thrones - Light of the Seven (Live)
Light of Seven 《七星之光》是《权力的游戏》第六季第十集(最后一集)的音乐。 电视剧一开篇,就是这段柔美动人的旋律, 钢琴演奏家技巧地表达出七星之神(故事里的宗教)的圣洁, 以及信奉者的虔诚的纯净。逐渐音乐过渡, 慢慢显示出神和宗教和人的因素的影响。 因为维系这...

-
方言闲谈(1) 关键词:楼、六、绿、陆、肉 每一种方言中都有一些同音字,而这些字用普通话发音却不同音,比如广州话中的“黄”、“王”,与武汉同属湖北的荆州话中的“船”、“床”,黄陂话中的“月”、“热”。所以在广州一个单位有人姓王,又有人姓黄,称呼起...
-
看了那么些和小说相关的书,最好看的,也是最中立的是一本旅游书,大概能翻成《达芬奇密码旅行指南》。开篇起,和小说结构一样,从卢浮宫谋杀案开始,随着主人公和反角的足迹,把书中出现的名人轶事历史古迹闲话,不带太多感情色彩地介绍了一番,看来比讨论其他的理论话题更轻松愉快,我也就学着再看...
-
前言倒是很顺利,虽然翻的时候觉得热血沸腾,跟看电影一样的亲历海战的激动。心里在更进一层了解这一段故事史实的时候,更加深了对这本书的喜爱。能把史实写成跟小说一样激动,而且还能层次鲜明地表达出主要人物的行动,分析人物动机,然后冷静清醒地检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关联。 第一章的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