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布郎在小说一开头就说了,主人公是一个像印第安那·琼斯那样的教授。研究宗教符号学的,但是有哈里逊·福特的魅力,不过,哈里逊经常和斯皮尔伯格合作,而荣·赫华德的心目中谁也不可能超过汤姆·汉克斯。见仁见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是,就这部电影的发展来看,既有追踪的刺激,又有学者的风度,更有主角的感情,哈里逊比汤姆更合适。汤姆·汉 克斯是个好演员,但是就他塑造的几个出色的角色来看,他演风度翩翩的文人不如他的实在的普通人形象来得更贴切。比如《阿甘正传》里弱智的阿甘,《费城》里 的得艾滋病律师,《荒岛余生》里的主角和《拯救大兵瑞恩》里的上尉,都比兰登教授要来的真切。不过,问题不完全出在汉克斯身上 ,丹·布朗的作品中,地点和文化和人物一样重要,甚至
兰登教授在丹·布朗的另一本畅销书《天使与恶魔》里首次出场。这本书比《达芬奇密码》出书早,明显地有着丹·布朗的畅销书的影子,故事情节丝丝入扣,紧张精彩,让读者不忍释手。但是,看完了,却比《达芬奇密码》少了一种吸引人去思考去探索的动力,过于强调故事的刺激性,而忽视了人物尤其是反角的动机和过程, 更没有深刻地钻研人物性格的成因和故事发展的连续性。
《达芬奇密码》还是有同样的毛病,兰登的一路被追踪和抢时间解码很有吸引力,但是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发展太快和太过简便,不过,《达芬奇密码》好看的不在兰登教授和苏菲及法国侦探的追踪,而在故事后面的历史和艺术。表面上,是一个谋杀破案的故事,但是观众一开头就知道是谁干的,怎么干的,中心在于为什么。
这个为什么让观众读者放下书后还要想想是不是可能。
故事环绕着宗教史上最大的疑问:基督是人,是神,还是人造的神。
如果书中鉴定属实,那么耶稣不仅是人,而且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出身高贵的犹太人。他死后,他的太太,抹大那的玛丽亚为他生了一个遗腹女-莎拉。古代文献表明,耶稣的后裔在中世纪成为法国墨洛温王朝国王,并组织参与了圣殿骑士的十字军东征,以期夺回埋葬在耶路撒冷的玛丽亚的遗骇。之后,玛丽亚的遗骇一直被秘密保护者保护着。
基督殉教后,他的遗愿是让他的太太玛丽亚继承传教的领导,而真正成为 基督教的掌握大权的是之后也殉教的圣彼得以及他 的门徒,进而排斥了女性在教中的平等地位。公元三世纪,当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信奉基督教为国教后,召开宗教大会,决定圣经的取舍,结果是去除了基督人的部 分,突出了基督神的部分,进一步将玛丽亚贬为妓女,把她对教会的影响降到最低点。但是,一直有这么一批核心分子忠于玛丽亚,他们形成一个极端神秘的秘密组织-锡安会,一代又一代传播和保护他们所知道的秘密,保护玛丽亚和基督的后裔不被罗马教庭消灭同时,用隐密的手段向后世留下可追寻的痕迹。
其实看电影在小说之前,可是看小说还能非常激动,因为小说里借主人公的言行,介绍了对历史的另一角度解读的新概念,还非常巧妙地织入到故事发展的千丝万缕中,不能说天衣无缝,可也能自圆其说。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达芬奇这个神秘的天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