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2, 2008

《达芬奇密码》-阴谋论和事实

我不是宗教专家,也不是历史学家,对基督教的了解也是一知半解,对于信仰和宗教肯定有很多的偏见和不足的认识,所以,尽力把乱侃的范围限制在历史史实的读书心得上,但是千人千口,很多历史史实也不是那么有共识,所以我就挑我看得高兴的来聊,谁叫咱们是感觉派呢?

君士坦丁
大帝和尼西亚公约

君士坦丁大帝是教庭公认的第一个接受基督教的罗马皇帝。

君士坦丁靠了军事力量统一了罗马,他出身于罗马低级贵族,父亲是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贵族将军,凭军功父子俩在罗马的掌权者中越升越高,终于在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击败他的对手,进入罗马,成为罗马皇帝。

君士坦丁如何成为基督徒有很多不同的历史传说,但是几乎所有的学者都公认他接受了命运的指引。在君士坦丁攻入罗马的前夜,他做了一个梦,梦中他被要求在士 兵的护甲上画个十字,他醒后照做,然后就是在军事上的大胜而占领罗马。多年后,他的传记作者进一步扩展,认为他和他的士兵梦见天空中有个巨大的十字架,还 有文字说,“这个标记将带领你走向胜利”。

进入罗马后,君士坦丁宣布基督教从此不再是受迫害的宗教。但是,并不代表基督教成为唯一国教,那是在君士坦丁去世后40年才发生的,君士坦丁自己也是在临死才受洗,一生中仍然在信奉基督教的同时,保持着多神教的崇拜,尤其是对太阳神崇拜。

但是,他一生对基督教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那就是尼西亚公约。

尼西亚公约-公投的结果?


在历史上,有两个耶稣。一个是圣经耶稣,一个是历史耶稣,两个人分享很多相同的人生经历,同生同死同命运,可是不同的最终结论。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是神圣的基督,而历史上的耶稣被掩埋在千百年的文史尘埃之中,不得露真容。这一点,是丹·布朗小说对神学最大的挑战。两方面都没有办法说服对方,丹·布朗并拿不出绝对有力的证据,而教会也只有靠圣经来对抗对信仰的置疑。

旧约中,有预言会有一个救世主出现来解救人于原罪,让人类回归失去的天上乐园。这一点上犹太教,伊斯兰和基督教分享着一模一样的故事。但是,关于谁是这位预言家和救世主,大家众说纷纭,甚至不惜以千万人的生命来证明真理在自己手中。至于对于耶路撒冷的争夺,也是围绕着对所罗门/大卫王的后裔这个预言而来。 犹太教在公元一至二世纪的死海卷的记录中,没有对耶稣的记载,但是有非常详尽的犹太教圣经。圣经旧约故事本身没有异议,这本书历久不衰,而且没有太多的差 别,故事情节的完整和结构相对完满及几种不同语言的相互印证,千百年来多次翻译传播而不失原意,令人不得不叹为观止。后世争论都是在如何解读和实施上帝的意旨上,新约的争论也多停留在解释上。

可是,对耶稣是不是基督的认知上,几个宗教就开始分道扬镳。犹太人不承认耶稣即弥塞亚(救世主),而基督教基本认为犹太教在这点上一叶障目,宗教迫害犹太 人很多是朔源到耶稣基督的上十字架。因为耶稣生存的年代,耶路撒冷是罗马统治之下,但罗马是多神崇拜的社会,统治者对新的宗教保持相对宽容的态度,真正送耶稣上十字架的是犹太人。在公元后的一两百年里,罗马开始了对基督徒的大规模的镇压和屠杀,是和基督教本身的教义与罗马多神崇拜相冲突而造成的。耶稣门徒中很多殉难,都是在罗马皇帝的命令之下执行的,直到君士坦丁的前任,两个罗马的共享王权的皇帝,一西一东才都停止了对基督徒系统性的迫害。

但是,基督教从来没有停止对教义的争论。在尼西亚会议上,经过争论终于与会者达成协议。大会明确宣告了天父与天子在质上是一样的,且共同永在。这个宣告的 基础在于主张这是由使徒们亲身传下来的, 更是传统的基督信仰。这个信仰表达最后纪录在大会后所纪录的《尼西米信经》中。目前的共识是,耶稣的神论是他的门徒流传而来,并非会议确定,但是会议确定 了王权对宗教机构的影响,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抹大那的玛丽亚

历史上有很多玛丽亚。圣经上就有很多,最有名的无疑是圣母玛丽亚,而现在最引起争议的是另一个玛丽亚,抹大那的玛丽亚。她的存在毫无疑问,因为圣经里有很 多次提到她。但是,太多的玛丽亚让人很容易混淆那一个是抹大那的玛丽亚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她在耶稣的身边很长时间,接受了耶稣的教 诲,耶稣上十字架时她在场,并且耶稣复活是向她显灵。当她向所有其他门徒宣告时,他们都不能接受这一消息。后世发现的早期基督教文献中有玛丽亚书,内容很少而且遗失很多。同样,没有人知道这是那一个玛丽亚,唯一知道的是彼得和她有过关于教义的争论。而另外现存的菲利普书上,有着最明显的玛丽亚和耶稣是伴侣的文字,这也是达芬奇密码里最有力的证据。因为里面同样有着彼得对玛丽亚地位的挑战,这也是现代学者以此为据证明两个玛丽亚实为一人的依据。可以理解,如 果耶稣有人间伴侣会影响他是天子的定义,而更成为人性化的象征。

可是,诬蔑玛丽亚为妓女却是几百年后的事,不是在尼西亚会议时代。。历史记载是在公元591年的教皇格列高里一世布道时,把这一个抹大那的玛丽亚和圣经上 另一个曾经为耶稣涂油膏的妓女定义为同一个人。我看的各种书籍中甚至连这个都不能达成共识,各有看法,但是我们这些对宗教了解不深的局外人也有抹大那的玛 丽亚是妓女的印象,可见这种说法流传之广之深。我的疑问在于,为什么不在当时解决玛丽亚的问题而要等到几百年后来诋毁她的生存的意义?逻辑上和丹·布朗的推理不甚符合。

那么,她的存在和她的身世是否如丹·布朗所写的那么戏剧化呢?那就要涉及到那本《圣血, 圣杯》的书以及书本所为基础的一个人物,皮埃尔·普兰塔德和他的锡安会(又译峋山隐修会)。

圣殿骑士和国际银行以及他们的神秘终结


说起圣殿骑士的起始和终结,都不能不提到耶路撒冷。圣地的夺取占领和失去和圣殿骑士的兴衰存亡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史上,圣殿骑士团是有一个秘密,但是 和圣杯关系不大,和圣地-耶路撒冷的关系紧密相连。在十字军东征夺下耶路撒冷以后,去圣城朝圣的人群很多。但是就西方在耶路撒冷统治的所有时间里,他们的控制几乎不能超越几个城市的边缘。而朝圣的人流很多不仅有生命的危险,更有被抢夺金银财宝的可能。而千里朝圣,没有金钱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在圣殿骑士最大 的功能中除了保护圣地,还有就是保护朝圣者安全顺利的来回,于是利用他们严密的联络和各地的分支从英国直达巴勒斯坦的网络,他们开始行使了近于银行的功 能,用信用证来代替金银,从一个地方的圣殿骑士机构存入的财宝,可以用信用证在另外一个分支机构提取,简直就是现代银行提款机。圣殿骑士团在十三世纪加入 犹太人和热那亚商人成为现代国际银行的创始者的行列。

由于圣殿骑士团的独特宗教身份,他们在各国行政区内成为国中之国,免于税收,自行仲裁法律,不受王权限制,又不思检点,自然而然地收集了不少敌人。很多次他们在受某些贵族的托付,像现代瑞士银行一样,不肯向王族交出贵族的财产,得罪了包括法国国王在内的很多人。在耶路撒冷终于失落以后,圣殿骑士团的保护功能不再有需要,而他们作为银行积聚了大量的财富,令他们成为王室虎视眈眈的目标。而毁灭圣殿骑士团的始作俑者是法国国王菲利普四世。

菲利普四世很可能是一个大的借贷人,他一生中一大目标就是弄更多的钱。首先他向教堂属地征税,因此和教皇博义八世相互指责,囚禁教皇直到去世,继任的本尼 迪克六世在位一年即去世,史书怀疑他是被菲利普四世的心腹毒死,而他的后任克莱门特五世上任时甚至不是枢机,只是一个大主教,他根本就没有涉足罗马,在里昂登基,教庭设在法国南部的阿维尼翁。这位教皇根本没有能力对抗菲利普四世。

菲利普四世首先向犹太人开刀,把他们赶走后把他们的财产收归国有,然后他把眼光放在另一个不受欢迎的组织上,圣殿骑士团。1307菲利普四世突然逮捕所有法国的骑士团成员,然后用尽毒刑拷打各式各样的手段逼供,最后把圣殿骑士团法国的成员和大团长全部以渎教的名义送上了火刑柱。

所以,有没有另外的秘密都不是圣殿骑士团毁灭的成因,把他们作为锡安会的军事组织,有小说的戏剧,但是恐怕还没有正史来的精彩。

No comments:

Music of Game of Thrones - Light of the Seven (Live)

Light of Seven 《七星之光》是《权力的游戏》第六季第十集(最后一集)的音乐。 电视剧一开篇,就是这段柔美动人的旋律, 钢琴演奏家技巧地表达出七星之神(故事里的宗教)的圣洁, 以及信奉者的虔诚的纯净。逐渐音乐过渡, 慢慢显示出神和宗教和人的因素的影响。 因为维系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