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2, 2008

《达芬奇密码》-信仰和宗教

我看的那些书里面,有两本是神学家写的。一本我就不去重复了,从头到尾都是圣经如此说,圣经如彼言,干燥无味,了无情趣,看了开头,我就哗哗哗地翻到了结尾,除了封面上的《达芬奇密码解码》有达芬奇大名外,好像都没有看见达芬奇的名字。我不反对看宗教神学的作品,我的同事客户们经常给我看各种大大小小的书籍,很多关于教育的生活的家庭的我能看得津津有味,比如这另一本神学家的作品,《解读达芬奇密码》就道行高超得多,让我耐心地看到结尾,还能够有所感受, 不过也非常不厚道地笑了好几次。

神学家关于教会对女性的态度上有很多很有见地的反论,比如说,丹·布 朗小说中说基督教是从父权社会的异教由康斯坦丁的手中变成夫权社会的基督教,神学家很认真地指出,在基督教的建立前后,并没有母性社会的传统,那么指责基督教改变历史,迫害女性不合情理;中世纪迫害和镇压巫婆的行动,和教会在高层控制的时候并没有达到高潮,而是在教堂对世俗王权失去控制之后才越演越烈;而且很认同小说里说到,耶稣基督是第一个女权保护者。看书至此就觉得这本书作者很有水准,把达芬奇密码当作认真的作品来合理探讨,而不是用宗教神学的大棒狠狠地挥下来。

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能接受的概念。例如,他们指出圣经中有很多女性受尊重的例子,历史上有很多女性在教堂很有地位,教会尽力为女性的权益努力,而且他们应该是最保护女性的组织。这个,我不能接受。很不厚道地说,中国古代历史也记载有很多诰命夫人和出色的女性,也立过无数的贞节牌坊,那么就能证明中国古代很尊重妇女的人权和利益吗?教堂从最低的批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积极主动地迫害妇女,也并没有积极主动地改变妇女的地位,这一切的变化都是社会的发展科 学的进步得到的结果。

对比丹·布朗的性爱是大自然的最高法则和对上帝的最高敬仰的看法,神学家挑了几个毛病,例如丹·布朗对原罪的解释,即他指责教会认为性爱即原罪的定义是错误的。在基督教历史上有传教的高级主教有这样的认识,但是,并不代表教会对性的看法,丹·布朗,在他们意见中,没有公正地对待圣经对性的解释。但是,书里这句话挺有意思的,“"在彼得书里,‘男人的身体属于他们的太太,女人的身体属于她们的丈夫’',即是圣经里对男女性爱的接受”,这个好像与丹·布 朗的见解相差还是有点远。说布朗歪曲事实,混淆了教堂对性爱的反对态度,只能有这句话作为回答,实在是非常弱的武器。历史上,尤其罗马教庭对性爱一直持有保守甚至反感的态度,天主教会的主教和教士们都要宣誓保守童真。有一个很出格的例子就是一任教皇认为梵蒂冈的男性裸体雕像的生殖器展示会引诱人的原罪,所 以把所有雕像的生殖器一夜之间全部去除掉,再用橄榄树叶将私处遮盖起来,一时成为笑谈。神学家在现代科学的指导下对性及爱有比较开放正面的认识,但不能表示历史的教会就有同样的理解。

·布朗的态度是什么呢?我不认为丹·布 朗反基督教。基督教在西方是一种生存的文化,如果小说有任何反基督教的说法,不可能出版,更谈不上被改编成好莱坞大片,大投资者也不会敢于把钱放在任何与 基督教对立的任何工程里。他所提出的没有任何地方是要推翻基督教的教义,只是在一个新的角度来诠释历史的很多神秘传说和不符合逻辑的解释,换言之,即用通俗文学的角度来分析“胜利者”的历史。

神学家很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基督教的早期受迫害已经使基督教成为受迫害者的代名词,那么基督教怎么可能是胜利者?胜利者会被送上十字架,会被砍头被杀害被残酷迫害吗?这个理论来解释早期基督教的非胜利者非常有效,可是一旦基督教成为王权君权的最大最忠实的盟友,基督教作为宗教机构绝对是胜利者的身份。难道,基督教要保持被迫害至今,基督徒清贫一生才能是最好的基督徒?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只能停留在不能全盘接受神学家的解释上。

·布朗,或者丹·布朗的代言人,兰登教授是一个艺术史学家,丹·布朗的作品主要环绕着中世纪的或更早的宗教艺术文化的历史而发展的。《天使与恶魔》中,丹·布朗将另一位文艺复兴大师拉菲尔归类去了另一个神秘的机构“光照派”。“光照派”据丹·布朗的研究是共济会的前身,这也是一个受罗马教庭打击迫害的组织,但是在新大陆却非常的有地位。很多美国总统都是共济会会员,连美元钞票上也有金字塔和一颗圆形的光照会标记!文艺复兴时代三大艺术名匠,有两位被丹·布 朗加以神秘双重身份,想象力实在是丰富。米凯朗基罗是不可能有任何隐秘的,他是如此的虔诚的教徒,他的作品,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都是他对上帝的热爱的结 晶,这位天才单纯而执着,性格暴躁,献身于他所挚爱的事业,不去理会任何教堂之外的事宜。很有趣的是,他们三人前后出身于同一地区,而且都是左撇子。

《达芬奇密码》中,丹·布朗的看法和神学家有歧见,也有相通之处,那就是对宗教机构-尤其是罗马教庭的批评。说丹·布 朗反基督教是不对的,但是说他反罗马教庭恐怕是不过分的指责。在宗教历史上,罗马教庭公布过很多异端,甚至利用神权把异己送进监狱和迫害至死。任何不能被接受的意见,都有被打为异端的可能。我们生长的年代,是见过这种极端的狂热和近距离接触过这种偏激到极端的行为。以天主教会两千年的历史为背景,找出不符合教义的大主教甚至教皇实在太容易了,连教庭自己都试图改变形象,承认历史遗留的问题,为错误打为异端的人平反昭雪。选他们作靶子,实在方便而且不太引起争议,这也是丹·布朗聪明的地方。因为除了梵蒂冈,没有很多教会认定丹·布朗亵渎基督教。但是一样有不同的意见。我对他们的不同意见又有我的意见。

神学家对丹·布朗的意见在于,把耶稣的人性化,因而贬低耶稣的神的力量。而丹·布 朗却认为,信仰和宗教不矛盾,但是信仰和有组织的宗教有矛盾,这种组织包括天主教会包括一些新教教会,因为组织者会有自己的议程和目的,而不能真正地接触信仰,而他的这种看法,通过他的主人公兰登教授一遍又一遍地表达出来,从他们达芬奇这样的天才对待宗教的态度和对科学、社会、人文的理解,对美的崇拜中表达出来。所以兰登很多时间去理解分析所用那些符号的真正涵义,而不是就千百年的曲解来认同世俗的表面。比如,对于宗教将民俗与多神崇拜等同,而进一步和异端邪说画等号的宗教机构的做法,丹布朗的解释清新悦耳。小说里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关于符号的解释,例如,金星-维钠斯-每八年的轨道是一个完美的五角星,五角星也代表了人类对美神的崇拜,进而到古希腊每八年一次奥林匹克来纪念金星的回归,现代奥林匹克也几乎用了五角星-到最后才改成五环来作标志,等等,不一而足......我无疑是偏向于这种宽松宽容的信仰的理解。大概很多人与我有同感,因为这本书畅行了很长一段时间,而欧洲尤其几大文化中心的旅游也因此而兴旺了很多。

但是,《达芬奇密码》还是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故事的基础在一个皮埃尔·普兰塔,历史上第一个注册锡安会的人的文献上《达芬奇密码》及《圣血,圣杯》都是引用了的文件。他 的文件里,有很多圣杯的传说和抹大那的玛丽亚和耶稣的后代,墨洛温王朝,圣殿骑士团等一系列的文件,有历届锡安会大师们的名单,还自称是墨洛温朝的最后后裔。后来墨洛温朝的最后后裔又改为另一位法国人,索尼尔-这个名字被丹布朗用在了被谋杀的卢浮宫馆长的身上。历史上没有其他文献旁证锡安会和达芬奇、 牛顿等人的神秘身份,那么一个严肃的历史学家只能在有其他历史的证明浮现出来之前,把丹·布朗的论证当作小说来看。

No comments:

Music of Game of Thrones - Light of the Seven (Live)

Light of Seven 《七星之光》是《权力的游戏》第六季第十集(最后一集)的音乐。 电视剧一开篇,就是这段柔美动人的旋律, 钢琴演奏家技巧地表达出七星之神(故事里的宗教)的圣洁, 以及信奉者的虔诚的纯净。逐渐音乐过渡, 慢慢显示出神和宗教和人的因素的影响。 因为维系这...