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9, 2008

关于老人言

相信大家都听过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话。我是从小和奶奶长大的,听了一耳朵的老人言,可以给大家讲好久。

比如说这个大脚趾和二脚趾的婚姻论。如果你的大脚趾长过二脚趾,你就有作家庭一把手的可能;反之,就可能生几个孩子,地位相应下降几格。话说呢,你的大脚趾长过二脚趾,你老公的二脚趾长过大脚趾,恭喜恭喜,你俩正好,符合脚趾婚姻论。如果两人都是大脚趾长过二脚趾呢?这个这个, 我奶奶没有教,你们自己先打一打看看。

不过这个理论不一定总有效,请大家不要看见自己大脚拇指比较的长就趾高气扬,因为我们家的例子就可以眼前参考。我的大脚拇指,嘿嘿,长过二脚趾,老公还真是二脚趾长过大脚趾。不过,某人受教育多年,绝对不肯用脚趾来思考决定家中的重要的地位问题。于是,我们吵了很多年,看看前面的吵架篇就知道这脚趾理论的不可靠性。

可是,奶奶的老人言还是对我有很深的影响。

老人中年守寡,一个人拉扯大五个孩子,从未读过书,从未做过工,当然不会教我论语春秋。但她性格坚强,待人待己极严,我性格受她的影响远超过任何人。这不,我现在还念念不忘她的言论。

她还是老思想,随时观察这孙女的可嫁性。比如说,穿上紧点的鞋子,那么大脚,谁会娶你?系上腰带,那么粗的腰,没人要!这么懒,好吃懒做,怎么嫁? 边说边伺候着小祖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么些年以后,早已经嫁了的我,也不好吃也不懒做,但还是脚大腰粗,想想老人家说的是出嫁前的事吧。

看完长相看吃样,下面就是行为举止的观察。比如说,吃饭打洞,做事无用。吓得我!如今别说吃饭打洞,添饭也在锅里弄平了再出来。

看了吃相看手相,手指有缝会漏钱。啊,这个呢,我这全身上下全长了肉,越是不该长的地方越长,这手指头缝楞是不生一星肉!一个缝小时候多大,现在还是那么大!只能在购物的时候安慰自己,命中注定花的钱,省是省不来的。当初嫁给某人前,看他一双劳动人民的粗手,厚厚实实的密不透风,我还心中暗喜,我会花,有人省也行啊!不料,这个理论是可以扩展的,原来某人手上无缝,大脚趾和二脚趾那么重要的地位之争的战略要道上,有一个巨大的洞!这个钱漏下去连声音都没有!所以,嫁之前,最好不怀好心地约人去游泳或去沙滩,脱鞋看看能不能及时堵住这个花钱漏风的缝。

别看我下里巴人,尽是什么家长里短的津津乐道。朋友有说过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她就把老公那碗吃得香甜无比。我比不上那么的境界,只记得,男 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所以我也是很有道理似的吧。到目前为止总结一下,好像没嫁错。不过,不到盖棺 定论,谁敢说个确定的话?

奶奶讲的话,也不是完全可信。比如说,大家把两手凑近点看看,不对,有老花的,拿远点瞧瞧,十指指纹是什么形状。如果是包住了的圈圈,就是箩,尾巴散开了的,是簸箕。有歌谣的,我只能记得前两句和后两句,还不红脸地说,自己有photographic memory 。一箩穷二箩富......九箩十箩开当铺。哼哼,我到如今,还不知道这当铺的门朝哪个方向开。不过,不到最后,我还不打算放弃我的梦想。

佛罗伦萨印象


决定去意大利,很大原因是要看文艺复兴的灿烂的遗迹,而文艺复兴是在佛罗伦萨达到最高峰。

文艺复兴三巨头,达芬奇,米凯朗基罗和拉菲尔都是出生生长成名于佛罗伦萨。

世上关于旅游的书很多,描述世界名胜如佛罗伦萨更是数不胜数。在欧洲一路行来,每一个博物馆和旅游景点都有各种文字的介绍。但是,英文资料有一个问题就是,我看了以后,经常不明白书上所说的人物介绍和我印象中的中文翻译的连接。我从乌非兹开始,就开始购买中文资料。很多时候是更糊涂,因为这些翻译,很多的名词完全不是我记忆中的人名。而看博物馆又有其他挑战,我最初连拉菲尔的名字都混淆起来了。因为画幅下方意大利文字介绍上,是他的全名,拉菲亚罗.桑兹 欧,而拉菲尔是英文音译。我对照印象和文字才慢慢有了一些概念。

非常惭愧。

我对世界绘画,雕塑,建筑的理解只在一知半解上。没有感性的认识,更没有理性的升华。可是,在意大利灿烂的阳光下,你不得不感受到文化和历史的交融,在佛罗伦萨的红顶朴实的建筑群里,在钟楼规律的钟声里,你能有强烈的直觉感应。

回来又翻出我的达芬奇的传记,也交叉着看了看米凯朗基罗的介绍,也有随意地看了一点点拉菲尔的介绍,他们三个人生长于同时代,都是佛罗伦萨郊区出世,在佛罗伦萨成名,他们的不朽作品都代表了文艺复兴的高峰的最高成就。难道真的是托斯卡尼的山风和阿诺河的流水以及佛罗伦萨的空气创造了这样的天才?

我们的行程在佛罗伦萨最为丰富多彩。佛罗伦萨古城不大,从米凯朗基罗广场下来不过河是热闹的街道,和商业区里的碧蒂宫;过河,经过乌菲兹博物馆,出来是梅帝奇家族宫殿和绅士广场,还有广场上的长廊,很多雕塑名作的复制品都在历史原件所在地;通过青石板路,路上还有一间很漂亮的教堂,到头就是百花大教堂,称作Duomo,即城里最大教堂;往外走一点是圣科西(Santa Mari Dela Croce)教堂,米凯朗基罗、费米、罗西尼等本地名人安葬于此,据说迦利略也葬身此处,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很多的灵墓在大堂里,让人有死亡的压力;再往前走是中央集市,和离集市不远的圣洛伦佐教堂;我们最远走到学院博物馆,里面只有一样吸引人的作品,米凯朗基罗的大卫像。

最有名的无疑是乌菲兹博物馆。和学院博物馆一样,需要提前预定,另交预定费,免去了排队等票的辛苦。里面最出名的是达芬奇的《天使报喜》,那是大师学徒作品;还有就是波提切利的《春》和《爱神诞生》。非常地震撼。

一般看名画,在书上网上看和看实体最大的误差就是大小。《蒙娜丽莎》不大,属于中等形状挂墙作品,如果像法国人,懂得装饰和摆饰的艺术,将大、小、高、 低,艺术地摆出来,又平添一种动感。或者如梵蒂冈一样,千万件珍品堆着,看得人审美疲劳。高下之分,份外明了。但是,画作本身的大小真的能造成很大的 区别。我没有料到《春》和《爱神诞生》这么大。一个大厅里一面墙,大概放下一张画,就不可能给其他的作品任何空间了。

另外的误差是颜色。没有办法完整地一丝不误地把原来的颜色照搬。这也是我看《最后晚餐》的不得要领的原因之一。之二之三是没有做好功课,还有没有预料好从米兰这一头到另一头周末清晨的车程时间,结果是气喘嘘嘘地跑到,还要花时间凉下来,静下来,一头进到阴暗的小教堂的偏厅,没有直射光线,非常迷蒙地看了一 圈,只能说,到此一游而没有进益,很不值当。波提切利两幅名画都是美在温和的色泽上,真的是如沐春风的淡然从容,比在书上看到的完全不同。如果能有机会去 佛罗伦萨,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绝顶美丽的画厅,悠悠行来,在中间的凳子上坐下,细细品评时间人生和文化。

而大卫像在佛罗伦萨有三座。一个在米凯郎基罗广场上,居高临下,俯视佛罗伦萨;一座在绅士广场,这是最初原件所在地;真品就在学院博物馆。不知道是感觉还 是因为背景,真品的确比其他两座要更让人印象深刻。我们细细地看他自然垂下的手上的青筋突出,血管明显,而另一只手的光滑皮肤,自己将手举起放下,看艺术 大师的对人身的理解、解析和艺术升华,一点也没有感到他故意放大不和比例的头和双手,只能为米凯朗基罗的天才而叹服。

而不甚有名的碧蒂宫,我们在离开佛罗伦萨的当天去一游。非常庆幸我们没有错过这个美丽的小博物馆,每一个厅都有自己的主题,如维纳斯、波塞东、朱匹特等天 神为名,正顶上就是天神为名的一幅画,下面是精心安排的画作和雕塑,颜色也每一个厅各有千秋,略不雷同。中间装修的门廊,也用同色系的墙纸贴上,毫无粗糙 的工作进行中的杂乱。

我希望还能再去佛罗伦萨。




Sunday, September 28, 2008

念念不忘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是我最喜欢的城市。

到的时候正过正午。火车站出来热浪扑来,但我们决定是沿大路走到我们预定的公寓,于是在熙熙攘攘人群中很快就来到百花大教堂,一拐弯就到地方了。

可是到了,并不能进去。我们在威尼斯的后一两天一直试图和佛罗伦萨的房东联络,怎么也联络不上。最后电邮联络上了,约定几点见面,心里还是有点打鼓,房东 越不出现越让人不放心。和前几次不一样,这次欧洲之旅都是某人负责联络的住宿,所以留他一人镇守,我们逛到隔壁去吃冰淇淋。大概小店主看我们一身一脸的旅 游者的风尘,狠狠地收费,这是我们吃过最贵的冰淇淋。可是我饿了,孩子们也都无精打采的。吃了,房东也来了。

房东太太来了。房东出差工干,太太来领我们进去。这才安定下来,问了一系列问题,我跟太太出门到银行机上取钱,交定金,她指点了商店给我,两人挥手道别。

我回去看一家人已经安定下来。冲过凉,在异常漂亮的阳台上坐一回,听近处的教堂钟声,决定出去吃饭。

吃了饭,我们悠悠地沿着青石板路去找但丁相遇碧阿特丽斯的命运之桥-新 桥。

嗯,如果但丁再世,他倒是不会迷路,但是他一定会迷失。满桥的一间又一间的金银首饰店,满桥的游客和闪动不停的闪光灯,无数的游客合影留念,人流滚滚。但是,黄昏的新桥和佛罗伦萨一样,魅力无穷。不经意的古老和历史在街边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墙砖和唱歌一般的意大利人对话中流动。


新桥上的金银首饰店还真历史的一部分。文艺复兴时期的梅第奇大公爵命令把所有桥上的商家赶走,全部租给金银首饰店,沿引下来,多年不变,形成一景。桥上远眺黄昏日落的风光实在是令人悠然神往,人多人少略不相干。

顺着小路上了和对面的小山,穿过弯弯曲曲的石板路,慢慢来到米凯朗基罗广场,远远看古城佛罗伦萨淡如黄昏,华灯初上,教堂灯火不是聚亮,而是一种古旧的温和的光源,美丽异常。

图一 百花大教堂
图二 黄昏中阿诺河
图三 河岸边
图四 河对岸
图五图六 小山上看佛罗伦萨
图七 夜上佛罗伦萨
图八 百花大教堂圆顶远眺






小桥流水人家-威尼斯




威尼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哦,伦敦除外,他们喜欢伦敦的理由很简单,没有语言障碍。但是,威尼斯却是他们首选。

我对威尼斯感觉一般。

并不是不喜欢,而是在众多的选择中,威尼斯只能靠后。

还是有很多心爱的时刻。

第二天,我就没有了时差,早起一个人慢慢地沿着小路走去超市,听着教堂的钟声柔和地敲响,大家有秩序地自己做自己的事,生机盎然。大小运河穿插着,水轻轻的流动,可是没有一点河岸或海岸城市避免不了的水臭。每天九点到十点家家把垃圾摆在门口,收集垃圾的工人拖着平板车来收走。后来看见,这平板车在河边用吊车吊到垃圾船上,平板车下面打开,把垃圾卸下,井井有条。

超市里的水果蔬菜,要自己看好标签号码,到小秤上秤好,输入号码,秤上吐出标价,贴好了去交钱。

窗下看小船划了过来划了过去,我晾着衣服,一点点挪出去,夹好,心里非常的过平常日子的心安。

第二天早上,梦里听见雨声,赶紧醒来,晒在窗外的衣物都被淋个透湿。收回来,重新洗过,不能再睡,就煮意面作早餐,叫大家起来。自己走到巷子口,买多两把伞回来。

吃过出门,一人一把伞,在雨后威尼斯走得很写意。到中午雨夜停了,郁郁葱葱得的非常清新。意大利得人家多在窗下种色彩缤纷的牵牛花,雨后也格外艳丽。


又坐过一次水上巴士,从火车站到运河口的Santa Maria Dela Salute。后面我们一路行来,就不再坐船,从这一头到另一边,离开威尼斯也是走过半个小城,拖着行李,到了火车站,去我们下一站,佛罗伦萨。

Thursday, September 25, 2008

看印度人和中国人-杂想

加拿大是多元文化,民族多元性,现在加拿大人中五个人有一个出生于加拿大境外。我们的归类是明显可见的少数族裔(visible minority),但是,二十五年后的预测是,白人将成为明显可见的多数族裔(visible majority)。

社会结构很显然有了微妙的变化。那个印度笑话中的主人公,我敢保证他是在硅谷工作的高科技人员。因为全世界大同,工程公司也好,电脑公司也好,只要 和技术相关的干活的,一定是抬眼望去,格子间里半黄半黑,中国人和印度人。若有一两个白的,也大多数是东欧的南美的或刚毕业的孩子们。而办公室里作老板呢,才是白人。

可是印度人也爬得很快。很多公司有很多印度人作中层经理,我们公司最高层中,清一色的白人,只有一个偏色的,印度人。他的弟弟是我现在的老板。我们平常聊天,发现他和太太跨越宗教结合,而且他们认定这就是他们的家,孩子也不学印度文,专心攻英文,未来在这里。

看过夏威夷史时就很有感慨。历史上中国人其实比日本人更早到夏威夷,从事的是传统的菜刀,剃刀,裁缝刀为主的家庭经营,很成功。但是日本人最后成为 州长,占领州议会,华裔还是边缘族类。原因很简单,中国人笃信好男不当兵,大乱则隐等等祖先的教诲,二战时日裔参军组成一支部队开到欧洲,在意大利战场建功立业。战后回国,那些退役军人参政,行商都成了气势,他们不再当自己是日本人,而是溶入当地社会。

今年的加拿大的人口统计也显示出,日裔是最容易与异族通婚的亚洲民族,而华人是最不容易的,比例极低。为什么?我们还保持着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的习 俗,孩子们学中文,遵循中国千年的教诲,于是我们仍是最安分的种族,最可以欺侮的种族。我们的孩子是技术专家,可以作医生,作律师,作会计师,作工程师, 但是好少作政治家,而印度裔却有强烈的参政意识。好像,有了一方面的坚持,就得放弃另一方面的追求。

也许是我们是第一代。其实,照我孩子们的看法,我们是不存在的一代,因为他们才是第一代。我能逼我儿子学中文,心心期望他娶华裔太太,他能有那个能 力教他的孩子学中文,在意他的孩子与华裔通婚吗?等我们离开时,他们哪里会和他们的中国表兄弟姐妹们有亲密的关系呢?想想,很让人伤感,还不来两个孩子, 让他们自己有伴,恐怕真是...而我们,就沉浸在我们生生不忘的文化中,漂移在不确定之间。

吵架的目的

吵架,非我欲也。达到目的,才是我的理想。

结婚马上就是十九年了,和某人相识也超过了二十年。 大吵不断,小吵频繁,不多不少,没法计算,只是老了才频率减低了。不是某人认识提高,而是两个磨合得大致知道对方会放什么厥词,转身不理了。还有就是不再进行人身攻击。嗯,等我想想,还是有的,不过用了很好的幽默掩盖起来,接受方也比较幽默地大方地接受了。

人身攻击这一招,初结婚的时候用得多。很简单,从恋爱降温到柴米油盐,大家都有了很大的冲击,觉得以前怎么没有看清对方的真面目,从一个爱的极端,年少气盛地飞跑到另一个恨的边缘,多多少少有点受骗上当后的委屈。殊不知,越如此,越容易有更多的上当的感觉。

那个时候,还没有被北美的商业系统养成轻易退货的习惯,东西买了,就得认,还得好好哄着过,慢慢培养感情,谁叫咱运气不好,挑了个次等品呢?后来才发现原来这是天经地义的必经之路,不过那是后话的后话了。当时此情此景,哪里是我等天之骄子能忍受的?偏偏我还不是琼瑶的崇拜者,觉得自己很有入世的心态,没有被她老人家的世界观腐蚀到成天娇滴滴的拧得出粉色胭脂水来,那么人生路应该是我这能干人物能控制的了的。吵架?为什么他不能听我的正确观点?

先是大吵,双手叉腰,声音洪亮,理直气壮。嘿嘿,学文的,还伶牙利齿,你一句没完,我有十句等着,把个某人气得。但是,人家,说话不快,思路跟不上,就有一招狠的,坚持己见,不为所动。到末了,是我过嘴巴瘾,他得大胜利。

我们是读过书的酸知识分子。书读了,就得用,活学活用做不到,总结提高还是被老师们灌了很多,脑子不发热的时候可以边做饭边考虑一下为什么自己的策略不工作。我在家庭关系里嘴巴很硬,心里非常谦逊,总想是不是我错了,这是妈的优良传统啊,不敢专美。想了就会让步,然后,期望对方也让一步。偏偏某人是丐棒高手,打沟随棍上,不想想是被人谦让的结果,还以为是他人格的魅力,赶上来教训我。那我就不干了,我不干了,新一轮的斗争又开始了......

等到孩子来了,大家都突然没有了工夫。我记得有一天,抱着新出生的老大,突然看到某人的脸,我大吃一惊,喂,你的脸怎么这么大了?反正我们的吵架有了全新的内容,该不该洗澡,怎么洗,什么时候辅食,加什么,等等等等,大家还有商有量,孩子一生病,我们就开始为怎么照顾怎么吃药,如何如何地吵,吵得很无聊,现在我都不记得吵些啥,只记得吵架斗嘴的影子和孩子长大的一天天。

为了孩子为了家,慢慢地不为小事吵到天昏地暗,也接受人生就是柴米油盐了,雄心壮志被世事磨得没了棱角了。但是还是孩子睡觉以后经常吵个不休,斗嘴在孩子面前更是互不相让,具体就不多来烦扰大家的视听了。但是为不同的交友方法吵,那个哈,是不让步的。有着好(四声)朋友的习惯,经常要和朋友煲电话粥,为朋友拐了弯去做些事,以前还要多,现在已经是少而又少的了,某人还有看不惯的时候,又要吵。但是,我也在提高不是吗?看了卡耐基的书,不知别人是如何感想,我呢?原来挺简单的道理,就是没有实践得真知而不会用啊。吵架是要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否则没事干,咱们吵架玩啊?

首先得承认对方,嗯,你这话有些道理-心里怎么想先放一边,马上对方气势就消了一半。然后表示你在听他说话,点头摇头,嘴里哼几声,等他说完了,问问他,我可以说话了吧?然后不给他插嘴的机会,一口气,一二三四五,讲完你的观点,再问他怎么想。有时也不问, 反正事多,挑一件做,不理某人了。这么做,要求最高的是要保持心态平衡,声音平稳,不急不许,他一提高声调,马上攻击。头脑清醒,比较容易达到说话的目的。当时叫任何人认错,都是不可能的情。但是让他事后跟别人说话时,重复你提出的观点,好像可以做到。而且这时一定不要沾功领赏,把功劳都往某人头上堆,下回他就更驾轻就熟地重复你的话,虽然和你吵嘴的时候,那是不可能的事实。

到了这个地步,如果大家要我谢幕鞠躬,我一定非常沮丧地告诉大家,革命尚未成功,还需努力。为啥?因为,到了开车的时候,我就把自己的经验抛到九霄云外,而将人身攻击的下三流武器拿出来,每一回,都是两败俱伤,全车一派狼藉。

我们两个打得最狠的两次,都是在车上发生的。

一次是在本地。在红绿灯前等着左拐,左拐灯在我们到十字路口的时候就没有了,直行绿灯亮了,某人还是急着左拐,一拐才看见有行人过马路。于是,我们的车就在路中央,前后不得,对面得车直开过来,把我急得要死,拼命的数落他,又指责他不该往前闯,又批评他的判断,他同样的不认错。嘿嘿,某人很谦和,但是在车里是另一个人,自大得不得了,不许批评,只听表扬,每年的例行吃吃超速停车罚单,我都当破财消灾来平常 心。听到我激烈的言辞,他不停地反攻,结果两人互不相让,越说越火,越说越火,到家时,就差点开全武行,大打出手。以后接受教训,坐后座,眼不见,心为静。

但是,还是几年后,又开闹了一次。

这次是长途旅行,和几家朋友一起到温哥华岛上度假。几辆车出门,丢这个,拉那个很正常,但是总是期望能赶在一起吧。这天我们从旅店出来,准备到港口里钓螃蟹。出了路口,就被车流打乱了阵形,看不到后面的车。我们车上,除了我们夫妇孩子们,还有另外两家三个孩子。我叫某人停下来等,他不以为意,说,没关系,自己走好了。我据理力争,觉得,既然朋友一起出门,互相等等吧。他没所谓,干脆把车开去加油站加油。我的火呼呼的上来,劈头盖脸地不高兴都在脸上声音里表达出来。至于具体说了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某人比我火还大,一个小朋友试图说,我的妈妈呢,被某人狠狠地叫,闭嘴!这是某人最失态的一次表现,从来他都是谦恭温和,而他太太是恶狠狠的形象。我更火,两人收不住,他大叫着你给我滚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把车停下,我就走。

他真把车停在路边,我拎起我的背包,跳下车,就望回走,心里估算着大概顶多四十五分钟,我就能走回旅馆。哼,我怕什么!他加速开走,我回头朝反方向迈步就走。不多会,我们一起的另一家朋友正好看见路边大步流星的我,跳下车来,把我拖上车,朝前追去。等到了地方,看见某人正准备往回开来找我,两人看看,都忍俊不禁,气早飞到九霄云外了。小猪还是很小的猪,赶紧跑来抱住我,弄得我很伤感。老大告诉我,弟弟哭着要找妈妈,爸爸叫他不许哭,弟弟一路悄悄哭着来的,我听得眼泪都快下来了。从此,我还真改了很多。某人晚上等孩子入睡后问我,叫你滚,你就真滚啊?我回答他,你以为我怕你?这个世界上,谁离了谁过不了呢。但是心里知道,孩子,还是嘴硬吧,我不可能的。

但是,目的好像也就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安全幸福的家。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背景,为着两个孩子,走到...不对,这话不对,我们走到一起来才有的孩子,讲反了。算了,不算这笔糊涂账,我的目的能达到,吵了这么多年是不是就很值得了呢?可能还要二十年才能知道吧。

Monday, September 22, 2008

威尼斯头两天


图一 从窗口向外看,和过路人招手

图二 窗下的小船

图三 窗下的小运河

图四 街边小桥

图五 圣马可广场的夜景








图六 圣马可广场的夜景


图七 清晨的圣马可广场

图八 大运河外的教堂

图八 道吉宫内景

图九 道吉宫墙上的石雕盔甲

图十 道吉宫门上的威尼斯标志-双翼雄狮


图十一 圣马可大教堂



图十二 道吉宫外景

图十三 瑞奥托桥边的黄昏

图十四 威尼斯的夜景


到达威尼斯的时候已经是下午。

在米兰上车前,从存包处取了行李,上车大约两三个钟头就到了威尼斯。

欧洲的火车站设计得很合理。在米兰车站特意拍了一张像片,可以看看,整个火车站的铁轨拐进来,乘客从平台上上车,不用上下站台,很是方便。站台上得报站牌哗啦啦地一时一时闪动,看过电影Bourne's Identity的一定会有印象。

到威尼斯前,火车上的空调就没有了,很有点闷热。我们同车厢的有两位意大利中年妇女,中间已经下车了。我们一家说说笑笑地很是热闹。小猪和他哥哥抢着读一本唯一的英文书,抢不到,就逗爸爸玩。拿他的手指轻轻地摸爸爸腿痒痒,笑得天昏地暗地到地方了。

车上闷热,下了车倒也不觉得如何了.

出了车站,又是一个艳阳天。门口就是大运河,河里船来船往的,热闹非凡,游客比米兰明显多了很多。

我们和房东约好了在巴士船站见面,于是琢磨着买了船票,拖着行李上船。
房东是一对中年夫妇。玛丽亚是英文老师,利昂是画家,很符合威尼斯的形象,面向世界游客,艺术家的浪漫和现实交融,网上订了房间后,他们是唯一一家没有要求定金的。两人非常热情,一路聊着,穿过弯弯曲曲的街巷,过了许多跨运河的小桥,来到一个幽深的小巷,开门,顺手上右边的楼梯到了我们租的公寓。

公寓一房一厅用书架隔开,洗手间厨房用具俱全,打开了厅里的沙发床,房里有两张小床,窗下即是运河,对岸是威尼斯最古老的房子,窗外有晒衣服的绳子,玛丽亚先指导我怎么用炉子,洗衣机,然后告诉我如何拉过绳子晒衣服。我有多少年没有在窗外晒过衣服,非常的亲切。交了房钱,大家一起走去超市购物,挥手告别, 我们走,他们也不来,直接把钥匙放在桌子上就行了。我们在超市里转了一会儿,买了水果蔬菜饮料牛奶面包点心意面鸡蛋,装回去煮了面条吃了,大家还是撑不住,睡下了。

醒来已是黄昏,走出门,我们向圣马可广场方向慢慢逛去。一路上,东张西望地看灯火辉煌的橱窗里的各式各样独特的商品,食品和冷饮点,匹萨饼店,饭馆,别有情趣。不一会儿就到了大运河边最有名的瑞奥托桥,看看,再拐上去圣马可广场的路,不久就到了地方。

圣马可广场的夜景非常独特。几家酒店饭馆在广场里搭了台子,一家唱完另一家接上。有钢琴表演,小乐队,唱流行歌曲和歌剧咏叹调的,走廊上星星灯火,凉风习习,隔水远处闪闪的教堂灯光......

威尼斯是著名旅游胜地,街头标志非常清晰,到路口抬头一定能找到路标去你想去的地方。整个城市也不大,任何地方都可以步行到达,走错了,多转几个弯也能回 来。只要认准一个目标就行。我们有一天晚上,某人认定从圣马可广场从另一个方向一定会可以走通回家的路,无论我们谁说怎么说都不听。他脾气极好,但是认定死理的时候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反正就是不回头,一直走到他最后去问路边一位自斟自饮的中年妇女,告诉他这条路是不可能回 到Santa Maria Dela Miracoli的时候,他才兴致勃勃地往回走。老大根本不肯参与任何决定,老二哭过叫过闹过,都不起作用,于是更紧密地和妈妈结成同盟,随时随地打击爸 爸的决定。但是某人还是不如何如何不如何地坚决不变!叹气,摇头,我是没有办法了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犟驴,只能跟着走。

我方向感非常好。从小爸爸打趣妈妈,说女人都没有方向感,看不懂地图,妈妈无动于衷,我却从此下定决心要会看地图,有方向感。也奇怪,我还真喜欢看图认路。经常我们出门是他开车,我看图,向左向右,前面左拐后面右拐的,虽然打嘴巴架的机会很多,但是我一直在认方向,记路标上是家里权威。后来有了GPS, 还是要图,但是为GPS又要吵。咳,不说了,这回出门,丢了钱都没有大吵,只是为了去不去比萨生过一肚子气而已,真是难得。方向感好在威尼斯走路真是好用,都是 一眼看去差别不大的小巷口,我很少走错的,白天夜里都能顺利回家。发现一个规律,一般等我能把城市里的公交和地图方向弄的很有概念的时候,也一定是我们要 离开的时候了。

晚上在圣马可广场最大收获是坐了Gondola小船。Gondola在运河里静静地滑过,有些水道很繁华,能听见酒店饭馆的声音,有的很静谧,只有一浆一浆的水声。

第二天早起,去看博物馆。先去的是威尼斯博物馆。博物馆绕圣马可广场一圈,回头想想,算是很一般的展品,但是不许带相机,不许照相,免费存包。存包时,某 人赶着喝口水再交出去,不知怎么呛住了,又咳又喷的,弄得四处是水,把我们笑了个半死,等我们回来取包时,服务员说着意大利语,我们一致认为他们在说某人 的喷水举动......

出来进了道吉宫,很是庄严的建筑,内里装修得非常有特色,大厅是议员们议事的地方,外厅有很多木深色的高椅,被岁月磨得光滑异常,是人们等待进议事厅办 事时等候的地方。转出来越过叹息桥就是监狱,参观一圈出来,就又排队进圣马可大教堂。教堂又是同样卡衣着,我有了米兰的经验,要去教堂的那一天就找条长的 裙子出门。但这里卖桔红色的布,不大不小的一块,批上 就可以进去了。在罗马圣彼得教堂都没有这项服务,还是威尼斯商人的眼光啊。

一路上每一个教堂都各有风采,这一个是里面的贴金墙面。是一种碎碎的金色的小矿石片,满教堂都是一样,放眼望去,有一种奇特的烟熏火燎过的乌沉,不够明亮。但又不是光线阴暗,如一路上很多教堂,比较有个性。进教堂不用交钱,登顶就要了。也不是很高,半截上去,有一些展品,三匹很神骏的马雕很突出,据介绍是征战中从异地夺回来放在教堂正面顶上的。后来风吹雨打,就做了复制品,珍品收进来了。外面很多人留影,我们也拍了不少,进来教堂,下去走了。

这一天是我们被宰的日子,不说了,看我前面的罗嗦就够了。哦,威尼斯蚊子厉害,晚上回去洗上衣服,晾出去,睡下,还时时有蚊子骚扰。天气很热,没有空调,但是古旧的房子非常幽凉......

Sunday, September 21, 2008

米兰两日



在米兰的日子很短。

下飞机,横穿巴黎坐火车当晚就去了意大利,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打击。

我带了一笔欧元现金。上飞机前,本来想分了贴在身上的小包,但一想到机场安检就想等上了飞机再说,上了飞机想下了飞机再说,下了飞机就跑到了火车站,上了火车。第二天一早起来,钱不见了!

我坚持是在头天晚上给检票员收护照时,我还见过我放钱的小包,早起就不见了。老公认为是在伯斯火车站上人来人往给人偷了。我想了好久,还是认为我上火车时,钱还在。一定是夜里给人摸进来偷走的。但是,我们小包厢的门是锁着的呀。总之,我们的欧洲之行开始开始得非常糟糕。

火车上我们就翻箱倒柜地到处找,期望是一时无意放错了地方。心里明白是不可能的,但还是希望能够只是一场噩梦,很快就过了......在米兰下了火车,我 们的噩梦就越来越成为真实。等到了车站上,我们去了警察局报案,在酷热中煎熬,我心里很难受。一大笔钱就这么丢了,欧洲之行才刚刚起步。可是报案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们出来到柜员机上取些现金,买了几个面包,坐在米兰火车站漂亮的候车室吃起来。某人看看我们的行李,说要不要干脆把大的行李存包算了。

我们带了两个箱子,一个小的,一个更小的和一人一个双肩包。双肩包里有些日常用品,箱子全是换洗的衣物。我出门就特意把最小的箱子放好一日需要的换洗物品,听说也觉得可行。于是他去存包,我在那儿继续琢磨我的丢掉的钱,心里还是那么难受,食不知味,很饿但不想吃。

等某人回来后,我们出了车站。外面阳光灿烂,也就更热了。

出了米兰的漂亮的火车站,我们想去旅馆整修一下。从上飞机到现在,蓬头垢面的,而且其他事情乱到一塌糊涂。偏偏米兰是我们功课做得最不好的地方,连地图都没有!

意大利人非常热情,门口的警察马上证明了这一点。而米兰足够大,我们一天下来就发现了。这位警察看了我们的地址,立刻拿出地图,然后很认真费力地用半通不通的英文来告诉我们要坐这辆街车(用手指指),然后到了两站后,下车在那个方向(用手再指指)换乘巴士,然后到了这里(点点图),就过马 路,到路尽头就是了(这是旅馆的指示)。结果我们上一辆车不对,被人再指路,再上还不对,好算存了大行李,一人一个背包和一个小包里的换洗衣服,我们在火 车站前整整兜了一个大圈,回头发现第一个警察的路线是绝对正确。下一辆车也接对了,再下车,就是顺着小路绕到旅馆。

到旅馆还没有到入住时间,但是前台很宽容地让我们住了进去。进了房间大家赶紧洗澡换衣服,某人发挥他喜欢四处慢慢看的习惯,回来通报,早餐免费,现在还有供应!于是又跑去餐厅吃早餐。嘿,那可真是丰盛啊。奶酪,牛奶,水果,面包,饮料,香肠,蛋糕,点心,应有尽有。孩子们马上就放了一个心,应该说老大总算不那么紧张了。

老大一直担心。我的父母不会意大利文,不会法文,我们在欧洲不认识一个人,不认识路,还没有了钱,大热的天气在完全陌生的城市转悠,不着边际,他快要担心死了。他担心的方式就是板着脸,万分的不高兴,任我如何解释我们还有钱也不能放松。到了这,在空调室里,他才开始放松,欣赏异国风情的食物,情绪明显高涨了许多。

吃了饭,哦,这个饱,午饭也不用了,我们出发去大教堂,拿着从前台要来的地图,我们很顺利地乘坐地铁到达地方。

很令人震撼的广场。出了地铁站,上来正面就是米兰中世纪建筑的大教堂,金壁辉煌,白色的建筑,无数的金顶,精雕细刻,正中是一个大型雕塑,旁边是一个高顶建筑,是当地最昂贵的购物中心。教堂门口排对进去参观,到跟前我被拦了下来,我的超短短裤不合标准。一家另外三口都是短裤,但是不是那么短,都蒙混过关,把我一人留在门外。

等他们出来了,一起逛购物中心,纯粹窗口购物,饱饱眼福,我哪里会进那些地方?到头出来就是达芬奇的雕像,面对着斯卡拉歌剧院,我们一拐弯又走回来,路上进了第一个意大利冰淇淋店享受一番。拍照留影又往斯佛斯卡拉城堡走,边走便不停地喝水,热得够戗。

到了城堡,我时差上来,不肯再动,在城堡里的边沿上坐下就魂不收舍地打起盹来。儿子们也无精打采地坐着,惟有某人精神头头地四处拍照。不多久我们就顺着地铁去找第二天的路程。

我们在网上顶好了去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幅壁画是在一个小教堂,不在市中心。我们要赶时间,这一天就把路线找好。米兰,不知是我们功课不够呢,还是工夫不到,没有很好的标志。这么有名的一幅画,被我们找了个半死。每回问人都不远,真不远,就是老走错路。好容易找到了,才回旅馆,回去大家就一头栽到 床上入睡了。

我最先起来,还买了食品把一家人叫起来吃,吃完大家来劲了,又去大堂上网。第二天早起,又饱食一顿,紧赶慢赶,气喘嘘嘘地横穿米兰看了十五(还是二十)分钟的壁画,不得要领,吃了点点心,就回到火车站,首途威尼斯。

图一和图二 米兰大教堂

图三 达芬奇雕像

图四和图五 图六 购物中心

图七 冰淇淋店

图八,九 斯佛卡拉城堡

图十 图十一 米兰街头

图十二 十三 米兰火车站

Music of Game of Thrones - Light of the Seven (Live)

Light of Seven 《七星之光》是《权力的游戏》第六季第十集(最后一集)的音乐。 电视剧一开篇,就是这段柔美动人的旋律, 钢琴演奏家技巧地表达出七星之神(故事里的宗教)的圣洁, 以及信奉者的虔诚的纯净。逐渐音乐过渡, 慢慢显示出神和宗教和人的因素的影响。 因为维系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