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瑜和黄盖
前几天天早上听广播,都是旧新闻地说道,到二零二零年,加拿大的人口中超过六十五岁的人口总数,超过低于四十岁的人口总数。这个现象九十年代之前,西方社会就明白了。
战后西方的一个重要社会学现象,“Baby boomer”(婴儿出生高潮),时间划分是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六四年。二零一一年,即去年,是第一批Baby Boomer进入法定退休年龄的第一年。
和生物学家、社会学家做过的试验相同,每一次大的战乱毁灭之后,人类和老鼠一样,进入生育高峰。等到威胁过去,生活安定,这种高峰就进入低谷。高峰进入低谷是正常的,但是对社会的影响却是非常的深远。因为战后欧美各国的福利政策,几乎是以baby boomer人口增长为基础建立的。
欧美以baby boomer人口增长为基础建立的福利社会创造了一个巨大的财政漏洞。
我们在加拿大很多时候讨论的主题,很多都是围绕着一个很重要的词-退休来进行的。退休这个词在战前是不太存在的,战后存在也是有条件的,现在西方危机,和各国的福利政策的运行有很大关系。
没事看看加拿大退休计划(CPP)的历史,就能知道1966年政府正式设定退休金计划,工作的人投入CPP,到了65岁退休的时候,就能享受退休金。不过,以加拿大人口年龄历史为背景,1966年加拿大人口的寿命是72岁。按照这种计算,一般人退休,能享受七年退休金,政府支付七年的养老金。
高福利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养老金,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科学发达,社会稳定,人口寿命步步上升。1980年加拿大人口寿命增加到75岁,到1990年77岁,2004年人口寿命突破80岁。
那么,按这个人口寿命来计算,退休后一个人应该从退休金中提取十五年的退休金。要维持这个退休金的存在和继续,有两个条件,一个就是巨额增加投入,一个就是维持高度的人口出生率,有足够的人口基数保证。
巨额投入在存款巨低的西方社会里,几乎是不可能。
摆在社会学家和政治家面前的选择,要么是增加人口数量,要么是降低人口寿命。这两个条件都不是那么现实,既不能用强迫的方式方法要求大家多生孩子,又不能要求所有国民在钱花完了之前就安排后事,跟大家宣布这个政府没钱发了,最好各自自选出路。
嘿嘿,我觉得政府宁愿破产,也不能丢面子,所以我看不出来有这一天到来。而维持现状,2025年,CPP就要破产。
在这种情况下,与加拿大面临同样挑战的欧美各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其中最有效的无疑是吸引移民。
欧洲因为移民产生了大量的种族宗教冲突,而且他们不是传统的移民国家。我认识好些从挪威过来的移民。挪威和阿尔伯塔一样,产石油,北欧国家高福利社会,比加拿大福利据说还好。但是,他们并没有感受到当地居民的热情挽留,有机会,还是离开了。
日本政府有有限的移民政策,但是他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在西方政府中最严重,所以他们的解决问题方法也比较独特,就是惩罚不生孩子的夫妇。在同样资格和年龄的领取养老金的人口中,因为养老金是要靠下一代的投入才能有上一代人的收益的,所以没有子女的人要比有子女的人领取更少的养老金。我这个信息没有查证到出处,有了解的专家高人给指点一下吧?
美国和加拿大都属于幸运的国家。
加拿大和美国一样,有条件弥补人口生长的不足,因为拥有广阔的土地和富饶的资源和宽厚的居民,所以加拿大需要吸引大量的移民 加拿大需要年轻有活力的人口,加拿大也得到了年轻和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人口。我们来到加拿大,有意无意配合了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的需求。其实身处历史变化之中,很难看清世事的发展,很多时候,都是过后的明了。
这里要讨论的东西,超越了我能够讨论的能力。我只能勉强提供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大家来到这里,各有原因,但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我看没有几个人是抱着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想来到加拿大的吧?
但是来了,留下了,就是一个很有趣的个人选择的问题。我不代表任何人,只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所谓杂想,也就是杂七杂八地乱想了。
(四)一点点历史
我们学习世界历史的时候,加拿大是不算数的。谁没事去研究加拿大干嘛?那么一点历史,多大的事需要知道嘛。
几年前和帮孩子学校做义工,到了Fort Calgary,看了看,就出来了。没有什么。也有收获,知道苏格兰也有Calgary,这里并非原创。后来看英国海军文献中,发现有一个舰长是苏格兰班芙人,这才知道,原来班芙在苏格兰也有原版。所以说加拿大是苏格兰人的天下,果然是。
以前CBC收集笑话,卡城和爱城互相攻击。
卡城版本是这样的:Why all the trees tilted to north?
Because Edmonton sucks.
而爱城也不示弱:What do Calgary and yoghurt have in common?
They both have 2% culture.
其实,两个彼此彼此,都没有什么好谦虚的。都没有什么文化。文化,是一个很概括的概念,有历史的沉淀,有思想的反射,有哲学的思考。卡城有的,很多都是实用主义。新兴城市就是这样,干净整洁,没有历史。
加拿大也没有什么历史。
今年是1812年战争的两百周年纪念。哈珀政府决定要大事纪念一番。
说起来比较有趣,1812年战争是加拿大作为一个可能的英联邦国家的实体成型的战争,但是,这场战争是英国人嬴了,加拿大联邦嬴了,偏偏给美国人宣传得好像是他们嬴了。可见美国人的宣传机构,不是到了好莱坞时代才是那么有效和有鼓吹功能,欺负加拿大那时候不是一个国家,而英国根本不在乎被他们打败了的美国有什么背后的举动。
到了今天,加拿大和美国还在暗暗私下纠结两百年前的官司。所以,以后有人再说什么历史是胜利者的玩物云云,这个就可以算作标准的谬论了。哈珀的梦想是利用美国今年没有钱没有精力做宣传,赶紧宣传一番,把历史的记录给公正地拨乱反正加拿大人这边。说不定正是两百年不遇的大好时机呢!
美国的历史倒是实实在在和加拿大历史相关。
七年战争中,北美大多数印第安部落和法国联手,和英国抗争。最后的结果是英国凭借海上实力和陆上进攻,得到了法国在北美的大部分领地。其中对加拿大历史最重要的,是1759年的魁北克城争夺战。等到蒙特利尔1760年投降之后,英国就完成了对北美殖民地的全面控制。
可是控制领地,就需要军队,维持军队,就需要税收。1765年的北美殖民地印花税,就是直接以北美税收供养北美英国驻军的。可是北美殖民地-或者说北美十三州,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他们是英国国王的子民,但是,在英国国会里没有代表,那么英国征收税额,就是违法。为了一个“fair representation”,双方不肯妥协,结果是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的独立。
这一段历史很让我感慨。
就我这么些年的理解,英美人对自己的权益特别的在意。保护维护自己的权益,合法合理地保护维护自己的权益,是人权是民主的基础,是孩子时刻就特意去培养出来的意识。我们这些华人中产阶级,似乎非常情愿地交税纳税,但是,对有没有fair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合理合法公正代表,就不是那么在意。
阿尔伯塔省目前有83个MLA省议员,大概就是肖辉、Teresa Woo-Paw两个华裔。华人占阿尔伯塔人口总数按2006年的人口统计,是百分之四点二。从那时到现在,这个数字的变化可能还会有所变化,但是不会很大,总之,从数据上来看,华裔在阿尔伯塔的政治领域里,是低于比例的代表。
我希望有人数数印度人后裔在政治层面的代表,他们占阿尔伯塔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也是2006年人口普查数字)。
我知道肯定有人不介意,可是我多少有些介意。因为我们周围印度人太热心政治,热心搞上层建筑了。和他们相比,华人中间的热闹,实在是小意思了。
这不,这次省议员竞选,目前知道的对提名表示有兴趣的人士中,印度人后裔不少。而从这个网站的信息上来看,也有很多疑似印度名字。而华人姓名,真的好像没有几个。
http://daveberta.ca/alberta-election/
加拿大可以说没有什么历史,但并不代表没有故事。在魁北克城的战役中,双方将领阵亡,但是英军的Wolfe将军成为民族英雄,而丢失新法兰西的上上下下官员,多少都堙灭于书籍之中。2009年阿尔伯罕高原之战250周年时,政府原定于要延续每一年的传统,戏剧表演一遍战争过程。结果,被魁北克敏感人士给抗议掉了。丢失魁北克城堡(现在是Fairmont Frontenac),失去对圣圣劳伦斯河入海口的控制,法国势力从此不再,虽然英国一直保证法语区和宗教自由。可是诸多原因,使魁北克法语后裔对这一段历史至今愤愤不平,直到Referendum的时候,差点把加拿大分裂了。不过,他们闹一次,以魁北克为总部的大公司搬走一批。以前加拿大所有的大银行的总部都在蒙特利尔,现在?都在多伦多。卡城得益不少,CP就是那之后搬过来的。
这一段与主题无关,没有兴趣的,跳过去算数吧。
魁北克城外争夺战时,英国想赶在河口冰封之前解决问题,这时英军Wolfe将军军营是靠英国海军支持的。海军舰队中发现了一个奇才,就是詹姆士·库克。库克这时表现出他出色的绘图和测量天才,将圣劳伦斯河口的地形测绘出来,保证英军的进攻。战后,他的天份更是得到海军和英国皇家协会的重用,被提升到舰长职位,开始了为英国发现新领地的生涯,直到在夏威夷大岛与当地土著因为纠纷而丧命。
看过《加勒比海盗》的人对里面一个搞笑的镜头应该有印象,就是土著试图将Sparrow舰长烤熟了当晚餐。这个是有历史出处的。因为我看到的信息就是库克的最终结局大致如此。他是一代航海专家,第一次接触夏威夷,新西兰,而且很准确地判断出南太平洋里波利尼西亚人,是从南亚来的人种,他亲手测量并绘制的加拿大东部海域航海图一直用到上个世纪中。而且在他死去的第二次航海远行中,第一次详细地勘探西雅图附近海域,以及后世推测和温哥华岛上的印第安部落交往,他在温哥华岛上见到的,应该是当地著名的印第安首领Wickaninnish。现在Tofino最好的大酒店,就是用的这个名字。
他在夏威夷死亡的时候,舰上有两名下级军官,一个叫乔治·温哥华,另一个,叫威廉·布莱。
温哥华的名字就不用说了。威廉·布莱实际上应该可以说是英国皇家海军最臭名昭著或者最有名的舰长,因为他一生中两次卷入叛变,最有名的就是电影《叛舰喋血》(Mutiny On Bounty)邦迪号叛乱。好莱坞根据同样题材前后拍过三次电影,后两次的叛乱军官克里斯蒂安的扮演者,一个是马龙·白兰度,一个是梅尔·吉布森。电影的演绎是根据以前的三部曲而来,与历史相差甚远,所以在近代又有人提出新的研究资料,反驳电影里的不实之处。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Music of Game of Thrones - Light of the Seven (Live)
Light of Seven 《七星之光》是《权力的游戏》第六季第十集(最后一集)的音乐。 电视剧一开篇,就是这段柔美动人的旋律, 钢琴演奏家技巧地表达出七星之神(故事里的宗教)的圣洁, 以及信奉者的虔诚的纯净。逐渐音乐过渡, 慢慢显示出神和宗教和人的因素的影响。 因为维系这...

-
方言闲谈(1) 关键词:楼、六、绿、陆、肉 每一种方言中都有一些同音字,而这些字用普通话发音却不同音,比如广州话中的“黄”、“王”,与武汉同属湖北的荆州话中的“船”、“床”,黄陂话中的“月”、“热”。所以在广州一个单位有人姓王,又有人姓黄,称呼起...
-
看了那么些和小说相关的书,最好看的,也是最中立的是一本旅游书,大概能翻成《达芬奇密码旅行指南》。开篇起,和小说结构一样,从卢浮宫谋杀案开始,随着主人公和反角的足迹,把书中出现的名人轶事历史古迹闲话,不带太多感情色彩地介绍了一番,看来比讨论其他的理论话题更轻松愉快,我也就学着再看...
-
前言倒是很顺利,虽然翻的时候觉得热血沸腾,跟看电影一样的亲历海战的激动。心里在更进一层了解这一段故事史实的时候,更加深了对这本书的喜爱。能把史实写成跟小说一样激动,而且还能层次鲜明地表达出主要人物的行动,分析人物动机,然后冷静清醒地检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关联。 第一章的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