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大家已经细细讨论过了。我就不必班门弄斧了。
《高玉宝的故事》,噫?没有人有兴提到,我来舞舞细棍子吧。《夜半鸡叫》是有木偶电影的,放了又放,放了又放,现在地主周拔皮的名字以及他学鸡叫的本事让我记忆犹新。小说看过后和《闪闪的红星》照耀到一起了。仿佛是都有做童工的一段辛酸,逃难的艰难。找到了红旗后,潘东子就溶入弘炉,高玉宝也就不见了。提这本书,只想回忆那段如饥似渴四处找书读的日子,香花毒草都要捡来看个不亦乐乎。 《雷锋日记》, 《欧阳海之歌》都是渡过没有家长的长夏的伴侣。《雷锋日记》其实还是可以看的一本书,故事至少是很充实的。 《欧阳海之歌》就完全没有高大全的束缚, 欧阳海在死前和他的上司(排长?班长?还是连副指导员?实在不记得了)的性格冲突而引起的矛盾描写得非常实在,是我读书记忆中第一次领悟好人之间决不会只有哈哈哈,齐心通力斗阶级敌人那样的单纯天真。可惜其他的童年教育就专攻一门好人好到底,坏人坏到极点的黑白世界,误人子弟。比如《新来的小石柱》、《向阳院的故事》,等等等等, 啧啧!另外, 《雷锋日记》印刷质量相当好,用来夹糖纸香烟纸是上上之选。
浩然的书我现在回想就是会张冠李戴了。《金光大道》高大泉是他的创作吗?这么多年后,从来没有温习过,所以张冠李戴,情有可原。另外倒有本我知道是浩然的作品,讲南沙海战的,可惜又不记得名字了。他的文采是很好的,描写南海的白沙细浪,把小说写得像散文一样美,一页纸上仿佛诗一般的文字,一行,一行,又一行,和古龙的出版风格异曲同工,就是不知道谁先谁后?想到当时比起好象节约纸的长篇大论,是多么的令人耳目一新就不在话下了。
《红旗飘飘》、《星火燎原》序列号很长,我家有的不全,我也看得断断续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一段就有红一和红四俩本。我印象最深源于当时读书的环境, 部队里长大的孩子们多以为未来是一定会要上战场的。和苏联大战只是早晚的事。以军队为荣的心态鼓励我这孤独的傻家伙天天幻想着上战场后的荣耀,血腥,死亡,战争的残酷和这书上读的不是一个世界的存在,老人讲的逃难的故事如浮云过眼,略不留痕,但是这军人的荣耀是一定会实现的。 回想起来无疑是一种孩子对现实的逃避,可是没有童话的童年,没有甜蜜的结局的童话的童年, 我得到了一个折射了的精心剔除了不必要的细节的光辉灿烂的童话,胜利地战胜敌人,无情地消灭对立面的童话。 等待长大后,我在字里行间看到的血腥,对同类的绝情,对历史的曲解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我没有人能指责,没有人打开书柜门邀请我在幼年去读通我完全不能理解的世界和历史.。我以我自己的读书历程为自己见证洗脑的精彩和行之有效。
《红星照耀中国》读得晚些,回头看倒是无意中配合了从外人眼中看自己骄傲的历史的正解。艾德加.斯诺的写作隔了这么许久仍然可以看到作者的出色的记者的严谨认真的风格。他在书中有几章重头的人物描写,看看他在那时候对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性格的推测和发展,非常之精彩。读过这本书的人,不需要我的复述,没看过的又对历史感兴趣的,尽可以去读一读。 斯诺亲眼目击那一场巨变,他站在外人的角度上看的革命和革命的前因发展,比我以后看过许多同时代人中外人士的记载,无疑深刻精辟得多。书中对红色苏维艾的经济分析,对红军教育和当地平民的扫盲的记录,安塞的日常生活,实在平和,严谨认真; 而在西安城里约见杨虎城,张学良,西安城郊和邓发的秘密碰头,又无一不含神秘且激动人心的传奇色彩。他的观察中也有关于所有他接触的红色中国人物在加入革命后的个性的消融,在之前人生丰富多彩,在之后大家仿佛融化合一。但那一种精神的共同的追求令这一个社会拥有一种振奋人心的纯洁和高尚,预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让斯诺为亲历这种变化而激动,让他的文字传达给读者同样的兴奋。
《聊斋志异》是可以和《希腊神话故事》、《一千零一夜》或者《十日谭》媲美的神怪故事集。有名的故事就用不着我来献丑,提一个印象很深的小故事,一位不受宠的正妻与新来的邻居小妾交往的的故事。这位妻美貌而年轻,新嫁时千娇百宠,渐时失宠于后来的妾,心中愤愤不平,益发不得人心。看邻居的妾并无大妻的容色,可是宠断专房。交往久了,邻妾便细细地开导她,言行举止,妆饰衣着无一例外,渐渐教出一个媚于言,美于行的狐狸精,牢牢把住老公的心。当然啦,这位邻妾就是个狐狸精,前世与她有缘今生前来相助。故事与今天的美眉的狐狸情结遥相呼应,蒲松龄地下有知,当殊为欣慰。不过那时节,女人的命运就在男人手中,即挣不脱命运的束缚,干脆于最坏的环节中寻最好的的解决,高级技术官僚狐狸精也。还有感慨就是《画皮》的原故事里小翠是那么的可爱纯真,电影的编辑不知要迎合什么革命情感把另外故事里的情节拖来将狐狸们一并打为牛鬼蛇神,画个大叉叉。
既然提到电影就要感慨《尼罗河上的惨案》,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原小说是受了电影影响看的。电影是先入为主,总觉得小说不够紧凑精彩。大卫尼文的角色是合二为一,以英国绅士的保守配合比利时主角的法式夸张,一张一驰,颇为有效。然后就是跟了一段时间的侦探小说,甚至发展到去看《刑警队长》也能兴致勃勃的地步。
再就是附庸风雅看古典小说.大仲马, 狄更斯, 托尔斯泰,萨克雷,巴尔扎克,雨果,斯哥特,,显克微兹,不一而足。《荒凉山庄》是我意见中最好的狄更斯的小说。最近看到降价,买了本英文版的回来细细地又读了一遍,依旧为书中的人物情节感动而折服。那一个世界的艰辛,隔了一个多世纪世事沧桑,仍然栩栩如生的活灵活现。 狄更斯的小说从来是结构严谨,每一个细节介绍和每一个小人物的出现,都会在后面的故事中遥相呼应,,但是又少有人为故意编排的痕迹。他的讲故事的能力到这部书里表现得炉火纯青。我看故事电影,实在是很怕悲剧,人心相同,总期望美满结局。如果没有那一种激励人心向上的因素,看了评论就会拒绝掏腰包给自己找伤心。看狄更斯的小说,,会找到这样一种故事 ,虽然有孤童的遭世界的遗弃的辛酸,,然有人生的不公正,有小人的投机,有好人的不得不为以前的行差踏错而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是,你掩卷还是会有无言的满足,人生因之而多一份丰足感,像结交了一个好朋友。 《远大前程》也是我喜欢的狄更斯小说。童年时很能感受皮普的尴尬和敏感,穷困的现实和逃脱的愿望及不择手段的选择来解释人生的曲折。他的真正的正直的内心和富有的腐化后的挣扎,让人感慨,也让人感慨社会的意念对个人的选择的扭曲。
显克微兹的《十字军骑士》和斯哥特《艾凡赫》(旧译《萨克森劫后英雄略》)异曲同工,从东欧及西欧不同的角度来写十字军的故事。 《艾凡赫》多具传奇色彩, 艾凡赫的个人经历加上狮心王理查的王权回归,写来很多神话故事的曲折。多年后看BBC的电视演绎才深深感受到瑞贝卡和她父亲的插曲的贴切动人,反而艾凡赫的英雄美人故事倒是俗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什么书读多少书固然重要,在哪儿读一样的要紧。最好是在无人过问的地方安安静静好好欣赏。不过在高考的重压下,父母多多少少变得神经兮兮,随时随地地封杀课外读物。于是试过上面放教科书复习题,下面放小说。试过棉被里打电筒,抽屉里放书,人来就利用身体运动把抽屉推回去。最好的地方当然是洗手间,无人打扰,尽情享读。这种读书方法极具挑战性, 首先是如何安全地操作夹带书出入, 我的对策是把书藏进裤腰里,外面扎紧腰带,走路小心,慢慢挪步,到里面快快锁门,出来后马上藏书。 另外要学会对付父母在外面敲门。心理承受能力差,被敲得心惊肉跳,哪里可能欣赏书的妙处?到目前的记忆里尚未有被抓住的记录,所以可以引以为荣。
一般书多印在纸质低劣的“草纸”上,夹带的技术含量不高。但是我看过的《东周列国志》是内部刊物,印在大于16开大开本上,一个字顶普通书的几倍。古文就囫囵吞枣地将就读吧,问题在于把这么大厚重的书带进洗手间是对夹带书的智慧和能力的极大考验,以后也从未见过这么大的书,实在印象深刻,至今不可磨灭。 那个年代是没有坐式马桶的奢侈的,扎马步练腿功是上洗手间的副产品,看书看到腿发麻,站起来热血涌进腿部脚里的感觉不是盯着电脑屏幕现代青年能感受得到的。
还有就是文学评论对幼小心灵的诱导。看《红楼梦》时年龄尚小,囫囵吞枣一遍,不知好歹。竖版繁体的四本书旁,大人有意或无意地放了评论批评书刊, 《红楼梦诗集》等等。等我把这些再囫囵吞枣地读一遍后,薛宝钗给我的美好健康印象灰飞烟灭。但我始终很难理解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直到长大以后。只是当时记住了大人的眼光真正不同,什么都能看出几层意义来,了不得呀了不得。自己长大了才知道自己也可以意见多多。
童年不再。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Music of Game of Thrones - Light of the Seven (Live)
Light of Seven 《七星之光》是《权力的游戏》第六季第十集(最后一集)的音乐。 电视剧一开篇,就是这段柔美动人的旋律, 钢琴演奏家技巧地表达出七星之神(故事里的宗教)的圣洁, 以及信奉者的虔诚的纯净。逐渐音乐过渡, 慢慢显示出神和宗教和人的因素的影响。 因为维系这...

-
方言闲谈(1) 关键词:楼、六、绿、陆、肉 每一种方言中都有一些同音字,而这些字用普通话发音却不同音,比如广州话中的“黄”、“王”,与武汉同属湖北的荆州话中的“船”、“床”,黄陂话中的“月”、“热”。所以在广州一个单位有人姓王,又有人姓黄,称呼起...
-
看了那么些和小说相关的书,最好看的,也是最中立的是一本旅游书,大概能翻成《达芬奇密码旅行指南》。开篇起,和小说结构一样,从卢浮宫谋杀案开始,随着主人公和反角的足迹,把书中出现的名人轶事历史古迹闲话,不带太多感情色彩地介绍了一番,看来比讨论其他的理论话题更轻松愉快,我也就学着再看...
-
前言倒是很顺利,虽然翻的时候觉得热血沸腾,跟看电影一样的亲历海战的激动。心里在更进一层了解这一段故事史实的时候,更加深了对这本书的喜爱。能把史实写成跟小说一样激动,而且还能层次鲜明地表达出主要人物的行动,分析人物动机,然后冷静清醒地检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关联。 第一章的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