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到了三亚,还是和三亚没有啥关系,对三亚真的还是很不公平。三亚实实在在是我在中国旅游过的以旅游为中心事业的唯一城市。我相信有其他的城市,但是我没有去过,不能也不敢比较。
妈妈六十年前去过,所以这次到海南岛(不是三亚),是妈妈的一个夙愿。当然六十年前的路程,肯定不是我们这样的从武汉飞到三亚,住进大酒店的日子。一天坐的士的时候,妈妈说起某某小岛,司机甩一甩头,那不是?面对三亚湾的小岛,妈妈以前坐小船去过。我听了笑笑,那是我不了解的过去,妈妈讲过,但是没有这么实在地看着对岸的小岛的真实。
海岛树木郁郁葱葱,海滩弯弯曲曲,海岸线的确是美丽的天然的存在,等待游人的探索。这一带海湾人不多,从酒店可以通过地下通道过来。晚上晚饭之后,可以走来海边慢慢转转,上午早餐之后,也会来这里看看海看看天看看夜景。
海居铂尔曼是一个很不错的酒店。白天有班车去市中心,第二天我们就坐上班车,和酒店里住的宾客一起到市区。我其实很好说话,但是有的时候就不肯开口。比如坐班车出去的时候,我就默默地坐着不出声,在出租里我会更积极些,可以和司机天南海北地说话。还好,同行的还有两个女子,其中一个就不停地询问,把我要问的问题大多都问了。下了车,正好在下雨,我们都在路边商店里等雨,我就开口问她们出来打算去哪里,她们也没有打算,于是我说我们想去找三亚出名的抱罗粉,于是一起问了店家,一起向第一市场方向走去。三亚能有多大,慢慢走,总能走到吧?
三亚真的不大。这一天时晴时雨的,但是气候还是很温暖,不是南方的冬天的阴寒,而是海岛冬日的暂时的凉意。半长裤短袖,加一件薄外套就可以悠悠地慢慢走慢慢看。果然东北人很多,路边的行人被我们停下问路的,都是东北口音,而且异口同声地怀疑道,那个抱罗粉,不好吃啊!我们慢慢走到,一间大排档的店面,店家麻利地招呼着,几个人,吃几碗,吃什么,交钱,哗啦啦地就上了来。圆滚滚的米粉,加上鲜汤,上面浇上肉类口条或者肚丝花生米,很爽口。不过,我们早上在酒店吃的自助餐,丰盛无比,到这时走了半日,也还没有完全消化了,略尝一下就好了。想想东北人可能真的不喜欢这玩意,淡淡的口味,可能不够他们顶饱的吧?
之后无事,和一路同行的女子道别,在路边慢慢走慢慢看。这里是市区的第一市场附近,面对着三亚市的三亚河,行人并不多,本地人多在大型的麻将店里快乐,看见有女子扶着一个大的扁箩,进进出出地卖些物品,不是太近,但是猜测她们卖的是槟榔,地下会有一滩一滩的暗红色的污迹,不明就里的人大概会以为这里人的民风彪悍如是,到处都是格斗的痕迹吧?和大多数中型城市差不多,只是因为旅游,来了许许多多的的外人,说着北方的话。我坐过的出租的司机,如果是本地的,多数普通话都是够用而已,很多词语不明白,颇为有趣。而其他地方的司机,真的是天南海北。第二天,又是这么出门,问了很多人,看了网上介绍,就到友谊街吃海鲜,以后就知道,实实在在是上当的举动,先按下不表,反正我是放着被宰的天真心态来的,三百块吃了一条鱼一盘虾一只蟹,味道不错,过后也没有闹肚子,我就很满意了。晚上不想动静,在酒店装修精致的中餐店吃饭,价格不便宜,但是,做得很漂亮,也很到位。席间还有一位古装女子婷婷嫋嫋地弹奏古琴,人客不多,气氛很是享受。
住在铂尔曼的客人,无疑还是以开会的为主。我们头一天一起出门的女子,是从广州来开会的,早上在自助餐席上看见点点头笑笑。门口挂着各式的标语,欢迎各式会议的人员,在高高的大堂外面被海风鼓着很是独特,这个,绝对是非常的中国。其他地方见过开会的标示,多数是很简单很朴素的牌子而已,没有这么红色的横幅。吃饭的客人除了开会的,也有一家人出行的,年轻的打扮得体,老年人好几个是很明显的乡土气息的老人家,跟着家人出来度假的感觉。而街上聚集了唱歌跳舞聊天的老人们,很多是租住公寓的东北老人家。冬天不用缴纳暖气费,干脆就把钱花在海南三亚过冬,有伴有乐趣也有好天气,自己做饭在市场里购物,也并不是特别昂贵,我很能理解他们的选择。只是在三亚湾大道边走的第二天,就是满目晴天,一时间有夏日的热度,这时看见路边有人派广告扇子,就很欣然地接过来摇着走路了。
过了几天,我带着父母搬离海居铂尔曼到小东海的半山半岛酒店。打的过去还很有一点距离,经过市区一样是熙熙攘攘的繁闹,但司机说今年不算旺,前几年旺的时候很多有钱人来买公寓,那才叫旺呢。我看看市区的人群,可以想象和南京路的人流的差别。还好啦,就这样,比较好。路上也有高级酒店,但是很明显,三亚湾一带的大酒店,到了市中心没有海景的地方,就不是那么密集。可是拐上小路,到了鹿回头之后的路线上,人车就明显减低,外来车人都少,一条不宽的路,两旁是设计过了的公寓式小区,几座高高的居民公寓和酒楼,还有洲际酒店,一栋一栋的别墅式的酒店,路旁棕榈树层层密密,疏密有间,间中穿插着各式花卉,形成相当的吸引人的住宅地带。
到了酒店住下,一间两居室的酒店客房,一间客房环山,一间客房面海,下面就是这样的景象。非常喜欢,到了下午,坐了大堂前面的小车,到了海边,看了海景,然后沿着海边,慢慢地走了回来。真的很开心。
其实最高兴的,是闺蜜的到来。
我四年级的时候,离开和祖母居住的民居,回到父母身边,第一次转学。当天到的时候,我穿着一身绿军装(那时的时髦服装),爸爸(不记得了)把我交给校方,就走了,老师说,正在课间操呢,你就到班上去吧。我沿着男生一条女生一条的队伍,从头走到尾,我那时很高了,一米六二的样子,一直走到快到队尾才停下来,站进队伍里去。很记得两边孩子伸出身子来看我的样子,那些孩子中就有闺蜜。
我们当天就分为同座,以后在中学也前前后后地同座过,一直同班,直到大学。我们还是经常周末坐在街边的水泥路边,聊到很晚才各自回家,在一个城市里还是经常通信。她常嘲笑我,说她还保留着我一切信件,哪一天不高兴了,一定翻出来揭我的老底。每次回家,不是我去,就是她来,我们一定要见面的。这次,她帮我打点的酒店,然后请一天假期,下了班,就飞了过来。
半山半岛,是送了一餐海鲜餐的。意思是两人浪漫晚餐,我去给爸爸妈妈当电灯泡,顺便帮他们吃大餐,吃不完就大包小盒地背到楼上电冰箱里存着,等大家都到了,翻出来热热闹闹地吃,聊,到阳台上看看海景和游泳池。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Music of Game of Thrones - Light of the Seven (Live)
Light of Seven 《七星之光》是《权力的游戏》第六季第十集(最后一集)的音乐。 电视剧一开篇,就是这段柔美动人的旋律, 钢琴演奏家技巧地表达出七星之神(故事里的宗教)的圣洁, 以及信奉者的虔诚的纯净。逐渐音乐过渡, 慢慢显示出神和宗教和人的因素的影响。 因为维系这...

-
方言闲谈(1) 关键词:楼、六、绿、陆、肉 每一种方言中都有一些同音字,而这些字用普通话发音却不同音,比如广州话中的“黄”、“王”,与武汉同属湖北的荆州话中的“船”、“床”,黄陂话中的“月”、“热”。所以在广州一个单位有人姓王,又有人姓黄,称呼起...
-
看了那么些和小说相关的书,最好看的,也是最中立的是一本旅游书,大概能翻成《达芬奇密码旅行指南》。开篇起,和小说结构一样,从卢浮宫谋杀案开始,随着主人公和反角的足迹,把书中出现的名人轶事历史古迹闲话,不带太多感情色彩地介绍了一番,看来比讨论其他的理论话题更轻松愉快,我也就学着再看...
-
前言倒是很顺利,虽然翻的时候觉得热血沸腾,跟看电影一样的亲历海战的激动。心里在更进一层了解这一段故事史实的时候,更加深了对这本书的喜爱。能把史实写成跟小说一样激动,而且还能层次鲜明地表达出主要人物的行动,分析人物动机,然后冷静清醒地检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关联。 第一章的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