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听说武汉的老字号,四季美的汤包、老通城的豆皮、蔡林记的热干面和小桃园的鸡汤,都先后倒了牌子。临街的热闹门面干脆都租给服装店,赚租金比开门面买小吃还方面划算,这几家都在武汉最热闹的江汉街上有店面,读书的时候,和同学们坐车到江边,乘轮渡过江,逛逛步行街(那时的步行街是天然的,没有太多车),然后挑一家店子开伙,又便宜又开胃,打打牙祭,回去学校继续对付食堂的“猪食”。既然家人说倒了牌子,也没有必要专门过江去吃了。
这一天我和朋友过江有事,忙过了,我自信满满地说,这边走到江边,走着走着,觉得不对,朋友是路在嘴上的典型,立刻问人,果然走反了。她问路,我高高兴兴地和街边卖茉莉花的太婆买花,多少钱一串?她说一块,我马上掏腰包买了两串,堵住有人不满的嘴,两人翻身回走。一路都是热闹,可我们无心逛街,就是没有老公,甩开儿女,好像二三十年前一样手拉手逛街的开心,一岔路从民众乐园转出来,抬头看见蔡林记的牌子。过了正午了,店里不算人山人海,进去就是一个高兴。
她买东西我交钱,一碗热干面,一碗海带排骨汤,一碗菜肉馄饨,一份煎包,附送一碟泡酸菜,十七块。

这是取汤的地方,一大锅里一个一个小蒸笼里的汤。

两位服务员是做热干面的,玻璃柜子里是热干面的调料。

应该买一份豆皮的,忘了,也吃不下了。

这里是收银台。价目在上面,便宜得不得了。

店面不大,人也不是太多,但是为了不等座,我们就和别人搭台,很常见很普通,大家都很自然地让一让。

墙上不知是何人的文笔墨迹,拍一张以作纪念。

吃饱喝足,继续在武汉的艳阳天里走去江边,心里很满意。就是走到一家大商场门前,有人动心要吃冰激凌,还要吃哈根达斯的,里面的贵族得胡闹,两个冰激凌球就要五十三。吃了很不服气,这是什么玩意儿啊,根本没有北美的哈根达斯的奶味,还这么贵,难怪有人网上说是骗人的呢。

说到底啊,还是那碗热干面好吃,没记错的话,最有名的热干面也就六块钱一碗?
2 comments:
我还是感觉当年街面铺头里的小吃味儿更足. 唉,咱这是什么追求?
不瞒你说,那年回北京,我们只给孩子们买了洋冰激凌,我们站在一边看他们吃,当时也是这么想的:这是什么玩意儿啊.
回家嘛,就应该让他们吃中国食品。是不是?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