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31, 2011

匆匆野生动物园

上午去Legoland,下午,到了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离开Legoland,立时天高云阔,到了海边,更是艳阳满天。可是,把车开上到野生动物园的路上,又开始黑云压城,你说这都什么事儿啊?感情这雨跟着我走呢!

野生动物园是圣地亚哥动物园的分支,动物园在城区不远的地方,而野生动物园就是很远的地方,一路上越开越偏僻,越开越怀疑,一边是某人怀疑我看错路标指错路,一边是我怀疑我看错标示拐错弯。好容易到了地方,空空荡荡的渺无人烟,远山云开云散,说不上是要下雨还是放晴,眼前地下湿漉漉的被大雨淋过了的清新,大概这就是加州的冬日了,微雨,略寒,空气清爽宜人,树木郁郁葱葱。周围的山丘起伏不大,但也一时看不了很远,夏日里烈日之下,也不大会土地干裂的干渴。

在进门的时候,某人在车里和停车场售票的老太太打趣,看样子没有人来,我们是不是来错时候了?老太太和严肃地回答,你们有其他时间再来吗?我们一起摇头,老太太坚定地说,那也值得,如果能有一天,肯定可以看得更多,有这么时间,也可以欣赏。我们笑,开进停车场。悠悠地买票,进门,果然是前后左右,就我们一家人。


静悄悄的园子,进了门,静悄悄的树,静悄悄的石头和亭子,不过,虽然有江南的风采,寒意中的细雨,和蒙蒙的春意,却没有江南的庭阁画廊,如果有,真正是人间天堂,这么静静地走过去,淡淡的雨中的花香草味,举一把细骨伞,有无限的诗意。不过,迎面而来的,是色泽缤纷的水鸟,不紧不慢地走来,期待我们喂它食品,不知不觉也有那么一点怡红快绿园林的意趣吧。


整个园子不小,一路花草盛开,到了中心,热带亚热带林木稀疏开来,不是非洲旷野,但是相信有非洲的味道,滚滚山丘上,一群群的野羚羊低了头在啃草,尖利的羊角刺向天空,空气中都是不紧不慢的野生丛林的气氛,没有一个动物在追逐,都在静静地兢兢业业地吃食。一群群的火烈鸟,竖了单脚,幽雅地立在水中浅滩上。几头大象带着小象,慢慢地走过野地,钻进大棚子里躲雨,再也不肯出来,野牛倒是很悠闲地摇着尾巴,吃一口草,看一看周围的动静,旁边有一头刚出世不久的小牛,步履蹒跚地在牛群边踉踉跄跄地跟上母亲。一头长颈鹿很有王者风味地一步一步地走来一棵高大但没有了任何树叶的树边,探头在一个笼子里撕出几片叶子,面无表情地走开,下巴慢慢地咀嚼着。一群斑马聚集在水坑旁饮水,能看到的,是它们后背和身上的斑纹,以及左右摇动的黑白尾巴。

懒洋洋的狮子们,在雨天躲避在室内,靠近暖气出口,懒洋洋地困觉,隔了一层厚厚的有机玻璃,就这么近看狮子们挤在一起,四肢纠缠不清,偶尔抬头看看这些外人,很无聊地继续困。孩子们最喜欢的,是一这个院子里和一群鹿玩。大约七八头大大小小的鹿,有的很耐心地等待你来拍它,有的很没有心情地四处躲避,几头小鹿比较警觉,不是太容易摸到,他们的长辈们都是司空见惯的平稳。


雨天,时间不多,但是,我们倒也不慌不忙,慢慢地把园子走过一遍,回到育婴室,看管理人员介绍的猎豹宝宝。猎豹是动物世界里跑得最快的动物之一,行动起来姿态非常优美,可这小幼豹,就是一只小猫那么天真可爱,它先在自己睡觉的小帐篷里伸出一张小脸看看外边,再摇摇摆摆地爬出来,一头跳到旁边的玩具身上,又啃又撕地玩个带劲,在走到窗口,看看外面看着它一举一动而惊喜地叫着的我们,很无辜地瞪着大眼睛,可爱无比。

这么来回飞车一遍,我还没有看见圣地亚哥什么模样呢。回头在迪斯尼坐我最喜欢的“飞跃加州”,看见圣地亚哥的海军基地,突然觉得有些愧疚,问老大,我们是不是应该去看海军基地,而不是……他耸耸肩,我觉得那一天过得很好啊。我心下宽慰很多,今天到这里,想一想,嗯,谁知道,也许是他是说乐高乐园也不一定。

Tuesday, March 29, 2011

乐高乐园Legoland半日游

网上查了一下,到了南加州,有好几个游乐园可以玩。迪斯尼不用说了,去,环球影城,去,其他的专门的过山车的游乐园,不去,但是,有那么几个,在可远可近的地方,可去可不去的,就有点到时候再说了。等定下来还是去圣地亚哥后,我们就决定在路上去Legoland。我们有孩子的,和孩子一块长大,没有家庭没有一大堆Lego玩具的。大的小的,各种颜色的,各种图形的,各种创意的,反正几乎没有Lego玩具不能拼的。假如不明白,进了Legoland,一看就明白了。

乐园1999年开幕,于今已经十几年的历史了,但是乐园看去非常干净整洁,从高速下来就感到洁净的公路和环境。某人感叹,这里真干净!小猪紧接着,真干净?这里干净极了!哎哟,还会造句,而且把轻重缓急分得这个清楚,我听了一阵得意!

到了门前我们兵分两路。记得我在环球影成门前买的套票么,用在迪斯尼的三天票,环球影城一天,还可以用在圣地亚哥海洋公园,和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没有时间去那么些地方,有一部分人去乐高,一部分人去海洋公园,中午汇合,一起去野生动物园。午饭大家自己解决。我当然的光荣任务就是跟着两个小祖宗啦。

小祖宗的目标很明确,第一去看那些游乐过山车,有一个坐一个,第二看任何吸引他们眼光的活动。进门看见一棵Lego搭起来的圣诞树,两个人开始逗来逗去地追踪,追不多远就进来这个电子游戏室,正好看见微软的Xbox360的新游戏,两个人就进去享受一番。出来看见第一个过山车,马上急急地上去。这时就看出上班了的好处了,整个乐园几乎没有什么人,想坐哪个就坐哪个,坐下来想一想,又上去坐一遍,还是没有人来,真是开心。

之后是看见一个过山车就坐一遍,然后一边慢慢看这园子,真的是所有装饰品都是用Lego建成的,像这个水塘里的鸭子,还挺真的。

我最喜欢的是Lego中心的一大片,用Lego一块一块建筑城的城市建筑,有旧金山,有洛杉矶,有华盛顿,有纽约,有拉斯维加斯,还有新奥尔良,我们在里面看了好久,真心的喜欢。

这个就是我们刚刚在旧金山看的Lombard街,花街。



走了过半的乐园,又开始下雨,于是找到室内餐馆,吃了一顿,雨中看着绿树成荫的园林,园林之间乐高的动物和饰物和建筑,悠悠地吃了,撑着伞,看看Lego的生产线,看所有的过山车都因为下雨而停开,看室内的各种影片和电脑室里的Lego游戏,到时间再门口会合,去下一个景点。

风雨之中加州行

今天到药店里买药。正好看见了配药方的地方旁边的化妆品分部,进去看看,嗯,出来就是捏着一包化妆品。付钱的时候,收银员问,你有我们店的会员卡吗?

我有。

我有好多。

几乎每一家常去购物的店里都有会员卡服务。加油,每一家不同的加油站都有;租车,租车公司有;住店,旅馆酒家有;饭店目前没有,但是超市肯定有;买衣服的店,买化妆品,买书,买电器,买鞋,租录像都有……信用卡们也不例外,万事达(MasterCard),VISA卡,美国捷运卡,大来卡,都有各种不同的积分会员卡。你要是看我的钱包,一定会找到各种各样的卡。

银行卡一张,还好,我只和一家银行打交道,多一家多一张卡。信用卡,我是各有一张,用得最多的是VISA,但是Costco只收捷运卡,我只好申请一张,在Costco购物加油的时候用。图书馆的会员卡,两家租录像公司的卡,没有它们的卡,租不了DVD。海湾百货公司(The Bay)卡。两家超市的会员卡,Safeway和Co-op的,一家药店连锁公司Shopper's Drugmart 的会员卡,一家运动服装店会员卡。电器店Best Buy的会员卡,加油站的卡我就不带了,要不,我的钱包就真的要爆炸了。钱包里最少见到的是现金,这里大大小小的店家,就算不收信用卡的,也收银行卡直接划账购物。可是,银行卡没有任何积分,信用卡都可以积分。

比方说,我这几年积攒的积分去年换了两张回国的机票。换票唯一限定就是,必须不超过一定金额上限,所以我被转道旧金山再飞上海,在旧金山来了个友情插播,想想也没有话说。机票大约要一千二百一张,我只需要付税金大约三百多,所以积分,认认真真地积分也还是有好处的吧。不过,这没有算我每一年交的年费。这之后的故事也挺复杂的。我就简略一下,从旧金山误机,我们被转回温哥华,从温哥华乘加航飞上海。加航的飞机比美国联航的飞机要先进很多,尤其是电视系统,回来正常上了联航就领教了。一路上一舱的乘客只能看整个机舱两三个大屏幕的电视,选择也没有,而且,音响系统出问题,根本看不了。看不了也就算了,乘务组倒是很尽心,下机时,一人一张卡片,对我们说,很对不起,这是一点心意,上网去领一份小礼物。回家我等了好一阵才去上网,让我生气的是,这个网站已经被取消了!

这下激起了我的斗志,不拿到结果不罢休!

于是,我按照网上指示,上到美国联航的网站,找到客户申述的电邮,细细地详述一番,然后,等待。当时肯定有很多人申述,因为自动回邮很诚恳地告诉我,“因为投诉人多,原本应该五天之内回复,现在只能在十天内回复。非常抱歉。”抱歉之后,十天之后,回复,一个月之后,给我们寄来了两张优惠券(travel voucher)一张一百五十元的兑换值,一年以内再飞美国联航可以用来减去机票。于是,我用在我们圣诞节的加州之行上了,省了三百,但是花了更多……

咦,看我这个看钱包看到加州旅游去了。干脆,继续我的加州游吧,最后几天,我们抽了一天开车到圣地亚哥。加州的冬天,阳光明媚一天,阴雨绵绵又一天,阳光明媚的日子,都在迪斯尼里坐了过山车玩过去了,下雨的一天,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慢慢地走着看地上一块一块水泥地上的明星的脚印和手掌印,风雨一来裤脚都是雨水,大道两边行人道上卖雨伞的小贩生意兴隆,我们带来的雨伞不够,又添了好几把才算顶得住风雨。在风雨中看看好莱坞中国剧院,和剧院前的中国石狮,风雨中的游人在看地上的各个明星的印记,有星球大战的一帮子,有我喜欢的演员比如迈特·戴蒙,乔治·克鲁尼等等,还有好些老明星比如秀兰·邓波儿,我找到的唯一有中文的印记的是吴宇森的……

之后看看蜡像馆,当日无话,去了鼎泰丰饱食一顿,结束了这次旅行最轻松的一天。

之后是狂开一日,从洛杉矶到圣地亚哥,当晚从圣地亚哥再开回洛杉矶。地图上显示是一百八十公里,来回三百六,中间我们去了乐高乐园(Legoland)和海洋公园,之后开到野生动物园,弯弯曲曲地绕过来绕回去。

大早出门时,洛杉矶略有阴云,一天可能有雨,可能天晴,开下橙县(Orange County),中间一切顺利,唯一就是一月三日,大多数地方开始正式上班,出了橙县,就发现我们被堵在高速公路上了。

加州高速公路非常错综复杂。在城里是一个不小心就会开出好几十公里的错路,城外我们明白内线是快速线,但是想着我们可能要出去外线改道上另外一条高速,所以移向外线,移过去,就堵在车流中了。后来发现,内线自有线路下高速,加州高速实在设计和安排上花了很多精力时间来修建和保养维修,每一年不知道要花掉州立政府多少维修费用。路线在中间几乎都是一个方向四到五条线,加上内线的高速线,和两边出去下高速的线,最多的时候我数过大约八九条,开车在这里应该是很压抑的每天的日程,我不认为在这里生活是一个那么理想的生活方式。

开出橙县之外,一路都是小城,之后高速和海岸平行,这时天上黑云重重,大雨瓢泼,路上的车流毫不减速,仍是高速呼啸而过,在一个公路呈弧形的地方,高速对面的一辆皮卡呼啸而来,激起路上的水坑,一粒石子被带着和着黄水泼到高速这边的我们的车上,还好某人非常沉稳的车技,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等刮水器刮掉积水后,看见车窗上有这么大一个洞。窗内碎玻璃点点,正在驾座旁边的我,一身都是碎玻璃。某人问我怎么样,我平静地说,没有什么啊。他有点激气,你就不怕的?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怕?这块石头再大一点,就很危险啊!哦,我真的没有意识到呢。



汽车受的影响不大,我们按原计划,继续开去开回。回到酒店,我给VISA信用卡公司打电话。因为租车的时候,租车公司都会询问我们要不要另加保险,因为我们使用金卡VISA,信用卡应该保证我们不必另付修理费用。等我们回家退还租车时,租车公司另收五百美金做押金,多退少补。我照信用卡公司的指示,将所有资料留下,拍一张相片,都送给信用卡公司处理。不到两个礼拜,我就收到了信用卡公司的回复,修车窗花了二百元,他们退还给我们,租车公司另外将三百还给我们。我等了许久,没有等到,于是电话给那家公司,原来他们将支票寄到我们在洛杉矶的酒店去了。等他们取消那一张支票,再重新寄过来,我收到支票,是回来之后将近三个月的事了。嗯,我的游记也还没写完,所以正好可以汇报一个完美的结局。

Saturday, March 26, 2011

近观新年玫瑰花车游行

头一天晚上就感到了加州白天阳光灿烂,早晚还是凉飕飕的冬天的天气,在旅馆的床上看着新年倒计时的热闹,正有我们刚刚离开的环球影城外的新年晚会实况。一个电台一个电台地轮着翻过来,纽约已经过了夜半到新年了,慢慢地一个州一个州顺着都过了新年,我打着哈欠,太累了,不等了,看看新闻看看天气预报,明天早上跟孩子们都说好,他们自己留在旅馆,我们大人去看玫瑰花车游行,要早起,那就早睡吧。正在此时,看到新闻里报道有人准备在游行道路上过夜,等一晚上!这也太过分了吧,我是从来没有这种吃苦的精神的。

早上起来,一般的阳光明媚,但是,只有我一个人起来。某人在床上哼哼,算了,别去了,没人去,你也别去了。我不行,既然到了,又有节目,岂有不看之理?何况又不是说下回就能这么凑巧,赶上新年游行的吧?你不去我去!我坐巴士过去。当然这是说大话,从洛杉矶市中心,到帕萨迪纳市中心,我们开车开了约半个钟头,全部是在高速公路上的。拿着头天从前台要来的游行路线图,试图找到一个好的地点,不过,一路也提心吊胆地担心是不是开错了方向。但看着天空上有几只热气球飘着,相信冲这个大方向是不会错的吧?等快到了,就更放心了,提前路上就有标识,前面几个进入帕萨迪纳的入口已经封闭,请走下一个。

下了高速,上了市区的道路,就开始车速减缓,因为前后有很多车,也因为,高速路边,聚集了一大片参加游行的队伍。和我们车道平行的另一条道就已经封闭,不进车流,可以看见路边的大型房车,和沿着路慢慢上来的马匹和骑者。车和人都是非常精致地打扮了,隔着很远也能感受到那种艳丽夸张的表演气氛,很适合新年第一天。

往下的几个路口,都被封路的路标给封住了,车辆只能顺着向前开,离游行的住干线越来越远。没有孩子出行的好处就是,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都是能走路的人物,也不会走两步有一个声音说,我饿了,我渴了,我冷呀,我热了,我累了,我要上厕所……有的只是找到地方,停车,下来,顺着大道往回走。转弯后看见路边一个停车场门口几个孩子和妈妈在招呼游客停车,二十块现金。当天下午去迪斯尼,卖票的小姐听说我们停在那儿,就笑,那还是很远啊。还好还好,嘿嘿,比我们爬山路好多了。

还是走了好几个街区。开车大约5分钟吧,走路可能二十几分钟,不过,天气略有寒意,走走路还是很舒服。一路上经过民宅和学校和医院和办公楼,天高气爽,心情舒畅,真个是好日子!穿过一个高架桥,就看见一片一片的学生乐队。妈妈来探亲的时候常慨叹自己是瞎子聋子,不认字不识图,但是并不阻止她在电视机前看表演节目和出门表达感观。因为她一直唱歌跳舞非常积极,所以我最容易听到的,是听她比较中外两地跳舞节目的安排。比如说,中国如果表演任何节目,一定是按高矮顺序排列整齐,在最显眼地方的,一定是最最吸引人的人物,而在国外,高高低低参差不齐是很正常的现象,动作固然齐整,但是相比国内表演的整齐化一的统一协调,这里是整齐中的变化和个性,在审美效果上次了一节。另外就是妈妈最感慨的,这里人真的好大方,随便一个人在节目上,站起来拿着话筒就大大方方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你看那个人,那么胖,他还那么自信,要在国内,他要被人笑死了,哪里敢这么大方?这个孩子这么丑,她爸爸妈妈也不愁,一样让她去跟那个漂亮的女孩子一起表演?我跟她解释,这里的人真的不是那么看中外表,每一个孩子都会告诉他/她,他/她很特殊,有的人可能比你漂亮,有的人可能比你聪明,可是你要相信你自己,去做任何你愿意做的事。所以,看着这里高矮不齐的队伍,但踏着一样的整齐和谐的旋律的队伍,一样非常赏心悦目。

穿过这一批学生乐队为主的方阵,就到了游行路线的正道。路边的行人大概是很早就来占位,草地上便携式的椅子凳子上的人都是穿戴得很厚实,还有毯子被子批挂着。路边的住宅门前和阳台上是主人和客人聚集的地方,吃的喝的满处,一副过节非常热闹的样子。我们早上匆忙,没有吃早餐,路边看见有墨西哥人开的摊档,热腾腾地卖热狗,加上各式作料,买了一根给某人,我自己恐怕是不敢尝试这种路边摊的,每试不爽,一定闹肚子。忘了带水,不过转念一想,没有水也好,有水又要找洗手间,还是忍忍渴比较容易些。

有游行,自然有皇后和亲善小姐,一个花车里坐过来,果然还是颇有姿色。只是我看她那么单薄的打扮,觉得身上寒气飕飕的替她冷。另外她们这一路,不是光在我们面前优雅地摇摇手就够了的,那是一路两个钟头,一路优雅过去。想一想,我就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倒不是自己决定自己如何美,有条件竞选,而是天生的莽莽撞撞的性格,能坐那么久 还那么优雅,您另请高明吧。她们就是比我高明,不过,我看着一丝羡慕妒忌嫉妒都找不出来,只有无比的同情……(有人说了,这是纯粹的狗拿耗子,关你啥事了?咳,就是就是,听评书掉泪替古人担忧。反正就是不相干的操心吧)

玫瑰游行好就好在这些花车,都是用鲜花搭出来的,一朵一朵地根据造型、创意、设计和色泽,细细地拼出一个巨大的花车出来。上面这个是不知几千几万朵玫瑰花。

游行队伍中有几家大篷车,马也很多,都是百多年来的纪念。不过,我还是在后悔,自己反应太慢,听到空中一阵轰鸣,抬头望去,一架三角形幻影式飞机呼啸而过。其他飞机盘旋又盘旋,飞艇更是吊在空中不动,大概高级飞机出动一趟太贵,死活也不再来了。可惜!


玫瑰花车游行嘛,其实最要紧的当晚的玫瑰杯大学美式足球决赛。今年的决赛是在威斯康辛州立大学和德克萨斯基督大学之间进行,于是两所大学都派来了强大的阵容,先是一辆花车,车上倒简单,一个头盔,然后是运动员和啦啦队,车后紧跟着的,是本校的啦啦队,身着超短衣衫的靓女们一路又跳又蹦地表演着过去,天气不暖和,看她们跳跳,倒会比那些笔直坐在花车上的美女们好过一点。

他们之后是本校的乐队。先开始看他不明白,后来一支又一支乐队过去之后才恍然大悟,乐队表演的时候,上身是笔直挺立不可动弹的,脚下跟着音乐要一跳一跳地配合节奏表演。一支完全的乐队,连敲带打的家伙真是不老少,哐齐哐齐,嘁哩喀喳,叮叮咚咚,稀里哗啦,热闹非凡。就是不知道他们要排练多久,我们孩子去参加学校的乐队,学年结束来一个汇报表演,那个高低上下参差不齐的折磨人,还要每个礼拜练习好久,达到这个在游行队伍中走上两个钟头,还要精神抖擞地表演的水准?我很佩服。

威斯康辛州的学校是红白相间,马路对面就专门有他们大概是家长助威的队伍,看见红红白白地过了来,口哨声欢呼声此起彼伏。马路这边是他们当晚对手,德克萨斯州的学校的家长队伍。队伍是紫色白色相间,于是我们身后就是一片紫的白的海洋,等他们的队伍过来时,把我们耳朵都震聋了。


北美哪里的游行都有土著的影子,装束大同小异,舞步也很类似。用花朵做花车,就是加州的不同了。

看了半日游行,看看观众……这个可爱的娃娃骑在爸爸脖子上那个悠然自得。

游行队伍很长,看着看着,再美的事物也会产生审美疲劳。没有什么独特的,都不太上眼了。


骑马的很多,骑牛的就这一位牛人。看他的牛鞍上的装饰,是加拿大来的。这头牛,真的很牛,比一匹马也差不多高矮了。

审美疲劳,加上站得辛苦,后面的片片就越来越少。我的相机也借机熄火,没有电了。不过,这些大都是某人的成果,我的傻瓜在一边稍息了。哈欠一个,我开始有点累了。倒是很准时,两个钟头,收兵!

我们往回走的路上,我看见路边一排一排地种着的天堂鸟,真是感慨万分,我们那里是家里紧张地的热带植物,花店里高价的品种,这里就是路边的杂物似,一点也不矜贵。这个世界,真是不同啊。

Thursday, March 24, 2011

环球影城一日游

洛杉矶号称是世界娱乐中心,这里靠电影电视艺术创作为生的居民是高踞美国之首。东海岸的纽约因为同时还在同一地点堆积了成千上万的投资银行家和律师们,大概削弱了艺术家的纽约比例,大大落后于洛杉矶。环球影城是Universal电影公司的绝招,把电影拍摄场地拿出来办成娱乐公园,一举几得,一方面可以给他们公司拍摄的电影电视做广告,一方面还可以大赚其钱,利用明星和电影的吸引,等着游客过来送钱。一张门票,74美金。到了门口看见门票价格,还有回头路走吗?

不过,倒是很有选择,只是选择是越选越贵。74美金其实是年票,买了以后,一年之中再来多少遍,一票在手就够了。如果想在影城里任何景点不排队,加钱,119元,即可以走贵宾通道。我们和老板一样,都明白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但是觉得我们的银子比时间金贵,排队固然可恶,但是花多四十几美金还是一个非常不值得的交易。只是,我那张年票,肯定只能用一次了。难道我还会飞去加州,就为了用多一次年票?不通吧。还有一种选择,以前美金比加元贵的时候比较合适,在本地的Costco买上南加州通票,可以去环球影城,迪斯尼三天套票,圣荷西的海洋公园和野生公园,如果去这几个景点,就是很合算的了。现在加币比美金高,就到当地购买好了,折算回来比在本地买还划算。

闲话少说,到了地方,照上一次来的记忆,我们下了高速就拐弯进门,在停车场停车。这一天是2010年最后一天,晚上有烟火和表演,占了很多停车场的位置,于是我们都被改道,停在很远的停车场,停车场还是洛杉矶的本事,收费。洛杉矶到处停车收费,旅馆停车也要收费。出了停车场有班车送我们到这里,往前走不远,就到了大门口。

门口是大门紧闭,猜测是有什么活动吧。大门两边是各种各样的酒吧餐馆和店家,热闹非凡,门前排长龙买票。排队半日才到跟前,孩子们就在外面的环球下戏耍拍照。好不容易等到我了,卖票的来了一个老踏踏,她的耳机大概工作不好,她说啥,我听不见,我说啥,她弄不清,买个票也买了我一身汗,圣诞啊,新年之夜呀,老天爷!出来某人还抱怨,怎么买那么长时间,我回答他,那是他们服务安排不好,我难道不想赶着进去玩吗?

阳光灿烂,天气晴好,穿的衣服一件一件往下脱,背在背包里,某人又有话说,干嘛背这么多东西?

到了里面,有两类游乐,一个是坐刺激的过山车,一个是参观电影世界的背后。其中一个景点,就是结合两者,那一般是旅行的高潮之一,坐着tram车(敞篷联车)参观环球影城的景观。从买票就是推荐,到了里面一看,排队时间九十分钟。算了,看别的吧。

先进了一个电影场地,看电影幕后介绍。一男一女两个主持人,几个助手,然后很娱乐地向一整个电影院那么大的大厅里的观众们介绍很简单基本的电影里常用的特技、音乐及编辑。节目编辑得不错,邀请几个观众上台,参加表演,台上台下一片笑声,最后的特技表演也在大笑声中结束。这个不用等,下面的几个景点都是要排队的了。

不过,上一次来过的侏罗纪公园过山车倒是不用等很久,匆匆就上了“贼船”,一路无话,顺着模仿电影里景观地沿着铁轨滑行,直到最后进入巨型恐龙的领地,一阵匆忙中激起无限水花回到出发点。园内很多各种电影场景中的道具,比如《大白鲨》里的白鲨鱼,獠牙巨齿地挂在那里,游人有的停下来合影,有的就淘气地钻到鲨鱼肚子里。还有《阿波罗十三号》的道具,在《侏罗纪公园》的景点面前是电影里的吉普车,《木乃伊》里的埃及女巫站在排队的人群之前任由大家合影拍照,不一而足。

看见天色渐晚,没有办法还是去排队上影城游的队伍里了。这里下午来了就想去,但是电子通知榜上一直是九十分钟的等待时间,我们就抱着一线希望,希望渐晚人渐少,可是一直不见减少,就叹口气,排队吧。

这里的宣告牌上告知游客,有种种疾病的游客,最好不要上来一试,排队无聊,于是拍了一张自娱。在这里大家的感觉就是,和世博是异曲同工,人头涌涌,无边无际,在长绳绕成的排队处一圈又一圈地慢慢来来去去,天慢慢更暗了,风有点起来,温暖的加州冬季的寒意也渐渐包围起来,我从背包里拿出白天塞进去的外套给孩子们穿上,顺便给某人一个大白眼。等到了我们上车时,还可以有天光,等游览结束时,就是黑尽了。

一路上,看了好莱坞的摄影棚,很多都不开放,但是在车里看看就够了。几乎和上次来一摸一样,比如大白鲨的拍摄地点,车停下来,看水中的白鲨急匆匆地冲将过来,扩音器里放着《大白鲨》里的音乐,黑洞洞地略有一点惊险,不过,看过了,已经知道结局了,看了就不那么激动了。山洪爆发的景点,还是那么被控制地下暴雨,小河涨水,之后突然一声山洪激流而过,之后是回收水,下一回继续来过。旧金山地震的场景,也是与记忆中一样的,大地震动和车辆翻滚,水道打断,大火突起,显得很陈旧而没有了第一次的恐惧感。还有绕道去看看《绝望的主妇》的小街,街景比真实的街道按比例缩小,街道上树木成荫,花草满目,街灯和一切都很正常,但是房子们都只是一个空壳,这里是外景棚,内景是在摄影棚里拍的,外景就是在这里取景的。绕过这个街道,路边一个接一个的各式电影里表演过的赛车怪车,进入车棚里,就是几辆电脑控制的汽车表演各式惊险的旋转舞蹈。整个游览,最新也是最刺激的,是《金刚》里的一段,拍成环球荧幕形式,表现金刚和几只恐龙在原始森林里的打斗,游览车也在打斗中颤抖滚动,增加游客的刺激感。

下了车,《水上世界》和《史瑞克》两个表演就不开放了,但是我们还赶上了看《终结者 Terminator》的3D秀,上回看过的,但是这个节目倒是仍然很吸引人,大大小小一行人都很满意,看完了终于去吃饭。吃过饭,华灯四上,我们又去到这个辛普森的过山车。下午经过的时候,辛普森一家站在这里和游客拍照,老辛普森一如既往地老顽童,在游人后面指手画脚地比划,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进来里面,知道是一种幻影似的过山车,游客坐在车里不动,但是环幕电影把我们带着穿山越岭,忽高忽低,前摇后晃一路刺激地过来……

玩过了,大家商量下,在这寒意很重的天气里,没人愿意守夜倒计时,穿过等待夜半的喧闹的人群,静静地回到旅馆,睡下。一年到此一游,下一年,醒来就是了。

Thursday, March 17, 2011

Invictus 永不屈服

Out of the night that covers me,
Black as the pit from pole to pole,
I thank whatever gods may be
For my unconquerable soul.

In the fell clutch of circumstance
I have not winced nor cried aloud.
Under the bludgeonings of chance
My head is bloody, but unbowed.

Beyond this place of wrath and tears
Looms but the Horror of the shade,
And yet the menace of the years
Finds and shall find me unafraid.

It matters not how strait the gate,
How charged with punishments the scroll,
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

笼罩我的黑夜
如黑暗布满两极之间的地狱
我感谢无名的神祗
令我的灵魂永不屈服

当无可抗拒的命运带来摧毁我的力量
我没有退缩,也不会号啕痛哭
在严酷的机遇的打击下
我即使满面鲜血,也决不低下头颅

在这愤怒和泪水充斥的世界外
徘徊着的只有恐惧的阴影
但是面对若许阴暗的威胁
无人能在我内心找到丝毫的恐惧

无论命运之门是如何的狭窄
无论惩罚是如何的严厉
我,才是我命运的主宰
我,才是我灵魂的统帅。

这首诗在英国近代诗里地位不高,因为太过直白,而没有那些隐谕比较。但是,这首诗因为得到好几位出名的政治家的青睐而得到普遍性的认识。最出名的,无疑是纳尔逊·曼德拉。

诗作者威廉·亨莱。 Invictus是拉丁文,意为不可征服,不可屈服,不屈不挠,表示了作者的坚定地对抗任何不幸和灾难的决心和意志。亨莱从小受骨结核病折磨,二十五岁时不得不截肢,在病床上,面对着不可知的未来和黑暗的前途,他写下了这一首诗。据说他是他朋友斯蒂文斯写作《金银岛》里独脚海盗的原型。温斯顿丘籍尔很喜欢背诵这首诗,而曼德拉,在二十七年的监禁中,用这一首诗鼓励自己,我,才是我命运的主宰,我,才是我灵魂的统帅!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

Invictus也是2009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根据曼德拉生活一部分改编的电影的名字。看过之后,感触良多。电影非常感人,的确有一些生硬的地方,但是当你发现这一个故事是一个人的人性的感染,真的不得不被曼德拉的人格和宽容而动容。我一直非常敬佩曼德拉,看过电影之后,只能是进一步地对这一具有伟大人格的人,深为感动。


曼德拉一生故事很多,这里所讲的是他成为南非总统之后与南非英式橄榄球出人意料夺取1995年英式橄榄球世界杯冠军的南非英式橄榄球队队长的故事。影片一开始,就是南非种族隔离的分离,马路这一边是英式橄榄球队员在绿茵上的争球比赛,一切是那么的干净整洁和优雅,而马路的另一边,是枯黄干涸的土地上肮脏瘦削的孩子们在追逐足球。两边截然不同,给人一种绝然两个世界的感觉,可是,这是在一个国家,一个以种族划分一切界限的国家,以肤色分离人类高下的国家,也是曼德拉继承的后种族隔离后的南非。

这是1994年,全民大选已经过了,尘埃落定,曼德拉以75岁高龄,被绝对优势选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他在任上后的总统府的保镖们,黑人们用怀疑的眼光看着进来报道的白人们,这些人,很可能是以前阴谋暗杀曼德拉的特工们,可是他们的怀疑和敌意被曼德拉坚决地反对阻止了。曼德拉,以他的胸怀,真正地实行将南非变成一个民主的和平的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宽恕那些以前对黑人,对他施加迫害的人,和他们一起,重建家园。

一青说作胜者很容易宽恕,其实也对也不对。作为胜者而不宽恕的,不是少数,能够宽恕的,作为胜者更容易让人相信,作为弱者很可能不能被败者自己接受。但是,成为胜者而宽恕以前迫害自己,夺取自身自由长达二十七年的人,以宽广的心胸接受以前的敌人,不是同肤色,不是同种族,只是因为他们是同族类同一国家的人。能够做的这一点,没有人能够怀疑和疑惑曼德拉的胸怀和人格。其实,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作为败者,作为弱者,能够宽容,就是胜利,因为是人格的胜利,是精神的上升。不以胜败而论英雄,以胸怀论成就,才会有真正成功的可能。

英式橄榄球,是一种近乎贵族的运动,尤其在贫瘠的南非。尤其是南非的橄榄球队,队服队员(除了一个队员外,全是白人),对于黑人,是代表着压制他们的白人种族隔离政权的象征。所以,曼德拉去观看一场英式橄榄球赛,发现黑人是为反方加油。而不久之后,几乎是全部黑人主宰的南非体育协会,全票通过要求改变 Sprinbok南非联队的队服,曼德拉以他的威望,说服大家,不要改变南非联队的一切。之后不久,因为1995年南非将主办世界英式橄榄球大赛,他要求与联队队长弗朗斯瓦·皮纳尔见面。会面中,他没有明示,但是皮纳尔理解他的意图,争取全民的支持,以体育联合分离很远的黑白人种的意见。会见中,曼德拉对皮纳尔提出这一首诗,Invictus永不屈服,并告诉皮纳尔,他在罗布岛监狱中,背诵这首诗支持他自己。我,才是我命运的主宰,我,才是我灵魂的统帅!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

故事在这儿之后,是很典型的体育宣传片。因为一切应该发生的情节,都在这里可以找到,电影并不那么出色,无论是在表达南非联队以不可能的可能,打败过去一年中从未败过的澳大利亚队,最后在冠亚军决赛中险胜新西兰,夺得冠军;还是在夺冠过程中,南非黑人和白人一起欢庆联队的胜利和成功,以及皮纳尔及其他人一步一步被曼德拉影响和感染,都处理得非常平淡。无疑,这不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最出色的影片,但是,曼德拉的人格,在影片中得到很好的展现,就为这一点,这部电影也值得一看。

曼德拉所关心的,是他自己对敌人的宽容,对过去的宽恕,对未来的乐观,而不是他敌人的敌意,也不是沉浸在过去痛苦中,回忆以及让他人明了他的付出,而只是面对未来,面对人性,面对错误失误,寻找最合理最积极的方式方法,为自己奋斗一生目标积极乐观地努力。为这种人感染,哪怕只是电影上的两个钟头,也是一种真正的享受。

那一首诗,真正能表达曼德拉的心态。真的,只有你自己,才是你命运的主宰,只有你自己,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心态,自己对待世界,对待他人,对待朋友,对待敌人,对待过去,对待未来的主动,因为你才是,你灵魂的统帅,所以,你可以决定你会有怎样的未来。

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
我,才是我命运的主宰
我,才是我灵魂的统帅。

Wednesday, March 16, 2011

抢房记

四川开始抢购咸盐,虽然照网上朋友的说法,四川的井盐足够把全世界人民腌成咸肉,但是担心海水受日本核电站的污染可能,海盐不可靠,于是大家开始抢购。而我们这里报纸,就在报道中国投资者,抢购房子,把温哥华和多伦多的房价大大提高。今天的环球邮报报道说,Foreign buyers juice resale housing market,外国购买者抬高再销售房屋市场。

就这小破房,两卧室,很旧很老很破,买了下来一定要推倒重建的,推到市场上,最好卖点是地点是很好,在温哥华很受富人喜爱的西区,开售后,来了一百多看房的,几十人开价,最后以高于要价百分之四十六的一百四十三万成交!

我有朋友在圣诞节后聚会就告诉我这件事,当时还说,马路对面的老太太一看,刚搬进去的房子,八十多万买的,赶紧卖!也卖了一百三十万,买主当然还是中国人。现在看报纸报道,可见路人之言是有事实根据的,而今天都吸引到国家大报的注意了。以前还听说在温哥华卖房子,房主先雇佣洋人做代理,一看来看房的满坑满谷的华人,马上就雇佣华人经济代理。大概要卖大房好房,肯定是华人的生意了。

据温哥华的房屋经济协会记录,2011年开始,已经有22座房子以高于要价一百万成交。而多伦多,已经有150座一百五十万以上价格的房子交手。因为温哥华的房屋交易的特别离谱,把全国今年的房屋交易平均价提高到三十六万五千,增长率5. 8%,但是去掉温哥华的记录,增长率只有3.6%。现在成了高价房屋成交高,中等和低价房屋很疲软的局面。无他,都是中国人抢购出来的……

Tuesday, March 15, 2011

核电站的忧虑

天天在电视上看见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戏剧,心里担心着核电站的炉心融毁,造成巨大的核电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还有一个月就是二十五周年了,二十五年前的惨剧,随着时间的消失,似乎也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无踪,直到日本大地震海啸引起了新一轮的对核电站发电的关注。

1979年的美国宾州三哩岛事件没有发生重大的公众安全危机,而切尔诺贝利是发生在前苏联共和国乌克兰境内,事后报道和研究表明,核电站管理失当和事故后发生后的当局及管理者严重失职,令许多积极推行核电站的利益相关者,有着很多的自信,认为只要管理合适,核电站还是最好和对环境最友善合理的发电方法。

网上试图寻找各方面的信息,很可以理解核电站的推行者的理论。核电有很多优点,相比较核电替代者-石油,煤,和煤气,水电,风力以及太阳能发电,核电成本不高,而且是最有功效的发电方法。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水电发电能力,煤煤气和石油都是地区性的,而一公斤铀可以产生相当于200桶石油产生的能量,且不用说石油煤发电产生的直接环境污染。可是,日本福岛核电站的危机大概要改变很多国家的能源计划。日本是世界上防震最出色的国家,从计划和安排到实施,可以说没有另外一个国家能够声称与之相比。对于核电站的建立到管理,也是有着相当的预防灾害的计划。但是,大自然有的时候不容计划,地震级数超过预设级数,紧接而来的海啸更是不在人类预计范围之内,之后的危机,就是人力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挣扎,试图着尽力减小危机的范围和冲击力。

在此之前,我对核电站的发展有着相对不那么激烈的关注,到底三哩岛离我非常遥远,切尔诺贝利发生的时候还年轻,完全不知轻重。慢慢地也觉得从环境和经济效应上来说,核电站很可能是可行的方法,尤其在煤发电站对环境的巨大影响之下,反而不那么反对核电站的建立。这几天跟踪电视上报纸和网络上的福岛核电站的紧张,深刻感受到那一种压力,觉得还是天然气发电,可能是最好最安全的方法。今天世界各国都在表示对事态的严重关注。尤其中国印度,两个亚洲发展大国,都需要巨大的能源和能量,一直都在积极地建造核电站来填补电力的巨大空缺。两个国家都不是能源大国,石油和煤气都需要进口,风力太阳能都没有短期内突破替代其他传统能源来源的可能。在发展和生存中,可能不能太有发达国家的奢侈,不过,也还是要在未来对这一次核电站危机有一定的总结,希望能避免同样的危难发生的可能。

丧钟为谁而鸣

John Donne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

Europe is the less, 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

as well as a manor of thy friends or of thine own were;

any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because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
And therefore 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1572-1631)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如果海水冲掉一块,欧洲就减小,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

李熬的翻译:

没有人能自全,
没有人是孤岛,
每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要为本土应卯,
那便是一块土地,
那便是一方海角,
那便是一座庄园,
不论是你的、还是朋友的,
一旦海水冲走,
欧洲就要变小。
任何人的死亡,
都是我的减少,
作为人类的一员,
我与生灵共老。
丧钟在为谁敲,
我本茫然不晓,
不为幽明永隔,
它正为你哀悼。


************************************************


“人非孤岛孑然立,

都与神州合而一。

土随水去地基小,

山平宅没大陆低。

人若亡故我亦少,

我与人人共一体。

若闻丧钟何须问,

为人也是为你击。”

******************************************************************

一直很喜欢这首诗,好几次和朋友聊到。为人处世,都需要推己及人。网上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大意如此。这首诗是海明威最喜欢的诗之一,所以有《丧钟为谁而鸣》的小说,应该是海明威小说里最罗曼蒂克的故事,也是我最喜欢的海明威。第二可能算《别了武器》(Forwell Arms》,还有可以接受的是《乞力马扎罗的雪》,电影都看过,好莱坞得很,不是那么记得了,小说反而印象深刻。海明威游居欧洲,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见过不少战争与毁灭和人性的疯狂。他的作品很美国,但是非常世界,每回读这首诗,都是有无比感慨。

可是,《About A Boy》里,所取的就是另一种轻松的意味来理解这首诗。主人公想到的,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因而浮华人生,不去付出不去承担,最后发现,他在付出和承担后,才能明了自己。两相比较,各有风采,但是,现代的安逸,和三十四年代的沉重,都可能要在个层面反映每一个人不能脱离其他人存在的事实吧。

Thursday, March 10, 2011

人多的地方

圣诞出门,从旧金山到洛杉矶,前后不过十天,到现在已经是三个月过去了,我还在老牛拉慢车地吭吃吭吃。每一次上传几张新相片,都会遭到老大的嘲笑,你还没完呀?我算一算,快了,走了一半了!

********************************************

到了洛杉矶,就到了人扎堆的地方了。旧金山还有北加州的悠闲自在,南加州就是规规矩矩的资本主义的热闹了。下了火车,出了联合车站的大门,就是一个市中心广场,比圣荷西边上的卫星城的市景就喧嚷得多了。

北美城市,都有一个downtown意指市中心,查了一下历史,这个词在北美使用很普遍,而词的来源源于纽约。纽约市中心地带是在曼哈顿,曼哈顿是一个小岛,经济发展后城市发展受地域限制,只能延伸向北,于是后来的发展部分称为uptown,upper Manhattan上曼哈顿,原先的城市就是lower Manhattan下曼哈顿downtown。延伸到现代城市建设,市中心地带商业中心事业中心,都被通称为downtown,一般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后来的城市发展,一般中产阶级搬离市中心,住到市郊的卫星城,俗称suburb,而赶进城上班,是北美城市的统一特色。我们在旧金山停留的,是卫星城,到了洛杉矶,就住在市中心。

市中心有市中心的好。出入都很方便,没有车的,可以利用便利的城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到想去的任何地方。迈步就可以到市政厅,看看一些有历史(不长)的建筑,和美术艺术博物馆,吃食上,也很方便。我们下火车后,沿着大路走,夜色已重,但是非常安静,路上很少行人。穿过一条市区内的主干道,桥底下的车流呼呼地开过,车速不低于一百二三十,看着还是有些心惊。

到了地方住下,是洛杉矶市中心的日本城,不远就是中国城,老唐人街,菲律宾城,等等。与旧金山不同,洛杉矶的唐人街已经衰败了,新兴的华人聚居地美食区在洛杉矶各个小城里存在,但是这里的唐人街就没有任何特色和值得一游的地方。洛杉矶大市区由很多小城组成,所以提起洛杉矶,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洛杉矶市,就是市中心不大的这么一块地方。一个就是大洛杉矶地区。大洛杉矶地区就是铺天盖地的一大块了。

我们到了第二天就租了一辆七座面包,在洛杉矶开了六天,不包括来回机场,那是我们自己坐车去的。从洛杉矶到圣荷西来回三百六十公里,那是长途,但是在洛杉矶开了四天,租车记录是一千二百公里,除去长途,就是都在洛杉矶大区内的来来回回开了八百多公里。从城市的这一头开到另一头,在洛杉矶市区里,可以转弯即上高速,穿过大大小小的各种多年建成的大小公路,飞快地到达目的地。但是,一定要紧张地跟踪路标,记住在哪一个出口向左还是向右开下高速。一个不留心,就出错一个路口,到了另外一个完全不同道路,需要转几个弯才回到预期路程。可能在美国长驻的人,对我这么斤斤计较道路颇为不解,加拿大也算现代化国家,不过,那是到温哥华和多伦多可能看到的车水马龙的景象,我住的是小城,小城就是没有人扎堆的景象。放眼望去,远方落基山雄混壮阔,弓河在城里直线而过,天高云阔,望断南飞雁的北国,和洛杉矶的背山面海,人口密集,公路纵横交错的繁荣相比,那就是真正的小城市了。还好,小城出来的,不完全都是我们同伴那样,看见洛杉矶城里飞驰而过的车流就不愿开车的人,也还有像某人这种,觉得开车真刺激的人物。

洛杉矶地区(洛杉矶-长滩-Riverside)是美国第二大人口聚集地,总共有大约一千七百八十万,洛杉矶市约三百八十万,在洛杉矶很能感受得到人口密集的优势,劳动力密集,物价低廉,但是也有城市巨大的缺点,堵车和排队。三十一日下午,经过激烈讨论之后来到环球影城,就充分感受到人多的力量。

之所以激烈讨论,是因为到了洛杉矶,就开始有如何安排玩什么的要求。带着孩子,要做的几件事是:迪斯尼,环球影城,玫瑰花新年游行,圣地亚哥,好莱坞,购物,乐高游乐场,可以玩的地方很多,时间就那么多,怎么行动,哪天去哪儿,就是我们到了之后第二天上午的讨论话题。我们住的旅馆,也包括一顿早餐,不过,很减省的一杯茶或咖啡,两个小号的新月面包,一杯酸奶,孩子们看了吃了都不够,还要出去找补一份。居住地是日本城中心,新年看见许多穿了和服的男男女女在庙里拜神出来,小店铺集中的小街里,正中摆了一只大鼓,我们随便吃了点心出来,看看那些动静,回去讨论我们的行程。

我们在加州相当幸运,大多数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但是今年天气变化无常,加州天天预报这里那里今天明天或者后天有雨,有雨就不好玩了。我们就要趁着天晴去玩 ,三十一日,晚上最好有地方可以看烟火。市中心?不,市中心没有,洛杉矶最好的要么去环球影城,要么到迪斯尼。同行中不是所有人都去迪斯尼,但是都要去环球影城,那么就拿定主意,去环球影城!

Tuesday, March 8, 2011

三八乱想

维多利亚的秘密

《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里面,肖恩·帕克对马克讲的故事,就是美国最有名的内衣公司,维多利亚的秘密的创始者的悲情故事。

斯坦福毕业生罗伊·雷曼(Roy Raymond)1977年,发现自己在百货公司为太太购买内衣时,非常尴尬,于是在旧金山附近帕罗奥托(即斯坦福所在地)开创了一间为男性服务的女性内衣店。他向银行贷款四万,向亲戚借了四万开办的公司,第一年销售额度即超过五十万,他还开始了内衣邮购服务,极受欢迎。五年后,他将年销售额超过六百万的公司以四百万美金出售。他自己又创办了另一家公司,不成功而破产。而维多利亚的秘密,在新的业主手中越转越大,业主保持了原来的名字,几年内就是几千万的收入。1993年,46岁的雷曼从旧金山金门大桥上跳下去自杀身亡。

维多利亚的秘密现在是全球都有分店的大型内衣店,年受益超过五亿美元。所以,肖恩对着马克大声叫道,你不能把你的主意卖掉!

选择了,如果是错误的选择,世上没有后悔药。

——————————————————————

选择太多就不快乐?

现在的社会学研究基本上有一定的共识(一定的,不是全面的)。民主社会,抛头颅洒热血,最后换来的,是选择的自由。但是,自由的选择基本上使有选择的人不快乐。

西方国家越来越富有越来越健康,但是快乐水准却是没有保持同样的增长。不仅在严肃的政治上,也在金融财政和购买心理上。政治是太大的话题,一时不想八。金融财政上,很多人不去做选择,因为选择太多太复杂,我今天也不想复杂。就八这个购物心理吧。

一般来说,人在做决定的时候,多数可以分作maximizer和satisifier,最大化者和最满意者。最大化者永远是要买那个最贵的提包最好的衣服和最好的牙膏,最满意者一般觉得这个就可以了,然后买了回家就不再想我是不是做出正确决定。多数情况下,最大化者是比较容易痛苦的一群人,因为他们永远在买了最好的物品后,发现世界上还有更好更美更大的东西,令他们手中拥有的相形失色,而最满意这多数会比较快乐,因为他买的手里有的一定就是在他决定中最好的。我是比较明显的最满意者,一般心态比较好,买到手上的东西,过了就不再去多想,想也不太会不开心。

会不会与我们从小成长过程中,比较不那么有物质上的满足,因而容易满足一些有关呢?不过,没有选择的人,比较容易快乐。有选择的,需要选择快乐,才会快乐。

———————————————————————

购物心理中外比较

这两次回家,我都有了清醒的认识,不去自找没趣,到商店里买衣服。我还算好运,前前后后跑了一些地方,到了地方,多多少少会乱转转商场购物。真正离开住的地方到其他城市去购物,有购物比较可能的,只有美国和中国。很有趣的是,中国和美国的购物经历比较,非常能够反映两个地方不同的消费心理和销售心理研究。

比如我还没有进中国那些花枝招展的年轻人为对象的店铺呢,那些漂亮美眉很有专业水准地将我上下一看,嗯,我们没有你的码子,你要穿XXX加大码的。¥%@&!我还不至于吧?反正这么经历两三次,有多少信心也都被一只无形掌发功飞到外星上了!就算那些渐渐有心赚我银子的美眉们,大概也只有无奈地说,哎呀试试这个,这个有大码。

到了美国,嘿嘿,爽得不得了的购物记录啊。先不要比较价格了,这里说是降价百分之七十再降百分之五十,那是真正的要降到百分之八十五的!看见价格合适,样式合适的,捞上一把钻进试衣室。呵呵,我平常穿六码到八玛的衣物,固然不同的品牌会有大小的不同,但是在美国购物,整体的号码往小缩了一到两号,我可以穿二到四码的衣服了!而且我这经验百试不爽,令我对美式的购物心理有相当的感慨。

中国式的购物,多数是很严格的老师把关的高考式的批评。你不行吧,不锻炼吧,瞧瞧,你还没有进门口呢,先劈头盖脸地把你还存有的幻想打倒另一个星球去,回不回得来,不是他们的考虑了。美国式的考量呢,多是考虑到你的钱包的大小,而不是你体型和生活选择的品评家。他们一定令你开心令你满意,开开心心地打开钱包,大包小袋地拎一堆需要不需要的物品回家。最好是给你如此美好的印象,你下回还要高高兴兴地再来,所谓购物心理疗法即如是。到中国店铺购物大概多会得到正好相反的结果,想不得神经病,最好去超市,没有人打扰你的时候再去吧。

——————————————————————

三八妇女节,无所谓逻辑,啰嗦完,祝大家节日快乐。以前有人愤青地说,一年中有妇女节,就表明妇女需要节日来提醒大家她们需要这个装饰,就像大会小会里必须有特定妇女名额一样,是一个点缀。我不那么愤青,但是觉得这话也还有些道理……

Saturday, March 5, 2011

《社交网络》和社交网络-Facebook


早就有人推荐我看《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一直机缘不凑巧,总也没有去看。不过,心下多多少少有一点不以为然,这种电影会好看吗?

我去年突发奇想,加入了Facebook。原因很简单,儿子们都在上面,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他们在上面已经很久了,尤其是老大,几乎是挂在网上的。我可不记得他什么时候加入的,但是似乎所有我们认识的所有朋友的孩子们,都有facebook户头,他们互相联络,还通过Facebook联系到已经搬走的同学朋友。我走过他们的电脑时,都会看到他们在Facebook上和朋友聊天,交换相片,我很不以为然。但是,自从自己开始在博客里和朋友交流自己的想法之后,对网络上的东西,开始有了渐渐亲近的感受。于是终于把自己加进了Facebook,并把两个孩子都加为朋友,天天上网看看他们和朋友之间都在做些什么事情。不过,Facebook也不过和Google和Baidu和其他网站一样,是一个让我徜徉其间的我不明白代码的虚拟空间。这种空间之后的故事,能有空间之上的人生那么平凡丰富和多姿多彩吗?出乎我的想象,影片一开头,就吸引我看到结尾,一气呵成,顺理成章,毫无不合理的纠葛和冲突。

电影是根据非杜撰(nonfiction)的非官方传记改编的。看完电影,忍不住去网上Google一下Mark Zurkerberg马克·扎克伯格的信息。对比电影里的绝对不通人情的技术呆子,生活中的马克显示出一个犹太家庭成功教育的结果。他父亲是牙医,母亲是心理病专家,儿童时代父亲即教他编程,然后请专人家教他编程。马克会读写法语拉丁语希伯来语和古希腊语,现在还每天学习中文。他爱好古典文学,尤其古希腊文学。进入哈佛之前,因为成功编写一个音乐程序,微软和雅虎试图招收他为员工。他在哈佛读书期间,和同学创办了世界上最成功社交网络Facebook。因为Facebook是私有的公司,无法估计市值,但是2007年根据微软以两亿四千万购买了1.6%的Facebook股票,可以估算在微软眼中, Facebook价值超过一百五十亿美金。拥有24%的股权,他成了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他今年才二十六岁。知道要拍这部电影时,他唯一评论是,我希望他们等我死了再拍我的传记吧!

电影无疑是有虚构的成分以及戏剧人生的冲突总结。可是,我看了,心里觉得,其实人生比电影从来都要复杂和头绪烦乱得多,哪里有那么多机会给你在法庭上或者律师办公室里对着朋友大叫“我是你唯一的朋友!”的戏剧。不过,谁又愿意到电影院花两个钟头看一个毫无吸引力的编程员一天到晚面对电脑的故事?故事的戏剧,其实,最大的吸引是围绕在社交网络的成功,和成功的社交网络之后人的社交的探讨。

电影里的马克,是一个出色的编程员。故事在哈佛里,开始在马克和同学的交往中,和另外几个划艇俱乐部里的出色男生的交流中,就开始非常吸引我。我爱看孩子们在学校里的故事,更喜欢看这些孩子们在名校里的生活。学校生活无疑压力很大,孩子们正好又在青春发育期,对待男女关系,对待社会,对待未来,都有一种活力和压抑不住的冲动。在大学里,大家是来寻找自己,寻找朋友,寻找未来,可是每一个人都要找到一个发泄或者交流的渠道。不成熟和青春是年轻的两面,冲动来到的时候,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马克的天份,将冲动和欲望用电脑的语言向世界清晰地表达出来的。

可是,他似乎不太有能力表达他内心的绝对的天才。当他在哈佛校园的冬天里,受到灵感的冲击,狂奔穿过校园,穿着一条半短的短裤,让人不觉联想到好莱坞的另一个犹太数学天才-纳什。对比纳什的精神扭曲的痛苦,马克的痛苦很单层面,只是偶尔浮现在他一帆风顺的表层。哪怕他在律师环绕之下,面对大学时代的纠葛,决定谁是真正的社交网络的拥有者的时候,他更注重的,是他的电脑上的一切和他的自信。看了电影,对他的思维敏锐思路清晰反应飞快,无疑会深有印象。他不是扭曲的天才,所以《美丽的心灵》不会在本世纪的哈佛及阳光灿烂的加州再现,有的,是《偶然的亿万富翁》-《建造Facebook脸书,一个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的故事》。故事和电影,都没有绝对宣称自己是事实,但是都用的全部是真名真姓和真实人物。

马克·扎克伯格,同学以及共同创造脸书的几个同学,在影片中都是真实姓名,他和其中之一,埃多瓦多·萨维林,也确实如电影之中的发展,互相告进公堂;他和其他的哈佛的真正“纯正血统”的富有子弟-Winklevoss双胞胎,的确也有故事中的戏剧和喜剧,最后的结局,都是一个金钱平定了各自的底线。谁也不是那么满意,但是,金钱能解决的问题,都在影片中解决了。在生活中,大概也解决着。无关生死,甚至没有绝对的黑白,让我看了,非常的奇怪自己会被故事吸引。

有一个方面无疑是对社交网络的深深迷惑。我们这个社会,比从前,比我们的前辈要更多地依赖网络来交流来联系。我很感激这一个空间,虚拟,但是,联系着网络另一端也许以前完全无知对方存在的真实朋友。没有网络,这些朋友和我无疑没有能力了解和认知。但是,真正到了网上,一个人似乎还是不能摆脱自己的真实存在,假装的脸谱,片言只语也许还能牢牢把住,多了,真正的个性,还是从言语之间,点点滴滴地渗透出来。能吸引朋友的,还是一个价值观和性格和整体。电影中的马克和他的朋友们,不过是碰上时机的弄潮儿,在金钱的面前,流露出的 人的本性。电影的出色,就在于试图穿越纷繁复杂的人际发展,找到一个明显的主线-社交网络的创始者,是如何一个社交上的弱者。年龄和经历,都在年轻之上,金钱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这部电影没有什么成年人的指引。穿插其间的成年人,多是衣冠楚楚,用尖利文字攻击对方的律师。他们构成的,是一个虚伪的互相不信任的敌意的世界,与社交网络的虚拟构成,是一个鲜明的对比。社交网络上,这种人物,大家都不会露出獠牙和狰狞,为了金钱和底线而咄咄逼人。可是,画面一转,马上就让观众明白,社交网络之后的这些热血天才、哈佛出身的美国精英,在金钱和诱惑面前,又是如何地与他们创造的世界是如何地格格不入。唯一在影片中出现的成年人,除了出现不到十秒钟的PeterThiel俗称硅谷PayPal之父的人物,他轻易地将五十万美金注入这家没有赚任何钱的创意公司,就是哈佛当年的校长。他和双胞胎的对话,实在是电影里除了律师们互相对阵时,马克和原告之间的交换之外最精彩的片段。一个意义是成年人是多么不理解这个世界,他坚持自己有能力有权力判定这个纠纷是学校权限之外的事端,另一个是他多么自以为是,轻松地将这件事评为“不可能是百万的事情”。他真的错了。在科技泡沫破灭之后,远离硅谷的学术神殿-哈佛,固然如他和学校鼓励的,让孩子们继续去创造,去做另一个项目,去突破,但是也是很片面地不能接受一个崭新创意的未来泡沫价值的学术殿堂,在创意和实现之间,缺乏远见。

相比较之下,Napster的创始者年轻的肖恩·帕克(Sean Parker)是如何地潇洒年轻,又是如何地有远见。他风度翩翩地出现在马克的视线里,酒饱饭足之后,潇洒地挥手,哦,顺便提一句,最好不要在 Facebook之前加那个“the”,把那个去掉。再见面,就是在哄闹的酒吧里,告知马克维多利亚的秘密的创始者的悲情故事,轻而易举地说服马克,别让那些成年人对你说,孩子,你做到够好的啦,让我们接手吧,你应该把这个做到底。这个肖恩,才是真正的美国的精英,敢于冒险,敢于走极端,敢于刺激,甚至不惜以身试法,以得到年轻的乐趣和在这个过程中,顺便赚个几千万!马克,到底还是一个实干家,可是他也是最大的目标,当他的同学感觉自己被背叛后(虚拟的和真实的),他们寻求的是对簿公堂,有理无理,在律师环绕之中,大家似乎更能把伤害对方进行得更彻底更顺利。顺便,也将美国典型制造的财富,抹回美国独特的法律机构,让律师们和律师行们在成堆的纸张上,进行着维护这一行当的勾当。所有的人,没有什么最深处的感受,只有一个人,马克,绕了一个大圈,回到最初的起点……

年轻人,无疑会喜欢这个故事。没有成年人的循循教诲,没有绝对的黑白对错,有的是他们每一天面对虚拟世界后面的年轻人,和他们一样犯错误,不酷不出色,对比他们可能有的天赋,他们有着更大的不足,连哈佛那种长过美国历史的历史的深厚也不可以轻易补救他们的轻浮。没有意识形态的经验过来人的对照,他们自己的闯荡,确实是一个很幸运走到今天的超乎寻常的美国故事。可以看两个钟头,而不觉得无聊。

Wednesday, March 2, 2011

加州坐火车

加州的历史,就是金子和铁路。1542年西班牙建立加州据点,圣方济会修道士在此传教,以圣方济会的创始人圣弗朗西斯科命名此地。 1821年墨西哥独立,加州脱离西班牙统治,美墨战争后1846年美军占领加州,正式命名为圣弗朗西斯科。1848年发现金子,淘金热带来大量的全美各地的人,也带来了很多被贩卖来的中国猪仔,他们大量留在圣弗朗西斯科,并称此地为金山。之后墨尔本发现金子后,华工为了区别两地,于是称墨尔本新金山,圣弗朗西斯科成为旧金山,沿用至今。英国的探险家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 1597年穿越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后,据记载在加州旧金山海湾停留过,旧金山也成为英国殖民者对北美大陆西海岸第一接触地。淘金热是真正将旧金山变成一个重要城市的原因。1849年带来的淘金者,被后世称为”Forty-niner“四九人,现在的旧金山美式足球队的名字就叫”四九人“队。而铁路将美国真正变成一个横跨东西的大国。1863年到1869年,成百上千的华工来到加州修建铁路,之后就是历史了。而最近在新闻上看到,在华工修铁路一百五十年后,历史来了个大拐弯。中国再次来到加州,不过,这一次不是出口廉价劳工,而是中国的高速铁路的技术和设备和工程师。因为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建造高速铁路的建设者,另外,中国愿意不仅提供技术,还愿意提供贷款。

我们十二月坐的,当然不是高铁,而是普通铁路。

从旧金山到洛杉矶,最直接的是开车一路向下,558公里,大约开五到六个钟头,但是开车的人会很累。而且,出门前发现从旧金山租车在洛杉矶还车,比在两地租车还车然后坐火车要昂贵。所以出门前就决定坐火车。第一次在美国坐火车,发现选择很多,下车都是洛杉矶联合车站(Union Station),但是可以从旧金山市中心上车,也可以从圣荷西上车,而最合算的,是从圣荷西坐一段长途汽车,再在途中改坐火车。提前一天在电脑上买好票,当天早上吃过早餐,收拾好行李,提前来到车站。

车站内部很简单,检票的问我们有什么要申报的,老老实实地告诉她我们有酒,她不太有表情地说,那不行,不能托运。Ok,我们自己带行李呗。上车前,把大大小小行李送进大巴下面的行李空间,然后看见同伴托运的行李被施施然地运过来,也是进了大巴的底层。

中午停在一个小镇,停车大家下来,周围是麦当劳、肯德鸡、和其他快餐店,排队买了吃的,上车慢慢吃。再往前开一两个钟头,到了途中的San Luis Bispo火车站,大家下车,换到火车上。大巴点误点,但是火车在那里等着,这一辆车上的乘客都是要在这换车的,于是不紧不忙地在大巴的下面等着取行李,找到车厢,一行人上车,车即刻出发了。

出门前说好了在火车上就是一件事,打牌。嘿嘿,和牌长出门哪能不打牌呢?后来听说那些坐豪华游轮的朋友们,今年碰上大浪,别说打牌了,连吃饭的美食大厅都是空空荡荡的,哪里有我们这等悠闲?占了一个四人座,边打边看,一路向南,右边是海岸,没有到洛杉矶天就黑了下来,日落的风光,就是这样。不过,俗人嘛,看牌更重要。

到了洛杉矶联合车站,夜色沉沉,但这车站,莫名地温馨,孩子们因此对洛杉矶非常非常地好感,也起因于此。车站服务人员非常尽职,上来问有什么可以帮忙。我们提前订的旅馆,因为考虑到取车不易,所以订在离联合车站不远的市中心。可以坐一站地铁,不过,天不冷,人多胆壮,一行人一人一个拉杆行李,顺着灯光下的大路,往前走不到十分钟,也就找到了地方。途中往高架桥下一看,同行的朋友马上下定决心,不在洛杉矶开车。那是后话了。

Music of Game of Thrones - Light of the Seven (Live)

Light of Seven 《七星之光》是《权力的游戏》第六季第十集(最后一集)的音乐。 电视剧一开篇,就是这段柔美动人的旋律, 钢琴演奏家技巧地表达出七星之神(故事里的宗教)的圣洁, 以及信奉者的虔诚的纯净。逐渐音乐过渡, 慢慢显示出神和宗教和人的因素的影响。 因为维系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